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近年來,國有煤炭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展示了能動的功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使安全工作初步從行政管理、經濟管理階段發展到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階段。但用全面的觀點、以理性的思維、從機制的角度來認識,還需要繼續探索系統化、深層次、規律性的問題。筆者通過調研思考,認為可以采用“三個推進”來深化安全文化建設,繼而逐步形成具有創新性、警示性、前瞻性、歷史性、接近性的安全文化體系。
一、推進安全系統觀的確立
安全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全面、綜合、系統地規劃、推進和落實。
1、確立安全的投入觀。安全的投入觀,是“安全第一”方針在投入上的具體體現。它的基本內涵是:凡涉及安全的投入,是硬投入,是必須的投入,是第一位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投入。
2、確立安全的環境觀。創造安全的環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條件。企業應當從裝備現代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標準化等基礎工作入手,逐步形成本質型安全的條件。
3、確立安全的分配觀。加大安全在分配中的比例,用分配來調節安全,是實現企業長治久安的重要機制。它的切入點是將職工的安全行為(結果)與職工的經濟利益(收入)有效掛鉤,從根本上克服“重經濟、輕安全”的傾向,改變利益驅動的單向性。
4、確立安全的管理觀。安全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決定了安全管理的復雜性、多維性。要注重突出預防這個特點,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尤其把防范重特大事故作為安全管理的根本職責;注重強化基礎這個難點,不斷提高技能,規范行為,實行標準化的考核管理;注重源頭治理這個重點,實行釜底抽薪,切實把事故苗頭和隱患消除在初期階段。
5、確立安全的責任觀。要將“安全第一”、“安全為天”、“安全重于泰山”等方針、政策、原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安全責任,通過實施細則、工作程序、行為規范,使其實現具體化、剛性化、人格化,成為人們不愿、不敢、不能觸碰的“高壓線”。
二、推進安全辯證法的思考
用辯證思維來指導安全工作,不斷深化對安全工作規律性的認識,引導職工注意表象下的本質、靜止間的運動、偶然中的必然,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更細致地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從而使安全工作更為有序。
1、正確處理“要我安全”與“我要安全”的關系。要弱化“要我安全”中說教的成分,使管理者的思想以“無意識”的方式表現出來;突出“我要安全”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其成為操作層自身、主觀、存在的需要。從而激發職工內在的責任感,啟發職工能動的自覺性,煥發職工自強的潛意識,形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局面
2、正確處理“自主保安”與“聯鎖保安”的關系。安全工作是一個整體,個人的行為關乎他人的生命。“自主保安”是基礎, “聯鎖保安”是手段,二者的關系是遞進并相融的“雙保險”。
3、正確處理“安全激勵”與“行為約束”的關系。激勵與約束是同軸兩極、對立統一的兩種手段。它們有機融合、相互作用于安全工作而成為重要機制。它們目標相同、相向而行,共同作用于安全生產的主體,以期形成“自控體系”。
4、正確處理“歷史經驗”與“現實安全”的關系。歷史是一部教科書。“歷史經驗”是“現實安全”的鏡子。要通過溫故而知新,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解析原因,尋求規律,以確保不犯或少犯重復性的錯誤,降低安全風險和成本,最終實現“現實安全”。
三、推進安全方法論的探索
安全方法論是各類安全方法的集成,是各類方法整合后的新境界。
1、制度規范法。安全制度帶有歷史性、集約性和抽象性,它是在鮮血、汗水、案例的基礎上構成的。用制度來規范人的行為,是做好安全的基礎性方法。
2、案例剖析法。案例剖析法是指用現實的、生活的、身邊的人和事來教育職工注重安全的方法。它的特點是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可學、可比、可信和可參照性;它的優勢是更形象、更生動、更具體、更令人信服。
3、心理疏導法。許多事故的發生一般都有前兆和原因,并不都是猝不及防、不可避免的。在責任事故中,就有由于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受到一些社會、家庭問題的干擾而導致的。許多企業總結的最容易出事故的“幾種人”,需要及時疏導的“幾種心理”,心理疏導中的“幾個注意”,就是對這一方法的有效運用。
4、正負強化法。經常地、反復地、持之以恒地運用正反典型、正反案例、正反教材,對職工進行教育、培訓、督導,使之逐步形成按章作業、規范操作的行為習慣,形成遵章守紀、互助互保的良好風氣,形成爛熟于心、信手拈來的安全常識。
5、循序漸進法。安全工作沒有終點,沒有一勞永逸。安全工作對象的延展性決定了它只能是持久戰;安全工作性質的不可回避性決定了它只能是陣地戰。為此,我們的方法也必須與之相適應:潤物細無聲;積小勝為大勝;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用漸進的、滲透的、步步為營的方法,逐步實現對人、對物、對環境的改造,從而優化安全要素,實現安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