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
摘 要:改進大學生形勢政策課的教學方法的宗旨之一,就是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分析Seminar教學范式的內涵和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Seminar教學范式,對增強形勢政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形勢政策課;Seminar;教學范式;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193-02
一、Seminar教學范式的內涵和特征
《西方教育詞典》中解釋Seminar的意思是指“大學或暑期學校學生為研究某問題而與教師共同討論之班級或研習班”[1]。它起源于英國,流行于歐美,經過不斷修改完善,現已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廣泛采用。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強調“講授-討論”二元結構模式,是一種雙向互動模式,它以教師和學生為共同的教學主體同時側重“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師生就某些共同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討論。教學時間分配上,它不同于“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老式滿堂灌的方法,教師講授時間減少,授課中心在于學生發言、小組研究以及師生共同探討。在考試方法上Seminar成績一般占本門課程的30%~50%,其他考試如筆試、考勤占50%左右,考試方法和分數的評定結構亦發生相應變化[2]。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互動性。Seminar的教學范式是雙向的、扁平化的、靈活的教學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投入的積極性。而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的、垂直的、機械的教學方式。
第二,適應性。Seminar教學既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安排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討論題,又可組織學生學習討論本專業的基本理論,還可根據時下學術界最新進展適時調整討論題目,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增強了授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民主性。Seminar教學范式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平臺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充分的討論,各抒己見。
第四,學術性。Seminar教學范式雖然有很大的靈活性,但并非是隨意的。它具有較為固定的形式、時間,有明確的教學要求和具體的教學環節以及嚴格的規范,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體現出“發現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而不僅僅是“接受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
二、大學形勢政策課的特點及要求
形勢是指事物發展的狀況,政策是指國家或政黨為實施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大學的形勢政策課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相比,其特點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動態性。形勢和政策均屬一定時期一定階段的特定產物。這決定了課程本質上的動態性。形勢與政策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不同,它要求形式政策課的教學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同時注重因材施教。
第二,預測性。形勢政策課要求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要引導學生對當前出現的現象和問題分析原因、查找問題,同時對未來形勢的走向進行一定的預測。
第三,靈活性。形勢政策課的靈活性體現在教學主題的選取上,如,當前國家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國內國外重大事件,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等都可成為教學討論內容;在授課地點的選擇上,不但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戶外或實習基地進行,以增加教學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第四,體驗性。因為形勢政策課的選題內容多是學生關心的國內、國外大事以及學生學習、生活、就業,考研等自身發展問題,以及相關國家政策,每個人都會對此有切身的體驗以及想法和看法,學生都會也愿意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Seminar教學范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由Seminar教學范式的特點可以看出,其教學方式更貼近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它適應于大學理論課的教學,更能適應形勢政策課的要求,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Seminar教學范式可起到以下作用:
第一,由于Seminar教學的民主性特征,使學生享有充分的話語權,這樣的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發散和培養創新思考。課堂教學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學生在這里和老師、同學進行充分的溝通,使得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得以發揮,教學的內涵得以豐富和深化,教學進入到了更深層次。
第二,閱讀是學生學會思考的基礎。學生要做一次認真的發言,必須閱讀大量資料,要對某一問題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必須擴展自己的閱讀范圍。大量的閱讀要求使學生全面而系統地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形成積極思考的意識。Seminar教學范式是富有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檢驗閱讀理解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方式。
第三,Seminar教學范式的適應性特點可很好地解決教與學相脫離的問題,適時更新教學內容以符合教學對象的要求,更易收到具有實效性的結果。小組自由結合討論,它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小組的討論和發言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情,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研究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Seminar教學范式提倡主動性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教學環節,要積極回應提問,使得黨的方針、政策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要求,更易收到切實的效果。同時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緩解和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大學生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
四、Seminar教學范式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的實踐及問卷調查
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形式政策課中采用Seminar教學范式有著積極、富有成效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了解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們采用Seminar教學范式對我院2005級380名學生進行了形勢政策課的教學,共授課48學時。從學生提交的十余個選題中選取了三個題目:《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國家就業政策》、《大學生網絡管理與利用》、《大學生情感問題討論》,課后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統計顯示。
五、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seminar教學范式的幾點建議
根據我們實際教學體會,形勢政策課的特點易于導入Seminar教學范式,但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小班教學,務求人人參與
在組織Seminar進行形勢政策課教學時,要注意學生規模的安排。由于近些年大學的擴招,年級人數偏多。實施時可按自然班組織授課。使每位同學都有上臺發言的機會,或小組代表發言,同組其他成員補充。營造一種激勵、競爭的空間氛圍,給學生搭建充分展示閱讀積累、思辨才智的平臺。
(二)教師提前編排閱讀文獻、相關資料
教師要對擬討論的問題理清重點、難點、線索、和方法。指明主要閱讀文獻,甚至注明必讀章節,以閱讀活頁、電郵等方式發給學生并事先告之學生,授課時宣布討論主題后,只概要介紹所涉及的基本問題,并不做任何學理的評價,以免先入為主,影響學生的判斷。在教學的最后安排少量時間對發言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
(三)選題要切合實際
討論主題的選擇對整個教學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選題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以及年級特點和學生關注的問題展開。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要因材施教,注重讓學生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主題的選擇可由老師根據教學統一安排,也可讓學生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和專業前景和特點提出。
(四)營造平等競爭學術氛圍
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注重營造激勵、競爭的空間氛圍,鼓勵學生深入思考、討論、激辯。教師力求創設提出問題的實際情境,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建立民主、平等、現代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科學精神,確立“論道不論人”的交流理念,健康的爭論就是學術環境的組成部分,在討論中體現出為人和為學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觀念。這也是Seminar教學范式在形勢政策課中運用時的一個重要環節。
(五)運用全面的考核辦法
在國外的Seminar教學實踐中,學生在Seminar課堂上的表現占該課程成績的30%~50%,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積極,訥于言表,不積極思考、討論,即使書面考試滿分最終也難得高分。其導向旨在鍛煉學生的“軟實力”,即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對學生成績考核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無疑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英]德郎特里.西方教育詞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馬啟民.“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功能、特征及其對中國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