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新 周昌東 孫凱 楊新平 王英迪
局限性腎癌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效果分析
田玉新 周昌東 孫凱 楊新平 王英迪
目的 探討局限性腎癌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56例局限性腎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 觀察患者手術情況及效果。結果 5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未出現轉開放手術患者;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術后對患者進行6~28個月隨訪, 未發現穿刺通道種植患者以及腫瘤復發。結論 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在局限性腎癌患者的治療中近期及遠期治療效果均比較顯著, 術后并發癥少, 可推廣使用。
局限性腎透明細胞癌;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臨床效果
局限性腎癌在臨床中很常見, 臨床多通過手術根治治療改善預后。傳統開腹手術存在出血量大、損傷大、術后并發癥較多等缺陷, 術后患者康復較慢, 因此在臨床推廣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1]。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是近年來臨床逐漸推廣使用的新型手術方式, 能夠有效克服開腹手術的缺陷[2]。為對臨床使用價值進行觀察分析, 作者對本院近年來收治的56例局限性腎透明細胞癌患者進行研究, 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局限性腎癌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25例, 年齡39~80歲,平均年齡(43.65±5.11)歲, 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B超檢查, 其中左側29例, 右側27例, 腫瘤大小1.4 cm×2.1 cm~6.4 cm×7.9 cm;經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局部淋巴結遠處轉移,腎腔靜脈癌栓、腎靜脈癌栓, 其中腰部脹痛40例, 明顯消瘦18例, 無痛性肉眼全程血尿9例;患者經IVU檢查顯示側腎形態及功能均正常。術前分期:T1N0M027例, T2N0M020例, T3aN0M09例。
1.2 方法 患者均取全身麻醉聯合氣管麻醉, 常規留置導尿管, 患者取健側臥位, 將“腰橋”抬高。在此部位做橫切口(長度為15 mm左右), 將皮膚切開后, 采用刀柄沿肌纖維方向鈍性分離, 分離到達腰背筋膜, 醫者用食指將腰背筋膜撐開后, 進入腹膜后間隙, 將10 mm Trocar置入后常規建立氣腹, 將腹腔鏡置入觀察, 發現腰大肌、脂肪組織而未發現腸管等腹腔內臟器時, 說明為腹膜后間隙, 將腹腔鏡退出。常規置入自制氣囊擴張袋, 注入生理鹽水500~800 ml, 持續3~5 min進行壓迫止血后排水, 將氣囊袋拔出, 之后將腹腔鏡置入, 常規注入二氧化碳氣體, 維持正常負壓。在后線12肋下、腋前做10 mm、5 mm切口, 均在腹腔鏡監視下進行, 分別將10 mm Trocar及5 mm Trocar操作器械置入。將腹膜外脂肪組織推開后, 對腹膜、腰大肌、Gerota筋膜準確辨認,并將Gerota筋膜打開, 將腎周圍脂肪鈍性分離, 并將腎臟游離, 找出腎蒂, 沿血管走向鈍性橫行游離, 直至腎動脈完全暴露, 采用三重Hem-o-lok在近端靠近主動脈部位夾閉, 雙重鈦夾夾閉靠腎臟處, 將腎動脈離斷, 對于血管移位患者亦夾閉切斷。稍微游離腎動脈前方可發現深靜脈, 采用三重Hem-o-lok進行近端夾閉, 若切除左腎, 則需線對左腎靜脈腎上腺中央靜脈、生殖靜脈進行處理。間隙游離腰大肌及腎臟背側沿Gerota筋膜, 向上游離至膈下, 若腫瘤位置在腎上腺、腎上極, 則一起切除腎上腺。向下游離至腎臟下極, 將輸尿管找出后, 采用雙重鈦夾夾閉, 并切斷。進一步游離腰大肌、腹膜及Gerota筋膜間隙, 整塊切除腎臟、腎周脂肪、Gerota筋膜、輸尿管上段。將手術標本取出后放入自制標本袋內, 經擴大腋后線將切口取出。標本取出后, 對創面仔細觀察, 直至電凝徹底止血。常規放置引流管, 并將CO2排出,將套管拔出, 縫合切口。
2.1 5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術中未出現轉開放手術患者;患者手術時間75~250 min, 平均手術時間(153.26±2.14)min,術中出血量40~550 ml, 平均出血量(220.12±13.26)ml;術后住院時間3~13 d, 平均住院時間(5.32±2.11)d;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1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 經積極處理后痊愈。
2.2 術后對患者進行6~28個月隨訪, 未出現穿刺通道種植
患者以及腫瘤復發患者。
腎癌根治術是臨床公認的治療局限性腎細胞癌的有效方法, 主要對腎周脂肪、病側腎臟、 Gerota 筋膜、同側腎上腺、腎門淋巴結及同側近段輸尿管等進行切除[3]。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 因此在臨床使用中受到限制。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目前臨床主要有經后腹腔、經腹腔兩種手術方法, 國外多采用后者, 經腹腔手術具有較為開闊視野, 可操作空間較大, 然而腹腔內環境受到破壞[4]。經后腹腔手術有效避免了腹腔受到的影響, 同時手術為泌尿外科醫生所熟悉, 因此安全性較小。然而后腹腔間隙較小, 因此手術操作難度較大, 對醫生的操作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5]。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在手術中, 醫者需要在對腎臟進行游離前, 對腎動靜脈進行結扎, 從而避免腫瘤的血行播散, 降低術后復發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術后康復效果良好, 同時未出現腫瘤轉移等現象, 近期及遠期效果均較為顯著。
[1] 陳偉, 張金平, 王林輝, 等. 局限性腎透明細胞癌術后應用干擾素輔助治療免疫功能分析.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2, 3(309): 1028-1031.
[2] 張兆杰.探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中國現代醫生, 2009, ( 21) : 91-92.
[3] 高福平, 魏謹.囊性腎透明細胞癌1例.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27):3203.
[4] 周駿, 梁朝朝, 葉元平, 等.腹膜后腹腔鏡保留腎單位手術(附29例報告).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1, 169(09):708-710.
[5] 張強, 李海江, 溫必成.腎透明細胞癌伴第1掌骨轉移1例報告.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0, 18(23):2018-2019.
2014-04-28]
130012 吉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