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鳴
摘要:高校音樂人才需要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內獲得發展,通過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可以實現高校音樂人才進一步的發展和培養,當前需要對高校培養音樂人才的方式加以創新,通過服務地方經濟來創建出高校音樂人才新的培養方法。本研究從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工作出發,對高校音樂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展開了研討,提供了多元能力平臺構建、培養環節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對接等方式,希望對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音樂人才 培養 地方經濟 能力
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需要多種途徑和方法,服務于地方文化發展和經濟建設是培養實用型、專業性高校音樂人才的一條新道路,高校應該根據市場和社會對音樂人才需要,設計出高校音樂人才多元能力發展的新平臺,設置出培養高校音樂人才的關鍵環節,在于地方經濟建設取得聯系與溝通的同時,為高校音樂人才創設出更為廣闊的空間與環境,使高校音樂人才在地方文化和經濟的建設中占據主導地位,以文化和經濟工作的實際來為高校音樂人才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載體和平臺,在獲得高校、音樂人才、地方經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創新出新時期高校音樂人才的新型、高校的培養手段。
一、構建高校音樂人才多元能力的培養平臺
多元能力是當前高等級人才必備的素質,高校音樂人才培養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多元能力的發展與培養,高校應該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社會影響,與地方相關部門一起構建起高校音樂人才多元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新平臺。高校應該圍繞音樂專業的教學,利用自身的優勢搭建起校內音樂人才多元能力培養的平臺,通過專業課程設置、基礎課程優化、選修課和必修課調整來形成對音樂人才的綜合性、整體性的發展,構建出高校音樂人才多元能力提升的空間與環境。高校也應該圍繞音樂人才發展為中心,在獲得地方旅游、文化各部門和企業支持的情況下,擴展音樂人才的時間途徑,以各種表演和展示來提升他們的表現能力、創編能力、組織能力,更好地發展他們的專業素質,使其能力得到多元化的發展與提升。通過校內和校外兩個平臺的建設可以是音樂人才能夠成為知識、基礎、能力等多元化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進而實現對經濟建設和就業需要的深層次適應。
二、設置高校音樂人才培養的環節
高校應該根據音樂人才的成長和培養規律,對高校音樂教育進行進一步創新,通過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的溝通實現音樂人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當前的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工作中應該做好和突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環節和內容:
(一)強化高校音樂人才的基本功
高校應組織音樂人才參加校內和社會上各種專業和項目的比賽,以此來強化高校音樂人才的基本功,通過高校和地方各類比賽的參加可以使師生找到教學和學習中基本功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可以實現對高校音樂教育和學習的改進,這不但有利于提高高校音樂專業的學風和教風,而且有利于高校音樂人才基本功的穩步提升。
(二)積極參加音樂演出
高校音樂人才培養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歷程,高校應該組織音樂人才參加各種音樂表演和演出,特別在高校和地方重大節日、活動過程中,更應該積極引導音樂人才參加演出與表演,這會使高校音樂人才得到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習與檢驗機會,形成高校音樂人才對作品深入地認知與理解,更有助于高校音樂人才多元化、整體性地發展。
(三)增加高校音樂人才的藝術體驗
藝術體驗對于高校音樂人才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中應該有計劃地開展和豐富藝術體驗,通過藝術體驗來提高音樂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使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和生命力,進而能夠培養出專業合格、能力出眾的高等級音樂人才。
三、高校音樂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對接
(一)做好與地方文化部門的合作
與當地文化部門合作下的科研服務隨著小康社會目標及和諧文化建設任務的確立,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資源價值的多層次要求顯得更加迫切和更加直接。
(二)做好與地方旅游部門的合作
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中,把地域音樂文化融入到教學和實踐中來,與當地旅游直接服務,是非常有效而實用的措施。在教學中,發揮民間文藝團體、民間藝人和民間文藝創作人員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定期請他們表演、傳授,讓學生掌握這類地方音樂文化,為再現和創作當地音樂表演形態打下堅實基礎。
(三)做好與地方企業的演出服務
高校可以阻止音樂人才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與需求單位協作,根據各單位活動主題,有組織地創作、編排各類雅俗共賞、貼近當地群眾生活和審美習慣的節目。這類合作演出是學生服務社會、學以致用的有效方式,是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銜接點,更是體現地方辦學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的有效措施。
(四)做好與地方農村的精神文明服務
高校應該針對農村的特點組織音樂人才進行精神文明服務,要與當地農村、社區合作,結合當地風俗,利用節假日定期開展“文藝下鄉”活動,創作、編排出更多貼近當地群眾生活和審美習慣的節目,有效地為新農村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新時期高校音樂人才培養應該探尋方向和方式的創新,只有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文化、社會和建設服務,才能對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進行更為準確的定位,使高校音樂人才能夠在更為廣闊的空間獲得發展的環境,進而加速高校音樂人才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在全面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高校音樂人才的專業優勢,為社會提供更為全面而專業的服務,在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獲得能力的提升和市場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鐘玲,吳曉媛.鄉土音樂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
[2]謝紅,郝寶珠.新時期多元化聲樂教學模式的設計探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0).
[3]楊健.“一專多能”與“多能一專”——試論音樂表演和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
[4]楊建明,崔雪冬.論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5]陳曉芳,姚素蓉,汪麗紅.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