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小兒高熱驚厥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急癥之一。高熱驚厥是指發病在1個月~6歲的兒童之間, 3%~4%的兒童至少發生過1次高熱驚厥。大多由各種感染性疾病引起, 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0例小兒高熱驚厥患者, 男17例, 女13例, 年齡7個月~6歲,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例, 肺炎8例, 支氣管炎6例, 菌痢4例, 中耳炎2例。經搶救后癥狀均緩解, 無一例死亡。
2.1 病情觀察 觀察患兒發病癥狀, 一般患兒在驚厥發作時多會出現神情呆板、直眼、抖動, 或煩躁不安, 詳細記錄患兒發作時的癥狀表現、持續時間以及驚厥類型, 及時與醫生溝通, 遵醫囑采取措施, 觀察用藥后呼吸、心率、脈搏、血壓的變化。
2.2 一般處理 ①驚厥發作時, 就地將患兒平臥并將頭偏向一側, 迅速松解患兒衣扣, 及時清除口鼻與咽部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托起患兒上頜, 避免舌后墜而引起窒息。在上下齒之間放置牙墊, 以免咬傷唇舌。②氧氣吸入:確保氣道通暢的情況下給予吸氧, 通常采用面罩法給氧, 氧流量在2~4 L/min, 提高血氧濃度, 以減輕缺氧引起的腦損傷。
2.3 對癥處理 ①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驚厥藥物肌內注射魯米那3~5 mg/kg, 或給予安定0.3~0.5 mg/kg靜脈緩慢注射,也可用冰的0.9%NS 20 ml保留灌腸, 必要時每4小時重復1次。②及時采取正確、合理的降溫措施:配合采取物理降溫,打開包被, 冷水毛巾濕敷額部, 解熱貼敷前額, 32~35℃的溫水擦浴或在患兒的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避開前胸后背及腹部), 以減少腦細胞的耗氧。注意的是冰敷部位要適時更換, 降溫不宜降得過快, 以免皮膚凍傷或小兒發生虛脫, 物理降溫效果不佳時給予藥物降溫, 使體溫控制在38℃以下, 應隨時監測患兒的體溫。退熱期間會出很多汗, 應及時給患兒補充水分及更換汗濕的衣被, 確保患兒舒適。
2.4 注意安全, 加強防護 為避免患兒墜床或碰傷, 應在患兒抽搐發作時適當束縛四肢, 加床檔并在床檔處放置棉墊或棉被, 同時移開所有會對患兒造成傷害的物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保持病房內安靜, 護理過程中操作盡量集中進行, 并注意動作要敏捷、輕柔。注意不要強力牽拉, 或按壓患兒肢體, 以防發生骨折或脫臼。對可能出現驚厥的患兒要有專人陪護, 防止患兒在發作時意外受傷。在護理過程中應最大限度確保患兒的安全。
2.5 生活護理, 保持衣被和床單整潔、柔軟干燥, 及時清洗更換汗濕及污染的衣被, 以防發生皮膚感染。高熱期間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損, 口腔炎癥發生率高, 要注意口腔衛生, 勤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或進食后應及時漱口、刷牙。飲食方面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根據患兒的病癥情況鼓勵多喝溫開水或添加喜歡的新鮮果汁。
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突然意識喪失會有恐懼和緊張心理, 應在旁安慰, 幫助患兒家長進行心理調適, 并向家長們講解高熱驚厥的有關知識, 交代患兒的病情, 指導患兒家長掌握驚厥發作時的基本處理方法及所采取的措施, 提高家長在照顧患兒時的應對能力:①高熱時采取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要點。②驚厥發作時家長要保持鎮定, 不要搬運或搖晃患兒, 不要大聲喊叫。可以按壓人中穴及合谷穴, 待發作癥狀緩解后立即帶患兒去醫院就診并做全面檢查, 避免出現二次發作。③告知家長, 家里應備有的一些常用藥物及各藥物的服用方法, 醫生囑咐在服的藥物, 不要自己隨意減量或停掉。④加強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 增加營養, 改善機體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添提高免疫力的藥物。⑤平時及時增減衣服, 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 注意室內通風, 流感高發季節避免到公共場所以及人多的地方。
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病, 發病急驟且癥狀重、發作頻繁、復發率高, 可轉發為癲癇, 必須迅速、準確地配合醫生做好各項護理工作, 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迅速控制驚厥和高熱, 有效預防小兒高熱驚厥的再發生, 減少其發病率和后遺癥。因此通過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 全面做好小兒高熱驚厥的護理工作, 及時發現病情并給予應對治療, 對促進患兒痊愈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