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建勛
摘 要:對國有企業改制后給黨建工作帶來的難點問題提出對策:一是確定黨組織的地位;二是履行好參與決策的職能;三是提高自身能力建設,改進工作方法,創新活動方式,提高工作實效。
關鍵詞:國企改制;黨建;對策
國有企業改制不僅涉及到企業的領導體制、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改制后如何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組織在企業的地位與作用等諸多問題。企業改制后,產權性質轉變了,領導體制、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也變化了,這些變化對企業的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參與決策難。企業改制后雖然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董事會、監事會、黨委會之間的關系、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還不規范,有的企業則把黨委參與決策看成個人行為,開會時讓參加一下就算是參與了決策,同時黨委自身也有一個適應過程,有時也參不到“點子”上去。
(二)監督保證難。企業改制后,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重要目標。經濟工作是中心,行政領導又處在中心地位。因此要求在維護企業自身利益情況下去保證監督,就不容易處理好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
(三)活動開展難。企業改制后,有的黨組織過多的怕“越位”,怕影響生產,使得黨建工作處于了配角地位;再就是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缺乏必要的經費;政工人員配備不足。
筆者在企業改制前后均從事黨務工作,深刻體會到改制企業黨務工作的難處,現僅就企業改制后加強黨建工作的對策提出如下淺見:
(一)正確認識改制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任務。
首先,正確認識改制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對立起來。也不能把黨建工作與企業體制變革對立起來。實際上,加強改制企業黨建工作,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與加快企業發展,促進職工收入增長,與黨中央全面實現小康的目標是一致的。
其次,正確認識改制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克服兩種錯誤思想:一是黨組織,游離于企業經濟工作之外,脫離經濟工作這個中心,搞“單打一”。這將會使黨建工作陷入困境。二是一味放棄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單純追求經濟利益。這將丟掉黨的優良作風和企業的優秀文化。
(二)認真履行參與決策職能,提高參與能力和水平。
決策前,黨政主要領導確定議題,黨委成員要做充分地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把群眾的智慧和決策層的思路相結合,形成黨組織的意見;決策中,要認真聽取行政領導的意見,認真反映黨委收集的建議,通過研究討論,最終形成決議。決策后,黨委要加強組織協調,保證決策的貫徹落實。同時要建立健全議事規則,完善黨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和工作機制。實現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的良性循環。
(三)加強改制企業黨組織的能力建設。
1、引導監督的能力。“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是改制企業黨組織的首要職責。在我國,非公有制企業既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同時又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既要追求經濟效益,也要講究社會效益;非公有制企業充分享受了經營自主權、財產處置權、收益分配權和用人自主權,這些權力均應自覺地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范圍內進行。改制企業這種守法經營的自覺性既要靠外部的促進,也要靠企業內部黨組織來引導監督。黨組織的這種引導監督能力越強,就越能促進企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2、團結凝聚的能力。企業改制后,黨組織就是職工的政治核心。而圍繞經濟工作,團結職工群眾是增強黨在企業中影響力和凝聚力的客觀要求,是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迫切需要。改制后,企業的情況變了,但企業文化的內涵不能變。職工的身份變了,企業回報和關心職工的宗旨不能變。
首先是以艱苦奮斗為核心的“創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導向。
其次是以提高員工素質為目標的“育人文化”。企業既是經營的主體,同時又是育人的學校。企業職代會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個必訪”、政治理論的培訓教育及寓教寓樂的企業文化活動,都是造就高素質員工的基礎。
再次是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情感文化”。依靠職工辦企業的精髓就是關愛職工。你把職工當知心人,職工就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
第四是以領導率先垂范行為為特征的“示范文化”。改制后的企業領導班子更要堅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和表率作用來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
3、協調促進的能力。黨組織要以“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指針,引導企業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引導黨員和職工尊重和維護出資人、經營者的權利,支持他們依法經營和回報社會。同時要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改進工作方法,探索改制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
1、創新工作方法,擴大影響力。
一是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黨的工作。要依法推薦黨委成員進入決策層和管理層。以利于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二是黨務工作者要改變作風,深入基層。做出成績,才能更好發揮黨的影響。也就是說,有為才能有位。三是要注意改進工作方法。正確處理好開展黨組織的活動與促進生產經營的關系,做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做到:參與不干預,到位不越位;滲透不包攬,結合不游離。
2、創新黨組織的活動方式,提高黨建工作實效。
黨組織開展活動要以促進改制企業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做到:為企業所需,受黨員歡迎,得到行政支持。在內容上,要圍繞經濟工作、企業文化和培養員工素質來開展。做到“實際、實用、實效”。在活動形式上,要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堅持靈活多樣,圍繞業務工作找準黨組織活動的載體。形成“活動時間業余化、活動內容多樣化、活動形式靈活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的活動機制。黨組織的活動與經濟工作互相促進,保證改制企業健康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