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紅 葛梅 王中偉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患者在機械通氣48 h之后到拔管后的48 h之內所出現的肺炎,為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嚴重的會導致患者死亡[1]。為了探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特征和診治效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56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齡20~84歲,平均年齡(38.2±8.4)歲;3~89 d為機械通氣時間,平均時間(19.7±7.2)d,其中6例為經鼻氣管插管,40例為經口氣管插管,10例為氣管切開。原發病:4例為神經系統疾病,18例為呼吸系統疾病,6例為消化系統疾病,10例為多發性疾病,8例為中毒,5例為心血管疾病,5例為其他疾病。
1.2 方法 運用無菌吸痰管把支氣管分泌物通過人工氣道取出來,并對培養結果進行記錄。患者運用呼吸機2 d之后,實施床邊胸片檢查,和患者在通氣之前的血常規以及血氣分析情況做相應監測,對患者的體征和癥狀進行分析,并觀察患者的呼吸機相關肺炎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6例患者共檢出60株病原菌,其中45株G-桿菌,占75%:其中12株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20%),10株肺炎克雷伯菌(16.7%),8株銅綠假單胞菌(13.3%),6株鮑曼不動桿菌(10%),4株嗜麥芽黃單胞菌(6.67%),5株其他菌(8.33%);10株G+菌,占16.7%;5株真菌,占8.3%:其中3株糞腸球菌(5%),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8.33%),2株表皮葡萄球菌(3.33%)。56例患者中有43例成功脫機,13例死亡,死亡率為23.2%。
機械通氣在臨床治療上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其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就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對患者的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有研究[2]證實,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在我國可達到52%左右的病死率。在臨床治療當中,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直接關系到呼吸機通氣時間,而在患者通氣時間不斷增長的形勢下,呼吸機通氣時間會有很大幾率受到兩種以上病原菌感染,這就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臨床醫護人員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來對患者實施通氣治療:①要對患者的胃黏膜進行保護,以此降低胃液pH值。②對患者的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使其免疫力得到提高。③患者癥狀好轉并與拔管條件相符合時,要及時拔掉吸管,使機械通氣時間得到減少,防止有感染情況出現。④在對患者治療之前要實施藥敏實驗,并給予抗生素治療,防止出現真菌感染(全身性)。⑤要輕拍咳痰患者的背部,加快排痰速度,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清潔度。⑥確保室內空氣保持流通,要對呼吸道管道回路以及霧化器定期更換,防止出現交叉感染[3]。
綜上所述,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容易產生較多的病菌,臨床上要對抗生素進行合理使用,通過積極治療原發病,使使用呼吸機時間得到縮短,使醫源性感染得到降低,以此減少病死率。
[1]單君.有效吸痰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1,46(01):98.
[2]張葉鳳.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進展.臨床護理雜志,2009,11(01): 64-66.
[3]楊日焰,葉初陽,瞿嶸,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61例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0,8(1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