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琨
摘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的。與傳統接受學習不同的是,自主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領的主體,將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結果的自主過程,這一過程要從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出發,從而形成最適合學生發展,最能體現學生獨特個性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姿態來認知世界,獲取知識,培養創造力。自主學習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當前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自主學習在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中的主客體關系 多學科融合 創新意識培養
一、目前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現狀
傳統音樂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教學目的單向,教學活動單邊,教學過程單一”。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過于循規蹈矩的教育遏制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優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追求靈活協調多樣的溝通方式,充分挖掘課程資源,變成高校音樂教育者面前的首要課題。傳統音樂教學法在教學目的的制定與追求上比較簡單,過于強調音樂教學內容的傳授偏重認知的目的,有時候會產生一些“填鴨”的效果,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由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技能訓練構成的授課方式,學生會覺得枯燥因而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老師,當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失去興趣之后,再加上教師僅僅將教學活動作為一個單邊的活動,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缺乏互動,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的厭煩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以知識技能為中心,強化了教學內容但是不以學生活動作為教學結果的最終目標,從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關注新課程理念在各個環節上的導向、滲透與應用,根據新的理念的要求實行可行的方法與手段,從而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高校教師的任務是不僅把知識傳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通過更多的方法和途徑獲得學習知識的途徑。只有全面理解新課標理念,才能正確制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形式,以素質教育個性化的目標為導向,有效發揮音樂教育在人的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以集體合作學習為動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自主化音樂教學模式,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地參與到音樂的學習當中,獲得音樂的親身體驗。
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與方法
(一)注重學生自主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誠然,“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學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與本體力量。由于以自主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區別于傳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更多的體現出問題性,參與性,實踐性,開放性。問題性是指在自主學習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主動探究獲得理智和情感上的體驗,發現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和與其他同學的討論中最終解決了問題,從而建構知識以至于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參與性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有的同學必須全都要參與到問題的學習和討論中,通過實踐最終獲得解決的辦法。由此可見,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是基礎,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參與性才能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的過程。教師的導向和引領這這一過程中起到輔助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點撥、示范等方式,輔以教學手段,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主動地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正真體驗到參與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在自主學習的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僅是 “傳道、受業、解惑”的教者,同時也是學生可以與之輕松交流的“友人”,自始至終,應該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強調學習者的音樂潛質和成長能力。
(二)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
構建理論學習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建構主義自主學習方式有別于傳統的完全以個體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組織下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和自主互助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從前期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究到之后的小組討論的互助層面,在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交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樞紐。當學生在明確了學習任務的前提下,自主交流式以小組活動為主體,以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為基礎的學習方式,相互之間為彼此提供了動力,互勉、互助和互愛。學生可以在在一種輕松、愉快、能充分發表自己見解和分享彼此經驗的的氛圍中去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自主學習的優點不僅培養了學生創新的能力,同時也養成了學生個體與他人合作共事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合作交流前先獨立發揮每個個體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對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對于任何一門學科,只有當學生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愿意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進而去深入探究它,才會產生學習的動機。例如: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每首歌曲的風格不同,有的優美、親切、自豪、風趣,有的則是具備熱情奔放或天真活潑等情感基調,欣賞中要抓住歌曲的特點,然后形成聯想構成畫面,運用這種心理圖式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音樂課堂中可以通過培養學生不斷地聆聽、欣賞和熏陶,形成正確的心理情感和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創造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課堂情感氣氛,給學生以全新的感受,將每個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和創造都能充分的表現出來。在播放《空山鳥語》和《百鳥朝鳳》兩段音樂給大家的時候,要求學生用心去體會,然后讓學生談聽后的感想,不受制約的發表個人意見,其實就是一種用藝術的夸張和豐沛的想象力對音樂進行再創造的表現,從旋律等音樂語言要素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聆聽、體驗,成為音樂情感的升華和課堂教學的延續,正如捷普洛夫所說:“人從聲音里聽到的聲音越多,則音樂感越豐富。”endprint
(三)積極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正視差異,承認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是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是自主學習模式的具體方法。課堂自主互助學習的實施要求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課堂教學交往觀,課堂互動是對教學系統中寶貴的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努力培養實現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和學習主人的意識,改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要對之進行鼓勵,教師不能以“專家”自居,而是要進行循循善誘,做出積極的評價。在教學中,面對學生出現的種種錯誤,教師不能簡單以嚴厲批評與訓斥的方法來對待,而是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以激勵的評價表揚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和力量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為,教師對于學生的期待和信任在自主學習的模式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在自主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從而培養個性品質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更加注重自我修養,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要勤于“修煉”自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豐富文化底蘊,不斷完善知識結構。“音樂教師要擁有廣泛藝術知識,將有利于豐富情感體驗,積累更多的審美體驗,對音樂產生更深的理解與更廣闊的表現和創作空間。”
(四)因勢利導,促進多學科融合
藝術之間都是相通的,而知識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在眾多的藝術形式中僅僅抽取即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作為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不夠的,我們是否能夠嘗試將音樂和其他藝術加以高度融合而使其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領略其他藝術形式的精彩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許多文學精品被譜寫成音樂作品,琵琶曲《木蘭詞》、《春江花月夜》(民樂合奏)《人民英雄紀念碑》(琵琶曲)等,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可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想象力以及求知欲,所以教師也要更新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被動接受的角色轉換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識的主動構建者,將教師教學的外因轉化為學生的內因,做到因勢利導。
如今,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日趨迅猛,面對教育的新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作為高校音樂教師,更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創建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培養有創造力、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一代新人。自主性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我指導,形成具有相對獨立但組與組之間還有一定聯系的學習模式,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經驗、意向、需要、情感、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協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最終獲得知識,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及自主教的推廣,教師成為了教學過程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于我們正確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基金項目:
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科研規劃課題《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研究》的子課題,課題名稱:新課程背景下高校學生音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學生音樂能力培養的意義研究,項目編號:HNB201203035。
參考文獻:
[1]鄭莉.新課程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5.
[3]鐘啟泉,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