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尹延慶 謝銳 湛瑯
外科總論作為醫學專業的橋梁課是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外科學總論的實驗課是醫學理論聯系實踐的關鍵, 是醫學生學習外科學基礎知識, 培養無菌觀念、正確使用手術器械及操練基本技術的重要環節。廣東醫學院外科學教研室結合外科學實驗課的特點, 提煉多年教學方法的精髓,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 現行的實驗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外科學實驗課前, 科任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課的重要性, 糾正學生重視理論課、輕視實驗課的錯誤認識, 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 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外科學實驗是培養無菌觀念并鍛煉外科手術技能的基礎, 只有扎實的基本功, 才能為以后各項手術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對于部分認為今后不從事外科醫療工作, 不需要掌握外科操作的學生,必須糾正其錯誤觀念, 讓其認識無菌觀念和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是所有醫療行為的根本。學生的這類錯誤認識多數是由于對外科學實驗教學缺乏了解所造成的。在實驗課中, 通過觀看教學錄像、舉例日常醫療工作中由于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而導致醫療事故等手段, 讓學生充分認識外科學實驗課的重要性, 提高其學習興趣, 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將無菌原則貫穿其中, 仔細地講解并示教正確的操作, 并解析何為錯誤的操作。在進行動物模擬手術時, 教師需強化學生對無菌物品、無菌區、相對無菌物品、相對無菌區、有菌物品、有菌區等概念的理解[2]。要求學生必須把動物手術等同為真人實施手術一樣, 嚴格遵守無菌原則進行操作, 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較好地聯系起來,從而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提高應用無菌術的自覺性, 以達到培養和強化無菌觀念的目的。
教研室的帶教老師, 大多是從事臨床工作的一線醫師,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學院校, 所從事的專業亦不同, 多數外科醫師在個人的學習和工作中形成了不同的操作手法和習慣動作。外科學實驗教學若沒有一致的標準, 教師則很難規范化教學, 這將嚴重影響教學質量[3]。在教學實踐中, 若每個教師示教的方法和動作不同, 會使學生難以適從, 影響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因此, 集體備課、統一教學標準,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集體備課由教研室統一安排, 由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經充分準備后先發言, 接著其他備課教師討論、補充, 掌握授課內容, 明晰授課重點、難點;對教學內容和操作方法要統一化和規范化, 然后大家互相交流、集思廣益, 對教學方法進行充分的補充、討論、修改, 最終形成共識教案。大家均按照該教案進行教學, 規范示教操作[4]。
外科學實驗教學主要內容包括:無菌術操作, 外科基本技術示教與練習, 動物外科手術示教, 動物外科手術分項練習以及實驗技術考核等。實驗內容安排應遵照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的原則, 先學習外科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后安排綜合性實驗。在各個獨立的教學章節里, 教師應將本章節需掌握的知識先詳細講授、示范, 把各種操作細分講解,讓學生充分掌握每個動作的操作要領, 再指導學生操練, 并糾正其操作中的錯誤, 使其動作在正確、規范的基礎上, 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掌握[5]。
在教學方法改革上,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采用討論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外科手術過程。外科學與解剖知識關系緊密, 在實驗教學中, 讓學生在課前先復習相關的解剖學理論知識, 細心觀摩教學錄像, 了解完整的手術過程, 有助于解決學生在手術練習中難以下手的難題;并組織學生觀看無菌術錄像, 教師反復強調手術室規則, 要求學生在日后進入模擬手術室必須嚴格按如下程序進行操作:進入更衣室→更換洗手衣褲和清潔拖鞋, 戴口罩、帽子→進入洗手室進行洗手、刷手、泡手消毒→進入模擬手術室。把打結、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鋪巾等教學內容融入到動物手術操作綜合練習過程, 及時指正學生在動物手術操作綜合練習過程的操作錯誤, 如上手術臺后, 手常常無意識地扶眼鏡、超越無菌區域自然下垂及接觸其他有菌物品、從污染區傳遞器械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無菌操作習慣。實驗動物手術完全按照人體手術的標準要求, 如外科實驗室的設計布局、手術器械和手術設備的準備、手術動作的規范、手術操作過程的管理, 均按臨床實際進行。實驗動物手術操作綜合練習含6~7個學生一組, 學生輪流擔任主刀醫生、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麻醉師, 每臺安排1名帶教教師全程指導。練習過程中, 應盡量避免學生只管做,教師只顧看的弊端, 教師的各項手術操作要求邊操作邊講解,指導臺上學生相互密切配合。要求每項手術操作動作規范、準確、無誤。鼓勵學生膽大心細地進行手術操作, 教師放手不放眼, 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手法, 反復提醒學生,從動物實驗中就要開始培養手術中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 切忌得過且過, 應付了事。實驗結束時,教師要對整個實驗內容進行概括總結。
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外科技能操作競賽活動, 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外科技能, 以倡導勤學苦練。
外科學實驗教學經過深化改革, 課程取得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提高了教學質量。糾正了部分學生重理論輕實驗的錯誤認識, 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動手練習積極性增加, 更好地掌握外科學基本操作技能;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學習, 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團體合作觀念亦得到了強化, 有助其盡快成長為能得到社會認可、能勝任臨床工作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醫學生能力培養的質量貫穿醫學教學全過程, 外科學總論實驗教學僅是培養醫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一方面, 但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6]。
[1]張立明.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實用人才.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 18(2):66-67.
[2]樂臘梅.手術學教學中無菌觀念的強化培養.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 2002, 11(2):158.
[3]韋長元, 肖南, 梁自乾.利用多媒體教學, 加強手術學基礎訓練.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1, 18(6):139.
[4]梁銳, 梁自乾, 肖南, 等.加強外科學總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3, 20(3):149-150.
[5]周蒙滔, 施紅旗, 張啟瑜.如何提高外科手術學教學質量.中國醫藥導報, 2007, 4(25):125-126.
[6]嚴秀榮, 梁自乾, 肖南.淺談搞好外科學總論實驗教學的體會.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6, 23(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