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秀清+任云鳳+朱相露+木妮熱.木沙江
【摘要】?;目的?;觀察對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放療的治療效果。方法?;2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未放療組和放療組。未放療組10例術后實施輔助化療, 對放療組11例術后實施放療。比較兩組的生存率、復發率和治療有效率。結果?;未放療組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高于未放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療組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27%, 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結論?;放療對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 生存率較高, 值得應用。
【關鍵詞】?;男性乳腺癌;放療;治療效果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AI Xiu-qing, REN Yun-feng,ZHU Xiang-lu,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Cancer Hospti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n 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Selected 21 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or radiat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ed them into radiotherapy group(11 cases) and non-radiotherapy group(10 cases). Non-radiotherapy group given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group give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Survival, recurrence,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wo groupswere compared. Results?;Effective rate of non-radiotherapy group(70%) was higher than radiotherapy group(90.9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adiation radiation group was 27.27%, follow-up found 2 cases died, survival rate was 81.82%, 6 cases of recurrence within 3 years, recurrence rate was 54.55%; 5 patients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transfer rate was 45.45%. Conclusion?;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in patients with male breast cancer with high survival rate,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Male breast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Treatment effect男性乳腺癌是較為少見的臨床疾病, 在乳腺癌發病率中占1% [1]。該病具有預后較差、病程較長的特點, 早發現、早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該病的重要原則, 對維護患者身體健康、良好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臨床上治療該病的方式包括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和內分泌治療四種[2]。現收集2000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接收的男性乳腺癌患者21例, 對其術后實施放療的治療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 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收集2000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治療的男性乳腺癌患者21例。其中未放療組10例, 平均年齡(58.16±1.24)歲, 最大78歲, 最小18歲, 平均病程(1.53±0.41)年, 最長5.47年, 最短0.16年。5例左側腫塊, 5例右側腫塊, 4例伴有乳頭異常, 2例伴有乳頭溢液, 2例為黏液性腺癌, 8例為浸潤性導管癌。放療組共11例, 平均年齡(58.17±1.23)歲, 最大77歲, 最小19歲, 平均病程(1.54±0.42)年, 最長5.45年, 最短0.15年。6例左側腫塊, 4例右側腫塊, 5例伴有乳頭異常, 2例伴有乳頭溢液, 1例為黏液性腺癌, 10例為浸潤性導管癌。未放療組和放療組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男性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手術, 并對術前腫塊>5 cm;術后腋窩淋巴結轉移個數>4個;切緣陽性;多中心腫瘤的11例患者術后全身化療結束后進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①治療儀器選擇直線加速器。②照射部位選擇患者鎖骨區和胸壁放療。每周治療5次, 1次/d, 每次劑量為1.8~2 Gy, 放療總劑量是50 Gy。化療方案選擇CMF/CAF。endprint
治療后3年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放療組患者接受放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生存、復發或轉移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所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治療效果未放療組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未放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見表1。
表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組別 例數 無效 好轉 有效 顯效 總有效率
未放療組 10 3(30.00) 1(10.00) 4(40.00) 2(20.00) 7(70.00)
放療組 11 1(9.09) 3(27.27) 4(36.36) 3(27.27) 10(90.91)
P <0.05
注:與未放療組比較, aP<0.05
2. 2復發轉移放療組11例接受放療后, 3例出現放療中發生放射性并發癥,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27%,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淋巴結轉移, 4例伴鎖骨區淋巴結轉移, 1例伴內乳淋巴結轉移。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臟, 2例轉移至肺臟, 1例轉移至腦, 1例轉移至骨。
3 討論
性染色體異常、內源性因素和家族性因素是導致男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該病患者常表現為乳頭異常、無痛性腫塊、淋巴結、乳頭溢液等, 并伴有胸部皮膚粘連, 乳頭異常患者出現乳頭結痂、內陷和回縮等。乳暈是男性患者乳腺組織較為集中的部位, 是腫塊的好發部位, 邊界較不清晰, 且生長快速。根據男性患者乳房、乳暈及乳頭特點, 易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 男性乳腺癌根治術后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術后鎖骨區及胸壁放射治療, 對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具有積極意義。國內有學者研究主張, 對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放療, 可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 治療效果較好, 對維護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極大意義[3]。在本文研究中, 11例放療組患者術后行放射治療, 治療后3年內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顯示, 未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較高, 本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 表明術后放療是男性乳腺癌輔助治療的可靠方式。放療組中3例出現放療并發癥,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 4例伴鎖骨上, 1例伴內乳。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 2例肺, 1例腦, 1例骨??紤]復發和轉移原因可能是:①男性乳腺腺體較小, 脂肪較少, 且薄, 對腫瘤缺乏較強的屏障功能;②手術切除不徹底;③乳暈、圍乳頭部位具有豐富的淋巴導管, 易轉移;④本組患者多為黏液性腺癌和浸潤性導管癌, 腫瘤浸潤性生長, 細胞分化較差, 腫瘤惡性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 放射治療對提高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率并減少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療效較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靜悅, 劉文超.男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現代腫瘤醫學, 2013, 18(16):47-48.
[2] 徐志勇, 朱建華.乳腺癌放療近期效果評價指標的研究.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3, 16(15):63-64.
[3] 宮姝寧, 王玉紅.男性乳腺癌術后放療19例療效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2, 19(20):75-76.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治療后3年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放療組患者接受放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生存、復發或轉移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所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治療效果未放療組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未放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見表1。
表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組別 例數 無效 好轉 有效 顯效 總有效率
未放療組 10 3(30.00) 1(10.00) 4(40.00) 2(20.00) 7(70.00)
放療組 11 1(9.09) 3(27.27) 4(36.36) 3(27.27) 10(90.91)
P <0.05
注:與未放療組比較, aP<0.05
2. 2復發轉移放療組11例接受放療后, 3例出現放療中發生放射性并發癥,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27%,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淋巴結轉移, 4例伴鎖骨區淋巴結轉移, 1例伴內乳淋巴結轉移。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臟, 2例轉移至肺臟, 1例轉移至腦, 1例轉移至骨。
3 討論
性染色體異常、內源性因素和家族性因素是導致男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該病患者常表現為乳頭異常、無痛性腫塊、淋巴結、乳頭溢液等, 并伴有胸部皮膚粘連, 乳頭異常患者出現乳頭結痂、內陷和回縮等。乳暈是男性患者乳腺組織較為集中的部位, 是腫塊的好發部位, 邊界較不清晰, 且生長快速。根據男性患者乳房、乳暈及乳頭特點, 易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 男性乳腺癌根治術后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術后鎖骨區及胸壁放射治療, 對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具有積極意義。國內有學者研究主張, 對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放療, 可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 治療效果較好, 對維護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極大意義[3]。在本文研究中, 11例放療組患者術后行放射治療, 治療后3年內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顯示, 未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較高, 本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 表明術后放療是男性乳腺癌輔助治療的可靠方式。放療組中3例出現放療并發癥,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 4例伴鎖骨上, 1例伴內乳。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 2例肺, 1例腦, 1例骨。考慮復發和轉移原因可能是:①男性乳腺腺體較小, 脂肪較少, 且薄, 對腫瘤缺乏較強的屏障功能;②手術切除不徹底;③乳暈、圍乳頭部位具有豐富的淋巴導管, 易轉移;④本組患者多為黏液性腺癌和浸潤性導管癌, 腫瘤浸潤性生長, 細胞分化較差, 腫瘤惡性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 放射治療對提高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率并減少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療效較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靜悅, 劉文超.男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現代腫瘤醫學, 2013, 18(16):47-48.
[2] 徐志勇, 朱建華.乳腺癌放療近期效果評價指標的研究.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3, 16(15):63-64.
[3] 宮姝寧, 王玉紅.男性乳腺癌術后放療19例療效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2, 19(20):75-76.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
治療后3年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放療組患者接受放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生存、復發或轉移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所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治療效果未放療組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未放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見表1。
表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組別 例數 無效 好轉 有效 顯效 總有效率
未放療組 10 3(30.00) 1(10.00) 4(40.00) 2(20.00) 7(70.00)
放療組 11 1(9.09) 3(27.27) 4(36.36) 3(27.27) 10(90.91)
P <0.05
注:與未放療組比較, aP<0.05
2. 2復發轉移放療組11例接受放療后, 3例出現放療中發生放射性并發癥,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27%,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淋巴結轉移, 4例伴鎖骨區淋巴結轉移, 1例伴內乳淋巴結轉移。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臟, 2例轉移至肺臟, 1例轉移至腦, 1例轉移至骨。
3 討論
性染色體異常、內源性因素和家族性因素是導致男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該病患者常表現為乳頭異常、無痛性腫塊、淋巴結、乳頭溢液等, 并伴有胸部皮膚粘連, 乳頭異?;颊叱霈F乳頭結痂、內陷和回縮等。乳暈是男性患者乳腺組織較為集中的部位, 是腫塊的好發部位, 邊界較不清晰, 且生長快速。根據男性患者乳房、乳暈及乳頭特點, 易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 男性乳腺癌根治術后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術后鎖骨區及胸壁放射治療, 對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具有積極意義。國內有學者研究主張, 對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放療, 可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 治療效果較好, 對維護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極大意義[3]。在本文研究中, 11例放療組患者術后行放射治療, 治療后3年內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 結果顯示, 未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 放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 放療組較高, 本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 表明術后放療是男性乳腺癌輔助治療的可靠方式。放療組中3例出現放療并發癥, 其中1例出現食管損傷, 1例出現急性肺損傷, 1例出現皮膚損傷。3例患者均耐受, 順利完成治療。隨訪發現, 2例死亡, 生存率為81.82%。3年內6例復發, 復發率為54.55%, 復發部位均為胸壁, 其中1例伴腋窩, 4例伴鎖骨上, 1例伴內乳。5例有遠處轉移, 轉移率為45.45%, 其中1例轉移至肝, 2例肺, 1例腦, 1例骨??紤]復發和轉移原因可能是:①男性乳腺腺體較小, 脂肪較少, 且薄, 對腫瘤缺乏較強的屏障功能;②手術切除不徹底;③乳暈、圍乳頭部位具有豐富的淋巴導管, 易轉移;④本組患者多為黏液性腺癌和浸潤性導管癌, 腫瘤浸潤性生長, 細胞分化較差, 腫瘤惡性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 放射治療對提高男性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率并減少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療效較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靜悅, 劉文超.男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現代腫瘤醫學, 2013, 18(16):47-48.
[2] 徐志勇, 朱建華.乳腺癌放療近期效果評價指標的研究.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3, 16(15):63-64.
[3] 宮姝寧, 王玉紅.男性乳腺癌術后放療19例療效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2, 19(20):75-76.
[收稿日期:2014-0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