李玥欣
摘要:聲樂心理學中的“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作品的表現(xiàn)。民歌中對于這種心理要素的注重,是體現(xiàn)民間藝術的藝術價值與生活、生產(chǎn)文化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聲樂心理學 移情 茶山號子
一、聲樂心理學中的“移情”與“茶山號子”
聲樂心理學中的“移情”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美學的范疇。在音樂美學中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前、演唱中都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作品中,同時將作品中需要傳達的情感、情緒也要轉變?yōu)檠莩邇仍诘那楦校瑥亩鴮崿F(xiàn)一種作品情感和演唱者真實情感的互動。在聲樂心理學中,則主要是指演唱者根據(jù)作品的情感、情緒表達需要,聯(lián)想起現(xiàn)實生活中和記憶信息中的真實體驗,從而調動內心的聯(lián)覺產(chǎn)生與演唱作品相近的情感體驗。
“移情”對于藝術歌曲的演唱和創(chuàng)作而言都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而且離開了這些,藝術作品往往很難達到既定的表現(xiàn)目的。因而,演唱者在演唱中,藝術造詣和表演水平的高低,往往與“移情”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在民間民歌的演唱中,情況會因為具體作品、風格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民歌的多樣性特征,很多具有娛樂性特點的作品和具有滑稽、詼諧、調侃、生活描述特點的作品與“移情”的關系不像在藝術歌曲中表現(xiàn)的那樣緊密,因而演唱心理中的“移情”就具有非常獨特的個性化特征。
比如,演唱心理中的“移情”在湖南“茶山號子”的演唱中,就具有非常獨特的地域文化特點。湖南地方的“茶山號子”是一種民間性的歌唱形式,早期誕生于湖南省西部的懷化市辰溪縣。這種民歌形式的演唱與表現(xiàn)都與特定的地理、習俗、文化心理等具有緊密關系。湖南辰溪縣的東連溆浦,是產(chǎn)生這種民歌的重要土壤。它南鄰懷化,西與麻陽、瀘溪接壤,北與沅陵交界,處于大武陵山區(qū)沅水中游,地貌以丘陵為主,滿山遍野都是茶樹林,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條件使得挖茶山成為了辰溪人們最重要的勞作內容之一。而百姓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勞動、生產(chǎn)都與茶樹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源于勞動、生活、娛樂的民歌形式,還與當?shù)鬲毺氐男睦怼⑽幕纫蛩乇3种芮械年P系,因而在聲樂演唱心理方面也有著比較獨特的亮點特色。整體而言,這種民歌的演唱心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二、湘西“茶山號子”的演唱心理特點
“茶山號子”是湖南省辰溪人們在挖茶山、拾茶籽的勞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種獨具地方語言和音調特點的勞動號子。這種號子在百姓的生活、生產(chǎn)中分布的較為普遍,與百姓的諸多節(jié)日、慶典等也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最為重要的是,在辰溪悠久的歷史文化歷程中,這種起源于地方的“茶山號子”還歷經(jīng)了多個歷史朝代的文化積淀和藝術變遷,在多年的歲月洗禮與文化變異中,傳承下來,因而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價值。但是這些歌曲的演唱卻需要“舉重若輕”,需要從民間百姓的角度演唱、從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詮釋這種歷史信息與風格形式,需要從普通者的視角解讀其中的情感與內涵。茶山號子從最初簡單的勞動號子發(fā)展成為了如今具有獨特藝術特色和豐富藝術內涵的民間藝術,它的唱腔獨特,地域風格鮮明,唱腔系統(tǒng)完整,這不僅為地方民歌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資料,作為武陵山區(qū)地域文化的有機載體,它是反映辰溪地區(qū)幾百年來勞動生活的“活化石”,因而它的文化價值是不可忽略的。但是演唱中需要演唱者將自己的情感滲透進這種非常普遍的生活藝術中。因為只有在生活中、生產(chǎn)中,這種藝術才會具有本原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因而,茶山號子的演唱與在此過程中的“移情”具有非常直接、質樸、爽朗、樂觀而曲折的心理特點。這些都是因為湘西地域多年的文化傳承與非常獨特的山地地貌所造就的獨特特點,也形成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地域性語言,在日常生活與祖輩的傳承中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風貌。
2006年,“茶山號子”被錄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目錄;2008年“茶山號子”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為了“茶山號子”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傳承,作為音樂工作者,我們應當擔負起分析和研究其藝術特色、整理和提煉其文化精髓的責任。其中對這種藝術進行生活化的滲透與藝術性的體味,是最為重要的發(fā)展渠道。因為,倘若離開了在生產(chǎn)、生活中強化對這種藝術價值的體驗,這種民歌的演唱與生活中、生產(chǎn)中諸多情感、情緒的“移情”就是非常被動的。因為,本文認為,只有通過對“茶山號子”的音樂特點、聲腔特色和演唱方法進行細致的研究,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茶山號子”的活態(tài)內涵與生產(chǎn)、生活情感,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在勞動與生活中傳承歷史文化、實現(xiàn)演唱中“移情”的目的。
三、湖南茶樹的普遍性造就了“茶山號子”演唱心理中“移情”的普及性特點
湖南地域多山、多丘陵,也多茶樹。因而,茶山號子的存在事實上是相對較為普遍的。雖然起源各有早晚,但是在貫穿生活中的不同時節(jié)里,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茶歌則是具有普遍性的。比如《哇哇歌》、《早晨來》這兩首民歌是“茶山號子”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當?shù)厝藗冏顬槭煜ぁ⒆顝V為人知的作品,之后產(chǎn)生的很多“茶山號子”都是在這兩個民歌的音調上填詞進行創(chuàng)作和演唱的。
因而,湖南茶樹成了人們演唱“茶山號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湖南地域性的特點也造就了湖南地域方言的多樣性,西部的地域與川東、川渝的語言具有很大的聯(lián)系,而湖南北部則與湖北、陜西等地方言具有密切關系,湖南東部的則與江西、福建等地保持著語調、音調等方面的聯(lián)系。因而,湖南地域的多樣性、山地性特點,也是的茶山號子的音調也具有非常多樣性的特點。
這些不同的特點也造就了演唱號子時的心理特征的變化,很多的“移情”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征。有的需要在演唱中進行“移情”,有的需要演唱中歌者適當“移情”,有的完全可以沒有“移情”。比如,《哇哇歌》是“茶山號子”的代表性民歌,具有自己較為獨特的唱腔――“哇哇”腔。這種腔調在湖南地域的“茶山號子”中也是運用最多的一種,而且各地運用的也最有特色。這種高腔的基本唱調是相對固定的,因此演唱《哇哇歌》時可以沒有“移情”的作用,也能夠達到表達常規(guī)性情感的目的。但是,這種聲腔通常是由歌手根據(jù)自己的歌唱能力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的,因而,完全離開“移情”的作用又是缺乏表現(xiàn)深度的。還有的“茶山號子”中沒有具體的歌詞,整首都是用“哇哇”來代替演唱(如《哇哇歌》),有的有較少的歌詞,在“哇哇”腔中穿插進行,這些不同的特征,都使得茶山號子的演唱,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發(fā)揮“移情”的作用。endprint
比如,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移情”也是具有不同的特點的。比如《早晨來》是有著“湘西歌王”美譽的著名的“茶山號子”,歌手舒黑娃在演唱時,加入了較多的個人情感因素,他在《哇哇歌》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使其帶有沅水號子的聲腔特點。他將原來以襯詞“哇”為主的“哇哇”腔演唱的《哇哇歌》進行了全新的填詞,這種新的創(chuàng)作使得《早晨來》成為了新階段“茶山號子”的代表作。因而,演唱中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真實情感的“移情”,還需要根據(jù)作品的風格特點決定在多大程度上進行真實性情感的“植入”與“融入”。因而,類似的作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湖南“茶山號子”的發(fā)展,但是也需要在豐富的演唱中進行更為多樣性的內容表現(xiàn),同時還需要增強作品的可唱性和觀賞性,因而“移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成為“茶山號子”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湖南“茶山號子”演唱心理中的“移情”還具有非常隨機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
湖南的茶山號子,需要在演唱中不斷的進行“移情”,因為這種“移情”不僅具有隨機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還具有非常獨特的個性化特點。每家每戶的勞動收獲、對幸福的理解與婚嫁喪娶等形式、內容都是有所區(qū)別的。因而,體現(xiàn)在演唱作品的“移情”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情緒、情感表現(xiàn)。同樣一件事情,在勞動者身體健康良好和心情憂郁時所植入、“移入”的感情是具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同樣或者類似的場景、唱段經(jīng)過不同心理、背景的歌者演唱中,植入的情緒、情感是不同的。因而,這種號子的演唱由于生產(chǎn)勞動情況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變化,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種藝術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民間藝術。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那里,一定會發(fā)生某些變化,因而每個人的“移情”都是不同的,移入的情感性質、類型也是不同的。
從《哇哇歌》、《早晨來》這兩首代表性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認識到“茶山號子”的音樂特點和歌者引入情感的不同。
比如在旋律上,“茶山號子”調式形式基本以民族五聲調式為主,如《早晨來》為羽調式;也有部分五聲的省略形態(tài),如《哇哇歌》為羽調式,全曲只出現(xiàn)6 1 3 5 6,明顯的省略商音2,這是因為唱這兩首號子時的場合不同造成的,一種需要運用上揚的音調,凸顯對勞動情景的描繪。還有的是介于勞動和休閑之間的悠長、舒緩性質的音調,替代勞動時的緊張性與積極性,因而演唱速度多為自由速度,再演唱的過程中都是根據(jù)歌者的自身演唱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對每個樂句延長音的長短進行自由處理,普遍以前密后疏的節(jié)奏型為主。這些都體現(xiàn)出演唱者對不同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
而在音樂作品的結構方面,也具有不同意義的“移情”意義。在結構上,“茶山號子”基本為一段曲式,其包含的樂句形式多樣,有四句、五句、七句的等等。樂曲內各句關系豐富多樣,如《早晨來》五句關系為a b a c b,帶有一定的再現(xiàn)性。而其他的則是一種再現(xiàn)性的不規(guī)則結構,這些也是由于在勞動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曲調的演唱、段落結構的安排。不同的勞動場景、過程一定會體現(xiàn)出不同的氣質、情景,因而這些曲調音樂的結構在整體上也具有一定的即時性特征。反映到演唱者的“移情”過程中,就展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
五、結語
茶山號子的演唱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適度的“移情”,使得演唱者的心理規(guī)律符合演唱與表達實際需要。移情,是演唱心理中的重要因素,多與少、有和無都會影響到作品的詮釋與解讀。
參考文獻:
[1]米瑞玲.辰溪“茶山號子”極其演唱特點[J].中國音樂(季刊), 2005,(03).
[2]李強.湖南懷化羅子山高腔號子淺析[J].中國音樂,2002,(02).
[3]張麗民.音樂欣賞教程(上冊)中國部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