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設計民主化趨勢
武紅艷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摘 要:歷史上的設計其實是一部為權貴設計的歷史,直到工業革命開始,資產階級民主化進程的開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大眾才是社會主力,但是平民化設計道路需要探索 ,從工藝美術運動到新藝術運動等我們都經過探索,直到20初歐美各國的現代主義,現代主義是由小批精英知識分子發動的,設計形式包括功能主義特征,強調功能為中心,不再以形式為出發點,講究效率、科學性,對設計長期服務于權貴階層的一種反動,是為普羅大眾的設計。
關鍵詞:工業革命;設計;民主化趨勢
一、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開始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后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于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二、設計
設計不單單一個形式創意,而是解決一個基本需求的活動!現代設計與傳統設計的區別兩者的區別在于是否批量化。工業生產是現代設計依賴的基礎?,F代設計是與大工業生產(批量生產)和現代文明(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是系統化的工程,以模數化的規格達到協同。
設計面臨的是一場重大的改革,而不僅僅是對工藝美術的小修小改而已(不是趣味樣式的多樣化);設計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經濟的、市場的,而并非影響藝術的文化因素。
三、民主化趨勢
工業革命以前的設計是大工業生產的產物,因此,在大工業生產產生以前,并沒有設計。18世紀的設計活動主要是基于手工業為中心的活動,并且設計者和制作者往往是同一人,并沒有精細的職業分工。而設計服務的對象,也僅僅是權貴和上層貴族階級,對于窮苦大眾并無設計而言。整個設計運動的支持力量是王權、教會、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滿足他們奢華的要求,設計上自然出現了矯飾的、人為做作的風氣。18世紀的巴洛克風格(設計),19世紀的維多利亞風格(設計),都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機器的發明應用以及工廠制的產生作為工業革命的標志。蒸氣機的發明是整個技術革命的關鍵點,它從動力著手,取代人力、自然力、畜力。英國制造的蒸氣機、農業機器、火車頭等質量優良,遠銷世界各地,在國際市場上占壟斷地位,成為“世界工廠”。1851年博覽會,英國工作機的技術顯示出較高的精確性、有效性及專業性。封建專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大革命掃蕩封建勢力,傳播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
1、工藝美術運動
19世紀下半葉,工藝美術運動中拉斯金作為最早期的社會主義者,拉斯金的設計理論有強烈的民主和社會主義色彩,強調為大眾設計,反對精英主義設計。與其生產豪華的產品,倒不如做些實在的產品為好。請各位不要再為取悅于公爵夫人而生產紡織品,你們應該為農村中的勞動者生產,應該生產一些她們感興趣的東西。威廉·莫里斯對生活世界的貢獻:歷史上以“民主”的理念為設計觀支配設計實踐的第一人。產品設計和建筑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這兩個原則都在后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得到發揚光大 。
2.新藝術運動
由1895年的法國起源,新藝術運動的主要風格特征:用流動的、有韻律的線或外形輪廓塑造形體的曲線形風格,徹底走向自然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強調自然中沒有完全的平面、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有機形態,而裝飾的動機基本來源于自然形態。這是新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風格以簡潔、抽象的直線和方格去表現有規律結合的直線型風格。以“格拉斯哥”學派為代表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裝飾風格。
3.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是20世紀初期到二戰結束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在眾多領域相對于傳統的一場革命,涉及哲學、文學、心理學、美學、文化藝術、設計藝術等。設計領域的現代主義最早可以追溯到在穆特修斯倡導下于1907年10月6日成立的德國工業聯盟,在荷蘭風格派、俄國構成主義、德國包豪斯等的發展和完善下,到20世紀30年代趨于成熟,50年代趨于衰落的一種設計思潮。由于其在設計藝術理念上注重理性思考、注重產品的功能,因此又稱為“理性主義”或“功能主義”。就設計理念和設計形式而言,現代主義設計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計的出發點是功能,即滿足人的某種需要,講究設計的科學性、方便性和成本核算?!靶问椒墓δ堋薄ⅰ肮δ艿谝?,形式第二”、“少就是多”、“裝飾就是罪惡”是現代主義對設計形式的主要觀點,追求形式簡約和簡單的幾何造型。表現在建筑設計上有以下特征:六面體建筑,即我們所說的“火柴盒”建筑;標準化原則,標準化是批量化的基礎,實現批量化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建筑施工可以采用組裝的辦法,組裝也因此成為現代主義建筑的主要手段;反對裝飾。每個人學習的目的就是能接近標準、實現標準化,也就是說在某一個領域無障礙。
四、結語
從工業革命開始,設計越來越多的進入到普羅大眾的生活中,從工藝美術運動到現代設計的一步步探索總結,其實就是為了改變在工業革命之前幾乎完全是為權貴的設計。推廣大眾化設計,其實質是對資產階級改革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的傳播,大眾都有接受設計的權力。這其實就是一部反對封建制度支持民主自由的斗爭史。
參考文獻:
[1]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神學詞典》臺灣:光啟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武紅艷(1991.11-),女 ,漢族 江蘇連云港,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平面設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