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愛平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四堂聯教”作為黨的創新理論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的教學跟進模式,扎實推進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工作,受到學員歡迎,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概論”;“四堂聯教”;“三進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131-02
注重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軍從思想上建軍治軍、強軍興軍的獨特優勢和寶貴經驗。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黨的指導理論的創新成果,新形勢下強軍興軍的科學指南,推進中國夢、強軍夢的根本遵循。怎樣及時地在教學中,做到黨的理論前進一步,政治理論課教學就跟進一步?我們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中(以下簡稱《概論》),以“四堂聯教”作為推進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的教學跟進模式,增強了課程的理論性、思想性和時代性,提高了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一、以“四堂聯教”作為推進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的教學跟進模式
理論只有掌握群眾,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在《概論》課教學中運用“四堂聯教”教學跟進模式。把理論教學課堂、實踐感悟教學課堂、主題研究教學課堂和網絡教學課堂融于一體,形成四種教學形式相互依存、聯合互動的立體教學模式。在“四堂聯教”教學跟進模式中:理論教學課堂是基本課堂。以專題教學為主,以改變傳統的純章節體系教學影響教學實效性不足為目的,采用開設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與章節體系互補的教法。主要功能是在開展基本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使學員掌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的精髓要義。
實踐感悟教學課堂是實踐性課堂。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線,以加深學員對理論內容的理解為目的。包括課堂內、外兩種實踐形式。課堂內實踐由網上實踐仿真基地、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操作性教學形式組成;課堂外主要是實踐基地現地教學。課堂內實踐由學員自行組織,課堂外采用教員現地理論講解的做法?;竟δ苁且龑W員在實踐中感受、感悟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論魅力和指導意義,加深對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的理解和掌握。
主題研究教學課堂是學員主體課堂。以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內容,結合國內外重大問題和學員思想實際展開主題研究?;竟δ苁墙M織學員圍繞重點、難點、熱點和疑點深鉆細研講話精神、釋疑解惑,廓清思想理論誤區,強化理論教學的時代感、實效性。
網絡教學課堂是自主課堂。以加強學員課外自主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出發點,組織學員參與建設《概論》課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網絡教學課堂的建設。基本功能是調動學員在參與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激發學員自主學習,拓展理論視野。
四種課堂形式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其中,理論教學課堂是實踐感悟教學課堂、主題研究教學課堂、網絡教學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感悟教學課堂、主題研究教學課堂、網絡教學課堂是加深理論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按照“四堂聯教”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圍繞各課堂功能,發揮四個課堂的聯教聯動作用,開展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相關教學活動。這樣做不僅符合《概論》課程特點,也符合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入”的現實要求。
二、理論教學課堂以引導學員掌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
深化學習,才能筑牢精神支柱。理論教學課堂是“四堂聯教”模式推進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進入”成功與否的基礎。根據《概論》課教學內容與現實聯系密切、教學實效性要求嚴格、思想理論教育功能突出、學員思想復雜多樣等特點。整合各章教學內容,以課堂理論講解為依托,以專題教學方法為主,以引導學員學深悟透、把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實質為中心,以改變傳統的純章節體系教學影響教學實效性的根本缺陷為目的,采用專題與章節體系互補的教法,提高教學針對性、吸引力。如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增加了“開啟新征程的科學指南”的專題內容,幫助學員深刻理解為什么習主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學員課后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勵精圖治、改革創新,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我們要悉心領會習主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論述,融會貫通,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中國夢強軍夢上來。又如第十一章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南,以增設“用強軍目標凝聚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的專題,指出習主席治軍的核心思想是強軍,強軍目標是習主席基于時代發展和軍隊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強軍目標明確了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引導學員深刻領會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許多學員談到,習主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強軍目標深刻闡明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越學習,越感到肩頭沉甸甸的責任,越感到實現強軍夢,是我們必須擔負起的歷史責任。
三、實踐教學課堂以加強學員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感悟為目的
實踐升華理論、鼓舞信心。實踐感悟教學課堂是增強理論教學的生動性、實踐性的關鍵環節。實踐感悟式教學課堂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線,以習主席一系列重大戰略判斷、重大思想觀點、重大決策部署為線索,以加深學員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論述的理解和認識為出發點和歸宿,分課堂內、課堂外兩種實踐形式。課堂內實踐,主要采取知識競賽、辯論賽及仿真實踐基地訓練等形式,使學員在快樂學習中掌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的主要內容。課堂外現地教學列出實踐基地教學計劃和選題,由學員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題目。爾后,根據選題安排學員到不同實踐基地聽教員在實踐基地進行理論講解,引導學員在活生生的實踐中感悟理論的魅力。最后,再由到該教學基地的學員,向未到該教學基地的學員,進行感悟教學。如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安排學員分流到合肥肥西小井莊(農村改革第一村)、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第一批批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單位)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基地化、系列化教學實踐活動,讓學員從不同視角感悟習主席關于改革和發展的一系列論述的高遠視角。學員說,越深入實踐,越感受到習主席關于“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1],“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等論述,是對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的揭示。越深入實踐,對改革前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越充滿信心。
四、主題研究課堂以深化學員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透徹理解為主旨
主題研討、鑄牢信念。主題研究教學課堂以深化學員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透徹理解為主旨,結合新形勢下國內外重大社會問題和學員思想實際,以問題為牽引,建立學員主題研究小組。先由教員根據《概論》課章節內容,把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發展”、“改革”、“外交”、“黨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融入相關章節,凝練具體的、有思想性的題目,供學員選擇。如第一章設置了:“始終不渝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三個自信”、“實現偉大奮斗目標的基本遵循”等主題研究題目;第二章設置了“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生命要素”、“在新的起點上加強作風建設”等專題研究題目;又如第八章設置了“以科學發展贏得更好未來”、“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充分發揮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等題目。然后,由學員根據選題3—5人自行結合,組成幾個主題研究小組集體研究。在此基礎上,各研究小組推選主講人上臺講解小組研究成果,相同主題研究的其他小組成員對該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點評。做這樣的主題研究,有力地激發了學員內心深處的理論探究欲,使學員對理論的理解有了深化。如第二章,學員在展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研究成果時說,做主題研究,不僅掌握習主席強調,“轉變作風要打破‘圍城多接接地氣好”[3],“政黨、政權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4]等精彩話語,對新形勢下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現實意義有了深刻領會,對全黨范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有了深刻認識。又如第六章學員在展示“用奮斗同心共筑中國夢”主題研究成果時,不僅能夠準確把握中國夢的基本內涵與時代意義,而且得出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中國夢是歷史的夢,人民期待的夢,是夢想呈現藍圖、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充分認識到中國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方向,中國精神是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富民夢之魂,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雄厚基礎。學員普遍反映,做這樣的主題研究不僅需要深入學習習主席相關論述,需要深度思考、集體研究,還需要動手(做PPT)、動口(上臺講解)、聽批評(學員點評),有意思、有難度、有深度。學員們說:做主題研究做出了信心、做出了感情、學出了思路方法、學出了精氣神,提高了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五、網絡教學課堂以拓展學員對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的把握為主題
網絡拓展、豐富理論理解。網絡教學課堂是“四堂聯教”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通過網絡技術,建立輔助理論教學課堂、實踐感悟教學課堂和主題研究教學課堂的網上深入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網絡課堂模塊。包括習主席精彩話語集,圖解習主席講話指示精神,社論評論,理論闡釋,視頻報道、熱點追蹤、難點辨析、測試試題、實踐仿真基地、討論專區等各類擴展性資料和網上參觀、交互平臺。通過理論和現實的結合、歷史與未來的聯通,提高學員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的決心和意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EB/OL].(2012-12-11)
[2012-12-12].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12/
12/c_132035591.htm.
[2]習近平.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EB/OL].(2013-
11-28)[2013-12-12].http://news.163.com/13/0102/04/8
K6IR71000014AED.html.
[3]習近平.轉變作風要打破“圍城”多接接地氣好[EB/OL]. (2013-
08-06)[2013-12-12].http://news.youth.cn/jsxw/201307/t2013
0724_3581522.htm.
[4]習近平.政黨政權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EB/OL].(2013-02-
01)[2013-12-12].http://www.njdaily.cn/2013/0201/317403.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