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婧+++劉洋
摘要:近些年來普通高等學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音樂選修課越來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視,音樂對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就目前理工科院校開設音樂選修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作簡單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改進措施和意見。
關鍵詞:音樂選修課 理工科院校 素質教育
一、目前我國理工科院校音樂選修課開設現狀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長期以來,普通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對學生大多關注數理化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學習,忽視歷史、人文、藝術素質的培養,這樣勢必造成大學生的片面發展,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現代素質要求的人,而藝術教育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實施藝術教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①。
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學生們在初、高中大多重視文化課的學習,而且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就分開文理班學習不同的科目,對待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在進入大學階段后,學生們音樂素質普遍薄弱。理工院校學生的思維更注重邏輯性,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而音樂是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門類之一,它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們的想象力,理工院校學生的這一不足,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來不斷彌補。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都精通音樂,如愛因斯坦、錢學森等。
二、加強理工科院校音樂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我們知道,音樂教育通過豐富的音樂活動,能激發人的積極健康的情感,培養其審美能力,并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教育,提升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音樂以其特有的魅力一直活躍在多個領域,傳承和記載燦爛的的文化。眾所周知,大學生們所處的心理階段,通過在大學校園中的音樂學習和生活,必將對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奠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通高校要努力通過音樂各類選修課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啟發,培養他們的情操,塑造其和諧人格。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或)美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所以,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同樣也能夠在這方面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提高其整體素質發揮作用。顯然,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多方面的功能是其他科目無法替代的。
(二)培養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對于理工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通過良好的音樂教育無疑對創新思維的發展起到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人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音樂教育能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更能使左右半球協調運作。人腦具有很大潛力的可塑體,通過演奏樂器活動,首先得到的是左右手的協調操作,進而傳達大腦并使其左右腦也得到協調發展。通過音樂欣賞從右腦的想象、感知出發,進而與左腦協調,活化思維誘發靈感,培養高尚情操,增強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修養。
(三)培養合作意識。理工科的音樂教育教學,除了可以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也可以通過音樂課外實踐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樂隊、合唱、舞蹈排練大學生們喜愛的節目,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親自感知和體驗,在獲得榮譽感、競爭意識的同時,還鍛煉他們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相互尊重的寬容精神,展現現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三、針對我國目前理工科院校音樂選修課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的措施
(一)學校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音樂的平臺。通常大多數理工科院校都只開設一兩門音樂欣賞課,甚至有的院校都沒有開設音樂選修課,音樂類選修課種類少,選修課質量不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需要學校營造良好的氛圍供學生們學習,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學習音樂的平臺,如多邀請一些音樂類的權威老師來進行講學或定期開展一些內容豐富、種類齊全的普及音樂知識的講座、定期舉辦一些歌詠比賽、音樂知識競賽等各種各樣學習音樂的平臺。
(二)努力提高理工科院校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每個院校應該有專門的音樂教研室、專業的音樂教師來負責學生的音樂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很多理工科院校甚至沒有專職音樂教師,擔任音樂選修課的老師基本是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針對理工科院校不理想的師資隊伍素質狀況,要開展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層次的音樂教師的培訓,加強專業之間的業務交流。對缺乏師資的高校應積極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爭取使理工類高等學校能夠形成結構合理的、有較高音樂理論水平和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
(三)課程設置內容要多元化,而且注重音樂文化的本土化。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理工科院校的音樂選修課課程設置僅限于音樂欣賞課,而且欣賞的內容大部分是來自18、19世紀的西方交響樂、鋼琴曲等外國作品,內容比較單一。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單單有音樂鑒賞課,還應該加入音樂實踐與技巧、音樂史論類等課程,而且要多加入具有本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完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結構。理工科院校可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和自身所具備的設施、條件、師資力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課程設置可以豐富一些,根據音樂教育的目標,可將音樂課程劃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主要指開設的《大學生音樂鑒賞》、《交響樂賞析》等公選課。實踐課將理論與實踐、課內外、校內外的資源有機結合,學生們通過體驗和實踐,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充分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積極的審美體驗。另外由于學生們在進校前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真正需求不所不同,所以開設的課程應該區分開層次,一些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可選擇一些普及音樂知識的課程,而一些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諸如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哲學等較高層次的課程。在進行公共音樂課程的設置時還要重視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間知識的關聯與整合,擴展音樂課程內容的范圍,開設綜合性的音樂課程,需要打破學科間的界限,形成跨學科的新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綜合認識事物的學習環境。endprint
(四)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目前基本上理工科院校的音樂選修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多以欣賞音樂為主,教師做一些簡單的講解。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MIDI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充滿和諧的教學情景下,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課堂教學除了采用常規課堂的教學方法如討論、演講外,還要加強音樂特有的一些方法如觀看音樂表演(演唱演奏等)、音樂作品欣賞、分析等促進大學生的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進大學生的知識量儲備,促進大學生各項智力的發展。
(五)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編寫符合理工科大學生發展特點的音樂教育教材、注重相關學科的交叉滲透、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校園文化交流。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中理工科高等院校開設的音樂(藝術)教育要以音樂知識、技能為基本教學內容,重點培養大學生音樂審美力,培育其人文精神,促進其全體、全面的自由發展為目的。
基金項目:
本文為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指令性課題,《理工科院校音樂選修課程設置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L——12010。
參考文獻:
[1]易琳.對理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途徑對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郭瑞.高等學校公共音樂選修課程設置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張博.基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工科高校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4]房居清,李秀婷.加強理工科院校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6,(17).
[5]張進.理工科院校音樂公共課的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趙俠.普通高校音樂選修課的教學現狀與改革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注釋:
①2006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規定每個大學生至少要選修1門藝術限定性的選修課程諸如“音樂、影視、美術、戲劇、書法、舞蹈、戲曲鑒賞”等并獲得通過,且要取得2個學分可畢業。此外,方案還針對地域資源利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作者簡介:
劉洋,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