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志華 秦嶺 鮑鋒 王雅荔
摘 要 文章在調研基礎上就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保障措施進行分析論證,并以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探究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對落實學校辦學和學科專業發展定位,推動地方應用型本科學院內涵發展、特色彰顯的意義。
關鍵詞 雙學士學位 人才培養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Exploring New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arrying out Double Degree in Educational Work
——Take X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NG Zhihua, QIN Ling, BAO Feng, WANG Yali
(X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Abstract New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local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oriented dual Bachelor of Education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safeguard measures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and 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for example, to carry out a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inquiry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orientation, promoting local content development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distinc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ouble degree; talent training; exploration
雙學士學位教育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并在其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自1983年起試行雙學士學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國內外雙學士學位教育是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據調查統計,目前我國83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310余所為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約占37%,我省該項比率為34%,新建本科院校業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文理學院就是其中之一。能否在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開展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進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內涵發展、特色彰顯的有益探索?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間,我們調研省內外高校16所,在4所院校展開個案研究,組織專家進行專題論證,結論是肯定的。
1 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必要性
1.1 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順應了國家提升本科培養質量的客觀要求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作出了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高教[2011]6號),強調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2012年《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教技[2012]6號)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并決定實施“2011計劃”。《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要求各高校必須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貫徹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支持試點學院改革探索”。而選擇雙學士學位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地方應用型本科培養質量提高的突破口,正是順應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的客觀要求。
1.2 雙學士學位教育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內涵發展的內在需求
找準定位并開拓發展空間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改革探索的重點。選擇實施雙學士學位教育其意義則表現為三個有利于:一是能夠創新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地方高校多樣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成才途徑。二是彰顯學科專業特色,有利于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對接地方產業,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要求和學校實際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引導相關專業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使學科和專業建設得到優化和特色發展。三是突出學校辦學定位,有利于培養質量的提升。與名牌、老牌高校在相同專業學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上尋求差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凸顯應用型,面向業界需求搭建產學平臺,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缺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西安文理學院2011年通過合格評估,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學校把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彰顯特色作為內涵發展的核心,2013年全面實施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為目標的“513工程”,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創特爭優。
1.3 雙學士學位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業就業能力提升的合理訴求
據調查:近年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的選擇參加省內部分高校設置的跨專業輔修課程學習班,有的參加遠程跨專業輔修學習的教育形式,有的參加跨專業自學考試取得相關學歷證明等,許多學生專門到學校二級學院和相關管理職能部門表達自己在校期間修讀輔修專業的強烈愿望,希望學校創新培養模式,開展輔修制專業人才培養,這樣他們在校期間在主修專業學習的同時對另一個專業領域也能有深入的學習,使其成為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不僅為其擇業創業的競爭增添成功的“砝碼”,更為入職后的晉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作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的雙學士學位教育,能夠達到開闊學生專業視野、強化綜合素質、提升創新能力的目的,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利益訴求。
2 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可行性
2.1 學校整體辦學實力的顯著增強為雙學士學位教育提供充分條件
升本十年,西安文理學院在凝心聚力建設合格本科院校的不懈奮斗過程中,由2004年的7個學科門類、18個本科專業、3個學士學位授予權專業,拓展到9個學科門類、39個本科專業、31個學士學位授予權專業;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從空白到實現全覆蓋;辦學規模由2004年的8000人擴大到現有的13000余人;碩士學位以上專任教師比例由26%提升至59%;學校占地面積由原來的658畝增至740余畝,新增建筑面積近10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由原來的不到3000萬元增加到9000余萬元;圖書資料較2004年增加近一倍,達到120余萬冊。學校各項辦學指標及辦學質量大幅躍升,呈現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教學經費的投入,特別是本科生每年生均不少于12000元等的教育經費保障,為雙學士學位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充分的客觀條件和育人環境。
2.2 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多路徑探索的顯著成果為雙學士學位教育奠定扎實基礎
多年來,西安文理學院不懈進行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路徑選擇和實踐,形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一統二重三向四化”的多路徑探索成果:一統即高舉應用型大旗,明確應用型本科辦學思路;二重即把握學生教師兩個重點,突出兩個主體;三向是面向社會、面向業界、面向職業,開放辦學,服務地方;四化是實踐教學體系化、教學管理精細化、質量保障自覺化、學生成才個性化。特別是探索多層次、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一是構建了“分段式”培養模式,采用3+1、2+2或1+2+1等多種學程;二是積極嘗試“校企合作”,根據行業發展需要設置課程體系,面向行業培養專業人才。實施“3+1”培養模式;三是“訂單式”培養模式,與公司、酒店合作進行“訂單式”教育。四是嘗試“聯合培養”模式,與省內外、國(境)外高校合作辦學,特別是拓展了國際合作育人新渠道。通過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多路徑創新實踐,保障并提高了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參加國家及省級“雙創”、“雙基”等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種類多、獲獎率高。近年來學校多次獲得陜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勵,2013年榮獲一等獎。
2.3 管理學科相關專業的辦學條件具有承擔輔修專業人才培養的實力
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西安文理學院以“文理為基、工管為重”的學科專業定位,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管理學及其所屬市場營銷、會計學、公共事業管理、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等完全滿足輔修人才培養要求。學校管理學相關專業分屬的商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102名專任教師中,教授12人、副教授41人,中高級職稱占95.1%;75%以上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管理學學科背景教師80人,占78.43%。其中有省級教學名師和師德標兵、市突出貢獻專家、校級教學標兵及教學新星、雙師型教師等。近三年發表論文332篇,其中核心93篇,主編各類教材9部,承擔國家省市級課題91項,《西安大遺址旅游容量的優化調控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為省級教改項目,科研支撐教學并彰顯地方性、應用型辦學特色。現代化的管理學實驗教學儀器完備,有ERP綜合實訓室、旅游管理信息模擬實驗室等10余個,在北京、南京等地穩定的實習基地17個,承擔各類實驗項目66個。
2.4 具有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及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
在省內外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高校的廣泛調研基礎上,擬制了《西安文理學院雙學士學位教育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和學校管理學科所屬專業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方案。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相關規定,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與要求、主干學科、核心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修業年限、授予學位等要素齊全,同時力求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學科專業發展特點、教學及學生管理實際,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可行。《辦法》切合學校學科專業定位和專業建設實際,明確了培養方案與教學要求、修讀條件與審批程序、教學形式與管理、學籍與成績管理、學位授予與證書發放等方面的雙學士學位教育的教學規范和培養要求,規則明晰,指導性強,是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質量的制度保證。
3 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保障措施
3.1 健全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將為雙學士學位教育實施提供根本保證
學校在制定、實施《辦法》及管理學所屬4個專業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方案后,還應出臺《雙學士學位輔修專業建設與管理辦法》、《雙學士學位輔修專業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等,作為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同時,成立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工作領導機構,由主管校領導牽頭,統領教務處、學位辦公室、學生處等職能部門和相關學院,積極探索以二級學院為主體的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管理模式,全面促進雙學士學位教育工作的目標實現。
3.2 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是雙學士學位教育實施的有效舉措
給予雙學士學位教育工作開展充分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設立專項資金,按學年劃撥專項經費,給予引導性和獎勵性支持。強化管理學科師資隊伍建設,以管理學科相關專業建設為龍頭,經費劃撥、設備投入、師資隊伍等優先保障;承擔雙學士學位輔修人才培養工作的學院對教師的聘用、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賦予相對自主權;承擔輔修專業課程的教師每節課的課時費應不低于學校當年課時費最高標準;在周末、節假日或寒暑假參與教學和管理的人員應發放誤餐費、車貼和勞務費;引入激勵淘汰機制,獎勵發生費用從雙學士學位教育專項資金中列支。
3.3 加強質量監控是雙學士學位教育實施的有力保障
學校要注重對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的全程監控,重點著力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雙學士學位輔修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監測,主要監控點確定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課程設計、教學計劃、實踐環節、學分學位要求等;二是對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過程的監控,主要監控點為輔修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課堂及實踐性環節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實踐、考核評價方式和試卷及論文質量等;三是對輔修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主要監控點設為課程合格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學位率、就業率等項目。同時,加強教學質量管理,通過日常和定期教學檢查、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狀態數據發布等,形成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閉環監控體系。探索行之有效的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良性運行機制,實行學業中期考核動態管理,引入淘汰制,使學生進退有序,有效促進雙學士學位輔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根據調查情況和現狀分析,我們認為:西安文理學院建立完善了適應本科教育教學的管理體系,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本科生培養質量有保障。應落實學校、學科及專業定位,選擇在文、理、工、管理四個學科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試點工作:即文學、理學及工學學科相關專業本科生可申請選擇輔修管理學學科相關專業,達到輔修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在取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的同時,授予輔修專業所屬學科學士學位。相信雙學士學位教育的開展能夠進一步彰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及社會競爭能力的提高,并在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路徑選擇和不懈地探索實踐中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西安-陜西、關中-天水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提供可持續優質人力資源。
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3BY85),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SCH13204)
參考文獻
[1] 胡衛中,石瑛.澳大利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06(4).
[2] 李娜,解建紅.應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養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3] 范巍.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新建本科院校教學體系建設的要求[J].理論界,2006(1).
[4] 李莉.我國大學輔修與雙學位制改革的回顧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5] 陳學敏,漆玲玲,劉焰.雙學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2).
[6] 鄭麗明.地方綜合性大學雙學士學位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7(2).
[7] 王新莊,倪師軍,郭科.雙學位本科生培養:理念、模式與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8(12).
[8] 楊宗仁,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輔修及雙學位本科教育研究[J].江蘇高教,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