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金瑞中學,安徽 馬鞍山 243000)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南京竹山中學的導學案等的成功都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它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形成合作及競爭的氛圍、培養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增強師生間及生生間交流的有效性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真正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教師的精心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結合筆者為課題研究所開設的“關于電動機轉動的猜想”(滬粵版物理九年級下冊)一節研討課,談談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目標的達成并非是一節課或是幾節課能實現的,長期堅持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才能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目標的達成,這就需要課堂評價與學習目標相適應,從單純的評價學生知識的達成轉變為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達成的多元評價.
本節課中設定的學習目標:
(1)會參照電路圖連接電路,并使電動機轉起來.
(2)通過拆裝,認識電動機結構中的主要部件有定子(磁鐵)、轉子(通電線圈)等.
(3)能利用不同活動渠道收集信息,提出電動機轉動原因的猜想;體會簡化方法的意義.
實現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目標的達成以小組合作為載體,實現學生自主建構,課堂評價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達成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課堂評價1:過程性評價

組別自主學習合作展示點評紀律總分1234
課堂評價2:當堂反饋
當堂反饋1:你對拆裝電動機這項活動感興趣嗎?在設計實驗的活動中,是否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談談你的體會.
當堂反饋2:科學猜想與主觀臆造有什么區別?
當堂反饋3:正確安裝電動機模型后,接通電源,線圈中有電流時,電動機不轉,不可能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受的摩擦力太大
B.電源的正負極接反了
C.電源電壓太低
D.磁體的磁性太弱
多元的評價方式讓評價更科學,評價1中的“自主學習”在課前完成,“紀律”下課后完成評價,合作、展示、點評的評價需要在課堂中完成,是最關鍵也是教師最難把握的.課堂評價2是針對本節課的知識的學習設定的當堂反饋,嵌入在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根據教學的需要,可以集中反饋,也可以分散進行,盡量借助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有些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可以掌握,有些需要小組合作才能有效的建構.因此,在進行教學的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內容和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本節課的自主學習內容:
(1)結合課本圖17-1,請列舉出裝有電動機的家用電器的名稱,比一比,看誰列舉得多.
(2)觀察電動機模型,并與教材中圖17-3比較回答問題:
電動機的兩個最主要的部件是和.
(3)自學課本,結合教材中圖17-4、17-5回答:
a.通電線圈受力轉動的問題可用和進行研究.
b.在科學研究中一種新的方法是.
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一:讓電動機轉起來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圖17-2(a)電路圖中的電動機符號,并對照(b)模型電動機、電源和開關的圖示,能從實物中識別它們,并參照電路圖(a)用導線將模型電動機、電源和開關三個實物連接起來.
小組合作學習二:探究電動機內部結構
通過展示電動機模型,然后分拆電動機,觀察電動機的構成.
小組合作學習三:在合作學習一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兩步操作.
(1)斷開開關,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2)將磁體取下,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四:思考利用哪些器材,設計什么樣的實驗裝置,才能驗證磁場對電流存在力的作用的猜想?將實驗裝置草圖畫出來,以便下節課交流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前2個是教材要求學生能夠動手完成的,第3個是筆者自行設計的一個探究活動,目的是為電動機轉動的猜想作鋪墊,鍛煉操作能力的同時為后面的教學起到一個鋪墊作用,第4個探究活動有些難度,教師對小組要進行必要的引導,發揮小組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為第二節的教學打下伏筆.
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把活動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這樣更接近學生的認識水平,同時教師要事先對設計的活動做出預判,在課堂中才能更好的指導和更合理的評價.
離開了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也就成了空中樓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知識仍然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掌握知識的方式是靠純粹的講授還是通過合作探究實現,兩者的效果卻相差甚遠,把知識問題化,通過合作探究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從而就達到了能力培養的目標.
比如,本節課的小組合作學習一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一:讓電動機轉起來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圖17-2(a)電路圖中的電動機符號,并對照(b)模型電動機、電源和開關的圖示,能從實物中識別它們,并參照電路圖(a)用導線將模型電動機、電源和開關三個實物連接起來.
(1)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開關閉合后,電動機是否轉動?
(2)如果電動機不轉,不轉的原因是什么?
(3)和鄰組同學交流一下,電動機的轉動方向是否一樣?如不一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在實驗過程中,你有什么其它的發現?
4個小問題,難度層層遞進,內容環環相扣,學生完成這幾個問題的探究后,不僅體驗了電動機轉動起來的喜悅,而且也通過探究活動以及交流、合作獲得了電動機不轉的可能原因、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影響因素等知識,特別第4個小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限制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更大的思維空間進行探究,發表個人意見,創新思維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
在合作學習三中設計了3個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三:在合作學習一的基礎上,完成兩步操作:斷開開關,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將磁體取下,觀察電動機轉動情況.
(1)線圈由靜止變為轉動,其運動狀態有沒有改變?
(2)什么原因使得線圈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3)在剛才的合作學習中,可以得出:有磁場,沒有電流,電動機;有電流,沒有磁場,電動機.
通過這些小問題,讓學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指向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讓課堂教學的條理性、邏輯性更強,知識的銜接變得自然、合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有序合作,教師通過觀察,確定合作活動的走向,關注是否偏離預設的目標,合作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教師指導.由于不同小組合作過程的差異性,教師對小組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指導,對個性問題進行組內指導,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課外深層次探究,這樣合作學習會更加有效.
合作學習的成果呈現方式主要通過分組展示和組間點評.分組展示可以通過朗讀、介紹、表演、辯論或利用白板作圖等等.學生回答學習結果時,鼓勵學生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有人認為……,最后一致認為是……”的方式匯報.其他組同學可以主動點評、補充或質疑.教師的指導貫穿于整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之中.
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不是一朝一日就能達成,需要結合日常的課堂教學不斷的反思和總結,讓小組合作學習的物理課堂處處散發著”探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