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
【摘要】 目的 研究外科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0例,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對照組)和介入治療(觀察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 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48例患者痊愈出院。結論 與外科手術治療相比, 介入治療能夠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具有費用低等優點, 對于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的患者, 介入治療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關鍵詞】 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在臨床較為常見, 尤其是胎兒的發病率較高, 有文獻報道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可達4%~10%。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屬于一種胎兒先天畸形, 其誘發原因可能是胎兒在母體內心臟發育缺陷。若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盡早的發現, 可以為臨床診治帶來更多的時間[1]。作為成熟技術本國開展先天性心臟?。ㄏ刃牟。┑慕槿胫委熓加?0世紀80年代中期, 隨著介入器材的不斷改進, 臨床應用、介入術者經驗的積累及介入技術的逐步提高, 先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大的醫療中心常規治療方法。本研究回顧性總結分析本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55例, 年齡1~56歲, 平均年齡3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均進行心電圖、臨床體檢、胸部X射線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部分患者經過右心導管檢查結果確診。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以及臨床癥狀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觀察組采用介入治療法治療 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成年人采用局部麻醉, 然后通過對股動脈或股靜脈穿刺插管, 手術過程中進行壓力以及心電圖的檢測。封堵器為北京華醫圣杰、上海記憶合金、深圳先建、美國AGA company生產。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或者介入治療的并發癥以及遺留嚴葦功能的障礙列入嚴重并發癥, 患者離開導管室后才發生的并發癥為遲發型并發癥。采用心電圖對心律失常進行診斷:心包積液, 辛動脈以及急性心臟壓塞, 三尖瓣關閉不全。經手術以及胸超聲心動圖證實右心房瘺:血腫, 假件動脈瘤。采用升動脈造影技術以及胸部超聲對動脈瓣關閉不全進行診斷。采用核磁共振以及CT技術聯合確診腦梗死, 增強掃描電子束CT以及造影技術可以確診肺動脈夾層病變。
1. 2. 2 對照組患者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患者在低溫、全麻、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手術。對患者心臟進行持續灌注含血心臟停跳液進行心肌保護, 采用冰屑進行心臟表面外敷降溫。在患者胸骨正中進行切口, 建立體外循環, 灌注含氧冷血停跳液。PDA患者在備體外循環下進行PDA結扎術, 根據ASD以及VSD的大小采用經過戊二醛處理的心包補片進行修補或者直接縫合, 縫合采用間斷或者連續縫合。
1. 3 術后觀察指標 所有病例均于術后進行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X線檢查。術后觀察的主要指標包括手術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2]。
1.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 無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復查顯示有少量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1例右側氣胸, 經過胸腔穿刺治愈, 1例手術切口液化, 延期治愈。48例患者痊愈出院。具體數據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成功率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和手術時間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腹腔引流量及術后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20世紀90年代末, Amplatzer封堵器的問世極大地推動了先天性心臟?。ㄏ刃牟。┙槿胫委熂夹g的普及與發展, 尤其足國產介入器材的應用, 使越來越多的先心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介入治療為簡便、有效、安全、經濟的治療先天性的首選方法, 對于絕大部分的病例, 可以采用介入治療替代外科手術。治療時要充分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療中及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發生原因, 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從而提高成功率、降低并發癥及病死率。
最早進行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是PDA, 對于PDA患者國外一般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進行封堵, 國內采用的一般都是國產封堵器。相關的臨床隨訪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封堵器能夠有效地對PDA進行封堵, 隨訪結果顯示完全閉合率能夠達到100%[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 采用國產封堵器進行PDA封堵的成功率高達96%, PDA閉合率達100%。ASD的介入治療目前應用的器械主要是Amplatzer類封堵器(包括進IYl和國產), 總的技術成功率在90%~97%之間。本組成功率高達96%, 影響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年齡和ASD直徑, 年齡越小、ASD越大手術的成功幾率越小[4]。ASD直徑是影響并發癥的主要因素, 提示大型ASD介入治療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相對較高, 需要特別謹慎。
參考文獻
[1] 劉迎龍, 閏軍, 張戈軍.手術聯合介入栓堵大體肺動脈側支治療肺血減少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療效分析(附151例報告).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0, 26(5):313-316.
[2] 金梅, 韓玲, 王惠玲, 等.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1844例臨床研究.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1, 30(5):364-370.
[3] 楊鯨蓉, 陳安平, 徐馳, 等.外科微創封堵術治療房間隔缺損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27例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ISTIC, 2013(14):6680-6682.
[4] 江榮, 趙勝, 李梅, 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后心肌損傷和炎癥反應的研究.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2, 14(06):422-425.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外科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0例,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對照組)和介入治療(觀察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 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48例患者痊愈出院。結論 與外科手術治療相比, 介入治療能夠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具有費用低等優點, 對于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的患者, 介入治療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關鍵詞】 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在臨床較為常見, 尤其是胎兒的發病率較高, 有文獻報道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可達4%~10%。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屬于一種胎兒先天畸形, 其誘發原因可能是胎兒在母體內心臟發育缺陷。若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盡早的發現, 可以為臨床診治帶來更多的時間[1]。作為成熟技術本國開展先天性心臟?。ㄏ刃牟。┑慕槿胫委熓加?0世紀80年代中期, 隨著介入器材的不斷改進, 臨床應用、介入術者經驗的積累及介入技術的逐步提高, 先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大的醫療中心常規治療方法。本研究回顧性總結分析本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55例, 年齡1~56歲, 平均年齡3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均進行心電圖、臨床體檢、胸部X射線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部分患者經過右心導管檢查結果確診。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以及臨床癥狀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觀察組采用介入治療法治療 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成年人采用局部麻醉, 然后通過對股動脈或股靜脈穿刺插管, 手術過程中進行壓力以及心電圖的檢測。封堵器為北京華醫圣杰、上海記憶合金、深圳先建、美國AGA company生產。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或者介入治療的并發癥以及遺留嚴葦功能的障礙列入嚴重并發癥, 患者離開導管室后才發生的并發癥為遲發型并發癥。采用心電圖對心律失常進行診斷:心包積液, 辛動脈以及急性心臟壓塞, 三尖瓣關閉不全。經手術以及胸超聲心動圖證實右心房瘺:血腫, 假件動脈瘤。采用升動脈造影技術以及胸部超聲對動脈瓣關閉不全進行診斷。采用核磁共振以及CT技術聯合確診腦梗死, 增強掃描電子束CT以及造影技術可以確診肺動脈夾層病變。
1. 2. 2 對照組患者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患者在低溫、全麻、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手術。對患者心臟進行持續灌注含血心臟停跳液進行心肌保護, 采用冰屑進行心臟表面外敷降溫。在患者胸骨正中進行切口, 建立體外循環, 灌注含氧冷血停跳液。PDA患者在備體外循環下進行PDA結扎術, 根據ASD以及VSD的大小采用經過戊二醛處理的心包補片進行修補或者直接縫合, 縫合采用間斷或者連續縫合。
1. 3 術后觀察指標 所有病例均于術后進行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X線檢查。術后觀察的主要指標包括手術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2]。
1.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 無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復查顯示有少量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1例右側氣胸, 經過胸腔穿刺治愈, 1例手術切口液化, 延期治愈。48例患者痊愈出院。具體數據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成功率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和手術時間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腹腔引流量及術后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20世紀90年代末, Amplatzer封堵器的問世極大地推動了先天性心臟?。ㄏ刃牟。┙槿胫委熂夹g的普及與發展, 尤其足國產介入器材的應用, 使越來越多的先心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介入治療為簡便、有效、安全、經濟的治療先天性的首選方法, 對于絕大部分的病例, 可以采用介入治療替代外科手術。治療時要充分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療中及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發生原因, 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從而提高成功率、降低并發癥及病死率。
最早進行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是PDA, 對于PDA患者國外一般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進行封堵, 國內采用的一般都是國產封堵器。相關的臨床隨訪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封堵器能夠有效地對PDA進行封堵, 隨訪結果顯示完全閉合率能夠達到100%[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 采用國產封堵器進行PDA封堵的成功率高達96%, PDA閉合率達100%。ASD的介入治療目前應用的器械主要是Amplatzer類封堵器(包括進IYl和國產), 總的技術成功率在90%~97%之間。本組成功率高達96%, 影響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年齡和ASD直徑, 年齡越小、ASD越大手術的成功幾率越小[4]。ASD直徑是影響并發癥的主要因素, 提示大型ASD介入治療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相對較高, 需要特別謹慎。
參考文獻
[1] 劉迎龍, 閏軍, 張戈軍.手術聯合介入栓堵大體肺動脈側支治療肺血減少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療效分析(附151例報告).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0, 26(5):313-316.
[2] 金梅, 韓玲, 王惠玲, 等.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1844例臨床研究.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1, 30(5):364-370.
[3] 楊鯨蓉, 陳安平, 徐馳, 等.外科微創封堵術治療房間隔缺損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27例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ISTIC, 2013(14):6680-6682.
[4] 江榮, 趙勝, 李梅, 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后心肌損傷和炎癥反應的研究.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2, 14(06):422-425.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外科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0例,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對照組)和介入治療(觀察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 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48例患者痊愈出院。結論 與外科手術治療相比, 介入治療能夠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具有費用低等優點, 對于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的患者, 介入治療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關鍵詞】 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在臨床較為常見, 尤其是胎兒的發病率較高, 有文獻報道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可達4%~10%。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屬于一種胎兒先天畸形, 其誘發原因可能是胎兒在母體內心臟發育缺陷。若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盡早的發現, 可以為臨床診治帶來更多的時間[1]。作為成熟技術本國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先心?。┑慕槿胫委熓加?0世紀80年代中期, 隨著介入器材的不斷改進, 臨床應用、介入術者經驗的積累及介入技術的逐步提高, 先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大的醫療中心常規治療方法。本研究回顧性總結分析本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分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55例, 年齡1~56歲, 平均年齡3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療適應證。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均進行心電圖、臨床體檢、胸部X射線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部分患者經過右心導管檢查結果確診。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以及臨床癥狀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觀察組采用介入治療法治療 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成年人采用局部麻醉, 然后通過對股動脈或股靜脈穿刺插管, 手術過程中進行壓力以及心電圖的檢測。封堵器為北京華醫圣杰、上海記憶合金、深圳先建、美國AGA company生產。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或者介入治療的并發癥以及遺留嚴葦功能的障礙列入嚴重并發癥, 患者離開導管室后才發生的并發癥為遲發型并發癥。采用心電圖對心律失常進行診斷:心包積液, 辛動脈以及急性心臟壓塞, 三尖瓣關閉不全。經手術以及胸超聲心動圖證實右心房瘺:血腫, 假件動脈瘤。采用升動脈造影技術以及胸部超聲對動脈瓣關閉不全進行診斷。采用核磁共振以及CT技術聯合確診腦梗死, 增強掃描電子束CT以及造影技術可以確診肺動脈夾層病變。
1. 2. 2 對照組患者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患者在低溫、全麻、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手術。對患者心臟進行持續灌注含血心臟停跳液進行心肌保護, 采用冰屑進行心臟表面外敷降溫。在患者胸骨正中進行切口, 建立體外循環, 灌注含氧冷血停跳液。PDA患者在備體外循環下進行PDA結扎術, 根據ASD以及VSD的大小采用經過戊二醛處理的心包補片進行修補或者直接縫合, 縫合采用間斷或者連續縫合。
1. 3 術后觀察指標 所有病例均于術后進行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X線檢查。術后觀察的主要指標包括手術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2]。
1. 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 無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9例, 無死亡病例發生, 患者無并發癥出現。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復查顯示有少量殘余分流, 手術成功47例, 死亡1例, 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1例右側氣胸, 經過胸腔穿刺治愈, 1例手術切口液化, 延期治愈。48例患者痊愈出院。具體數據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成功率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和手術時間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腹腔引流量及術后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20世紀90年代末, Amplatzer封堵器的問世極大地推動了先天性心臟?。ㄏ刃牟。┙槿胫委熂夹g的普及與發展, 尤其足國產介入器材的應用, 使越來越多的先心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介入治療為簡便、有效、安全、經濟的治療先天性的首選方法, 對于絕大部分的病例, 可以采用介入治療替代外科手術。治療時要充分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療中及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發生原因, 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從而提高成功率、降低并發癥及病死率。
最早進行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是PDA, 對于PDA患者國外一般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進行封堵, 國內采用的一般都是國產封堵器。相關的臨床隨訪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封堵傘或者彈簧圈封堵器能夠有效地對PDA進行封堵, 隨訪結果顯示完全閉合率能夠達到100%[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 采用國產封堵器進行PDA封堵的成功率高達96%, PDA閉合率達100%。ASD的介入治療目前應用的器械主要是Amplatzer類封堵器(包括進IYl和國產), 總的技術成功率在90%~97%之間。本組成功率高達96%, 影響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年齡和ASD直徑, 年齡越小、ASD越大手術的成功幾率越小[4]。ASD直徑是影響并發癥的主要因素, 提示大型ASD介入治療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相對較高, 需要特別謹慎。
參考文獻
[1] 劉迎龍, 閏軍, 張戈軍.手術聯合介入栓堵大體肺動脈側支治療肺血減少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療效分析(附151例報告).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0, 26(5):313-316.
[2] 金梅, 韓玲, 王惠玲, 等.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1844例臨床研究.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1, 30(5):364-370.
[3] 楊鯨蓉, 陳安平, 徐馳, 等.外科微創封堵術治療房間隔缺損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27例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 ISTIC, 2013(14):6680-6682.
[4] 江榮, 趙勝, 李梅, 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后心肌損傷和炎癥反應的研究.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2, 14(06):422-425.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