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喜
摘 要 當前,我國高校黨建網絡宣傳的效果不夠理想。從溝通理論的視域看,這是由于黨建網絡宣傳中情感的缺失,信息傳達模式的一維性,以及信息內容的嚴肅性引起的。只有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素質,建立多元的雙向信息溝通渠道,以及提高宣傳內容的趣味性,才能提高黨建網絡宣傳的有效性。
關鍵詞 高校 黨建宣傳 網絡平臺 溝通理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Network Platform in College Party Building Public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ZHU Jinxi
(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Nanning, Guangxi 53000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ffect of our Party in college network publicity is not ideal. From sight communication theory, this is due to the lack of emotional propaganda network of party building, a one-dimensional model to convey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eriousn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caused.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rty building network publicists establish two-way communication channels diverse, interest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publi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ty building network propaganda.
Key words college; party building publicity; network platform; communication theory
1 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建宣傳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黨建宣傳工作科學化水平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新時期,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平臺在黨建宣傳工作中的運用,是黨建工作科學化的重要方面,對提高黨建宣傳工作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3年7月),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互聯網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平臺。當前,網絡平臺亦被各高校廣泛用于黨建宣傳工作,成為黨建宣傳工作的重要平臺。但是,要有效利用一項新的科學技術,不僅要有科學設備,還要有科技人才、科學思想、科學知識及科學方法。新時期網絡宣傳平臺在高校黨建宣傳工作中的運用,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系列的新情況與新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其實,宣傳的過程應是一個信息溝通的過程,從溝通理論是視域分析解決高校黨建網絡宣傳中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分析模式。
2 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宣傳工作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據一份《關于天津大學學生對黨建知識的理解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在上網的大學生中,有50%的人很少去關注黨建網絡內容,有34%的人上網時會瀏覽一下這類型的網站;雖然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上網了解黨建知識,但是有44%的人贊成通過網絡方式來宣傳黨建知識。這項研究說明,當前高校黨建網絡宣傳效果不夠理想;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不是因為網絡宣傳平臺,而是沒有科學地利用網絡宣傳平臺。從溝通理論的視域看,這主要是因為高校黨建網絡宣傳沒能有效克服網絡宣傳中情感缺失問題,宣傳模式的一維性問題,以及宣傳內容的嚴肅性問題。
2.1 黨建工作網絡宣傳中的情感缺失
當前,各高校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黨建工作宣傳,一般是通過學校網站的專欄,發布學校黨建工作的一些信息。學生從黨建宣傳網站上了解到的只是新聞事件本身的信息,以及信息傳播者對事件的態度,但無法了解到信息傳播者對信息接受者的態度,尤其是對信息接受者的關心。作為黨建宣傳信息接受者的高校大學生,他們的思想已經基本成熟,能更為理性地辨別事物、判別真偽,具有較為敏銳的感受力。對于黨建網絡宣傳的信息,他們除了關注事件的內容外,更為關注的是事件與他們的關系度,尤其是信息傳播者對他們的態度與關心。如果信息的傳播是從他們的角度,流露出對他們真誠的關心,那么他們就會做出接受信息的選擇,能夠收到較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反之亦然。而面對面的信息傳播,更能夠直接地傳達信息傳播者的情感態度。但是,網絡信息傳播對情感態度的傳達則相對較為困難,這是網絡溝通與面對面溝通相比存在的弊端。當前高校黨建宣傳工作,在應用網絡宣傳平臺時,由于黨建網絡宣傳工作人員的素質及認識問題,沒能有效克服這一弊端,使得黨建網絡宣傳情感缺失,導致了大學生對黨建宣傳信息不夠關注,也使得黨建宣傳效果不夠理想。
2.2 黨建工作網絡宣傳模式的一維性
宣傳模式的一維性也是當前高校黨建網絡宣傳存在的又一問題。宣傳模式的一維性表現在:一是宣傳主體和宣傳客體的一元性。高校黨建網絡宣傳的主體一般是黨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客體主要是本校的師生。由于黨建網絡宣傳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黨建工作者,受其網絡及傳播技術技巧等自身知識結構及素質的影響,他們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黨建宣傳時,有時難以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信息。二是宣傳方式的單一性。主要表現為宣傳層次的單一性和宣傳方向的單向性兩個方面。高校黨建網絡宣傳一般是黨委宣傳部對本校師生至上而下的信息傳輸。這樣作為信息受眾的師生成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當代大學生喜歡的是一種平等的對話交流,不喜歡灌輸式的說教。他們更渴望在接受到黨建宣傳信息的同時,能通過一種方式,將自己的觀點、愿望等有機會表達給黨建信息的發布者,從而實現一種對話和交流。由于信息傳播的單一性和單向性,使得他們的訴求無法得到表達,愿望無法得到關注和滿足,導致對黨建宣傳信息的關注度減弱,宣傳效果不夠理想。
3 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宣傳工作運用的對策建議
要實現高校黨建網絡宣傳工作的理想效果,必須有效解決黨建網絡宣傳中情感缺失、模式一維及內容嚴肅等問題。從溝通理論的視域看,必須提高黨建信息傳播者的業務素質,提高信息的編碼水平;實行信息溝通的多主體、多層次及雙向模式,建立信息的傳播效果的反饋機制;增強信息內容的生動性和活潑性,克服信息傳播中的噪音。
3.1 提高黨建網絡宣傳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要保證溝通中信息的有效接受,克服黨建網絡宣傳中的情感缺失問題,關鍵是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首先要使黨建網絡宣傳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確保黨建宣傳工作的先進性和導向性不走樣;其次要使黨建網絡宣傳人員樹立 “民本位”思想,確保黨建宣傳工作更貼近群眾,更注重人文關懷;最后要使黨建網絡宣傳人員具有創新精神,能在當今網絡時代打破思維定勢和工作模式的束搏,不斷進行黨建網絡宣傳創新。二是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網絡語言的表達藝術,使黨建網絡宣傳信息在編碼的過程中能夠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信息受眾能感受到信息發送者的情感表達。尤其是在信息編譯中,黨建網絡宣傳人員要站在信息受眾的一方考慮問題,以信息接收的大學生作為宣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他們著想,讓他們感受到黨建工作帶給他們的溫暖。
3.2 實行多維的黨建網絡宣傳模式
要保證溝通中信息的有效傳達,解決高校黨建網絡宣傳的一維性問題,實現黨建網絡宣傳者和大學生的有效溝通,必須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雙向黨建網絡宣傳溝通模式。一是構建多元化的黨建網絡宣傳溝通模式。首先,高校黨建網絡宣傳的主體應該多元化,黨建網絡宣傳不僅需要黨務部門的人員參與,也需要網絡信息部門的人員參與,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黨建宣傳主體的優勢互補,提高黨建網絡宣傳質量;其次,黨建網絡宣傳的受體也應是多元的,黨建網絡宣傳對象不僅面向本校大學生,還有面向所有高校學生及社會大眾,只有這樣才能擴大信息受體的數量,提高黨建宣傳的影響力。二是構建多層次的黨建網絡宣傳平臺。高校可以通過學校網絡平臺的黨建專欄、教學活動專欄、學生活動專欄等不同層次的宣傳溝通渠道,進行黨建方面的信息宣傳與溝通,形成多層次黨建網絡宣傳平臺。三是構建雙向的黨建網絡宣傳模式。當前高校的黨建網絡宣傳采用的單向溝通模式,雖然信息傳播的速度比雙向溝通較快,但是雙向溝通有助于營造友好的氣氛,有利于收集信息,對信息受眾接受信息的情況能及時了解,為確定下一步宣傳的內容提供依據,使宣傳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黨建網絡宣傳要建立雙向溝通的信息傳遞平臺,加強黨建網絡宣傳工作者與信息受眾的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信息受眾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平等的溝通者。
3.3 增強黨建網絡宣傳信息的吸引力
要克服溝通中的噪音,有效解決高校黨建網絡宣傳內容過于嚴肅,信息受眾缺乏接受興趣的問題,關鍵是要改善黨建網絡宣傳的表達形式,優化黨建網絡宣傳內容,增強黨建網絡宣傳信息的吸引力。一是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的技術水平,使宣傳信息的傳達方式更加生動活潑。要加強黨建宣傳網站建設,善于運用網絡技術手段,使黨建網絡宣傳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活潑。要抓住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豐富黨建網絡宣傳的表達形式,多采用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相對較為嚴肅的內容。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考慮開發符合實際的網絡應用軟件(app),讓黨建網絡宣傳更加生動、及時和方便。二是要做好黨建網絡宣傳內容的整理加工工作,使宣傳的內容更加生動活潑。在黨建網絡宣傳信息的編碼過程中,在內容的選材與組織上,要使宣傳的內容與人們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與他們的各種需要與利益訴求相結合,讓受眾感興趣的信息成為宣傳的主要內容。在內容的表達方法上,要多采用鮮活的典型事例進行引導。在內容的語言表達上,黨建網絡宣傳的語言要生動活潑,避免過多的套話、空話。
4 結語
總之,雖然我國高校黨建宣傳工作都普遍采用了網絡宣傳平臺,但宣傳的效果不夠理想。從溝通理論是視域看,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黨建網絡宣傳中情感的缺失引起的信息接收障礙,信息傳達模式的一維性引起的信息傳達障礙,以及信息內容的嚴肅性引起的噪音障礙。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提高黨建網絡宣傳人員的素質,建立多元的雙向信息溝通渠道,以及提高宣傳內容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利用黨建網絡宣傳平臺,提高黨建宣傳的有效性。
本文為2013年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科研基金項目課題《新時期網絡平臺在黨建宣傳工作應用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3RSLX1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伏曉紅等.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引導黨建思想教育宣傳的路徑研究[J].前沿,2012(18).
[2] 郭愛濤.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廣西高校網絡黨建平臺體系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