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摘 要: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指的是一個干事創業、求真務實、團結和諧、風清氣正的環境。我國當前的政治生態環境惡化,想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關鍵詞:政治生態;和諧政治生態環境;道德失范
一、政治生態環境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政治生態環境的概念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核心是領導干部的黨性問題、覺悟問題、作風問題。[1]”如果政治生態環境惡劣,那么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因此,我們在重視自然生態的同時,更要強調政治生態的“政通人和。”
(二)政治生態環境的特征
1、社會性
社會性也就是人類性[2]。政治生態環境社會性的表現是它的組織性,這種社會性是通過政黨、社團組織的形式出現的, 因為當代社會是由無數的個體人和政黨、社團組織所構成。
2、生態性
生態性也就是關系性, 即政黨、社團組織之間, 政黨、社團組織與周邊環境之間, 周邊環境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二、當前中國共產黨政治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們的政治生態總體上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事業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社會較好較快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風政風進一步好轉,干部作風進一步改進,人心思進,人心思上。[3]”
但是,在整體政治生態良好的大環境中,政治生活中客觀上還存在著一些政治不文明的現象,尤其是在個別黨員干部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健康的現象。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個人權力缺少監督和制約
個人權力缺少監督和制約,這就大大增加了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的可能性。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過大,選人用人、采購、審批、決策等權力都集中在個別人的身上,加之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很難保證不出現權力的私用、濫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性和競爭性,使得投機取巧、不正當競爭行為大量存在。加之當前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制度不完善,輿論監督又缺乏必要的知情權和自由度,使得領導干部營私舞弊變得輕而易舉、無所顧忌。[4]”因此可以說,權力失控是領導干部道德失陷的重要原因。
(二)官僚主義嚴重,衙門習氣濃厚,服務意識淡薄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就用泥塑木雕的神像比喻、諷刺官僚主義者[5],但是這些現象在當前的政治生活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熱衷于從政為官的傳統,今天的“公務員熱”就更是說明這種中國人的固有觀念。
三、政治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分析
政治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主要表現為:
(一)制度約束
制度是用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保障人們的活動能得以順利進行的規則。但對于這個規則的制定卻存在著一些需要考慮的問題。
1、制度評價時是否做到了客觀化。如果主觀的評價客觀化了,那么制度執行起來就是便利的,相反,就會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從而產生腐敗。
2、制度制定的“無知之幕”。“制度是制定出來約束人的,制定者也將受到制度的約束,那么,制定制度的人會不會為這些既得利益者開一個可以逃避制度約束的天窗呢,這就需要制度制定處在“無知之幕” 下,誰也不知道制度將會對誰更有利,或對誰更不利,這樣制定制度的時候,就可以盡可能的達到制度制定的公正性[6]”。
(二)權力監督
“權力有傾向于腐敗的特性,絕對的權力傾向于絕對的腐敗。[7]”因此,需要對權力進行監督。但對權力監督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個困境:高官腐敗,下級不敢也沒有條件監督;同級因為利益關系,不愿意監督;上級又不能經常的有效把握實際情況。于是監督權力便成了一個難題。“一旦權力可以在真空中運行,就很難保障它不泛濫出制度的堤壩。[8]”
(三)社會轉型期的影響
社會轉型期必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完善方面,這些不完善也常常誘使一些意志不堅定、道德不高尚的人經受不住考驗。我國體制改革是先從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后,經濟活力增強了,生產力得到了解放,而后才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的政治體制改革并沒有能夠調整好利益的再分配。一旦當官,就擁有了很多資源和特權,那么如何來盤活這個無形資本,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切實好處,就很容易成為他們思考的問題,加之在如此繁榮的經濟大潮的吸引下,有部分官員就打起自己的小算盤,為了積累資本而腐敗,比如,官商勾結、吃干股等等。社會轉型期,各方面改革不可能完全同步進行,這就需要我們的黨在社會轉型期不斷去發現新情況新問題,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注釋:
[1]出自:劉京希.政治生態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2]出自:聶資魯.論政治文明 [J].廣州大學學報 ,2005,(9).社會性也就是人類性。只有人這一最高的生命形式才能組成一個結構有序的具有歷史繼承性的社會, 而其他生物只是一種本能地為生存的需要而結成的共生關系。
[3] 出自:杜鋼建.政府能力建設與規制能力評估 [J].政治學研究,2000,(2)
[4]出自:劉京希.政治生態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5]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就用泥塑木雕的神像比喻官僚主義者: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座不動,十分無用。
[6]出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7
[7]出自:杜鋼建.人權絕對論與人權相對論[J].法學研究,1992,(2).
參考文獻:
[1] 丁忠甫,鄭 林. 反腐倡廉,構建和諧政治生態環境[J].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4)
[2] 楊敏.政治生態的優化路徑[M].決策,2008,(3)
[3]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7:207,
[4] 劉京希.政治生態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5] 武經偉,高萍美. 公民社會的人文發展:中國公民社會的道德文化與政治生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6] 聶資魯.論政治文明 [J].廣州大學學報,2005,(9).
[7]杜鋼建.政府能力建設與規制能力評估[J].政治學研究,2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