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 要 文章通過對木材加工企業的調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業高技能人才需求情況、企業技術變化及運營方式情況、勞動組織變化情況、從而為木材加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貫通人才培養工作的教學改革尋找突破,為專業標準及課程標準的編制提供依據,更好地解決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 木材加工 企業調研 人才培養 教學標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 Employment-oriented
and Competency Culture as the Cor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W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 Talent Requirements
LI Yu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w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examines the wood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way they operate, the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labor, which is specialized in wood processing, vocational convergence through personnel training to find work teaching reform breakthroug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to better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usiness needs and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Key words wood processing; corporate 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standard
為更好地解決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多家開設木材加工技術專業的中、高職院校對相關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況、企業技術變化及運營方式、勞動組織變化情況等,以便更好地制訂木材加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貫通人才培養專業標準與課程標準。調研單位:大亞木業有限公司(丹陽分廠)、大亞木業有限公司(綏芬河分廠)、亞洲創建木業有限公司、圣象集團有限公司、美克國際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豐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錦繡投資有限公司、青島一木家具集團有限公司、七臺河雙葉家具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好家木業有限公司、上海藝級樓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業。
1 木業企業技術變化及運營方式情況
木業企業技術變化及運營方式的調研結論:(1)由于原材料的日趨緊張,為了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些企業在努力發展自有林和速生林,一些企業大量采用進口原材料,行業的變化應及時體現在教學內容中。(2)天津美克國際家俬有限公司、北京利豐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將家具生產、室內設計與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引入企業,即銷售家具的同時對室內進行總體設計,為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3)外向型企業人員表示,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應以質量、服務求生存。以低價進行惡性競爭,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表面上看出口額很高,但利潤極低,也會招致美國的反傾銷投訴,我國家具業已為此付出高昂的學費。(4)Solid Works軟件應用,變頻電機技術、CNC數控加工中心、PLC技術等生產中已大量采用,而在傳統的木材加工技術專業教學沒有涉獵,在保持專業特色的前提下如何吸收新技術、有效地實施教學以使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等問題,值得探討。(5)木地板行業、木門行業、鋼木家具、室外家具、曲木家具等方向越做越大越強,分工逐漸細化,這些行業動態可為專業發展方向調整以及課程的設置提供重要依據。
2 木業企業勞動組織變化情況
木材加工企業均采用流水線作業形式,企業工作中實行協作生產,把生產過程中的每個操作分解并交給若干人,每個人只負責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時進行,成果則是以分工為基礎的聯合體的勞動產品,同時按照計件形式進行小組和個人的工資及獎金分配。
對于人造板生產企業,均實行倒班工作制,對于家具制造企業,多實行白班工作制;對于新進企業的中高職頂崗實習學生和畢業生,多數企業會對其進行基層培養,實行崗位輪換制度,最后,企業綜合考慮新進人才的能力情況,進行定崗;在管理層方面,也會實行崗位輪換,比如會將江蘇圣象木業與牡丹江圣象木業的管理層進行調動或換崗,以均衡企業人才需求。
調研中還了解到,對于大規模企業,往往實行專人專崗,每個崗位具有詳盡的崗位職責,甚至同一崗位中仍細化為多個分解職能,如大亞木業有限公司中,會計崗位又會細分為材料成本會計、資本預算會計、銷售會計、統計稽查等,在不同的工段均設置統計崗位,并派專人司職;而在規模較小企業,一人多崗的情況就較常見。
3 人才結構及需求狀況
90%以上企業表示面臨人員流動大、人員緊張的窘境,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緊缺,已經是全國木材加工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表明木材加工技術專業的設立順應了人才市場的需求,有廣泛的就業空間,應堅定辦學信念不動搖。在大好的就業形勢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中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不能包打天下,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層次之間,只有各司其職,合理銜接,才能形成完整和諧的教育體系。
通過調研了解到,國內現有木材經營加工企業20余萬家,木材加工業同其他制造業一樣,已步入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行列。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木材工業最大的困擾就是缺技術人才,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例如家具設計員、人造板生產線調試與操作工、家具生產線調試與操作工、木材加工工藝技術員、生產管理員、品質管理員、產品營銷員等等。現在這些人員的缺口從全國來看,可達50萬人以上,企業對木材加工專業人才的需求供不應求,據統計,全國每年人才缺口達10萬人,據央視最新報導,在各行業緊缺人才排名中木材加工技術專業列第五位。全國開設木材加工類專業的中高職院校不超過20所,每年畢業人數不超過3000人,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通過調研發現,現在家具企業的中、基層技術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農民工出身,由于員工素質所限,企業的管理、技術再上等級非常困難,人才結構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術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人才現狀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現在與發展需要,企業現在亟待引進充實“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就業和專業培養方向上,要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認真選擇適合中職就業的崗位。一方面要抓住就業好的時機,與用人單位協調好學生的安置;另一方面在培養方案設計時要仔細研究,合理設置職業崗位群,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議,遴選和挖掘行業崗位,按中職技能型人才的標準設置崗位,而不是覆蓋所有崗位。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使專業發展名副其實,辦出名氣,盡快做大做強,在市場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
4 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
調研中我們發現,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之間存在著錯位,具體體現如下: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只有20歲左右,且大都為90后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溝通能力,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這些特點讓企業比較擔憂,希望學校不僅培養學生的和專業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工作認真,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學會合作,懂得集體榮譽。調研中,企業家多次建議開辦短期培訓班,穆棱市政府、廣成木業等政府和企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愿意與學校共榮共贏,這說明中職教育發展前景廣闊。
5 企業調研對木材加工專業辦學的提示
木材加工專業中、高職辦學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同時還要兼顧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決不能培養今天的就業者,明天的失業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導人文精神。
課程設置方面盡量將主干課程設置與時代緊密接軌,即“改傳統為現代;改籠統為具體”。施行“學做合一”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學設施條件尚待加強,各學校普遍存在實訓室內設備略顯老化,缺少前沿先進設備的進入,與企業先進生產工藝與設備脫節,經常出現在學校學習的是企業已經淘汰的設備和工藝,不能完全做到與時俱進。
項目名稱:木材加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13020015) 審批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