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兵
摘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可培養學生感悟、創新、語言表達及寫作等多方面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從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培養、課外閱讀的指導、閱讀方法的傳授四個方面,論述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閱讀能力;提高;成才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閱讀對提高一個人的文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十年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經常閱讀的妙趣。如果要真正獲得語文的能力,語文不僅要靠學生的學,也要靠教師的教。學和教要緊密結合,找到適當的切入點。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學中落實德育的重要課題。所以,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情感體驗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根據現在學生的閱讀現狀,遵循新課標的要求,靈活制定合理的、可行的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輕松閱讀、感受閱讀,并從中體會到樂趣。在現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閱讀能力訓練,使學生能夠提高創造性思維,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尊重分歧,符合當代教育改革潮流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下面就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關于閱讀興趣的培養
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語文閱讀能力的學習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激發閱讀興趣、開啟思路應在學習訓練的開始,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作為教師,應當運用什么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的思路呢?①朗讀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要經常開展詩文朗誦比賽,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良好語感,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②推薦適合學生的、學生喜歡的讀物。學生閱讀后,會有閱讀體驗。應給學生提供一個暢談閱讀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互分享閱讀體驗,并從中體會到閱讀的妙趣。③學生相互推薦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分組活動,課前做好準備,運用多媒體,更直觀地向學生們介紹有關作品的信息,使學生開啟閱讀的大門,走進文學世界。上述活動形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最大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成為展示自我的平臺。
二、關于閱讀習慣的培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多讀多思的習慣,可促進學生的感悟能力的提高,對增長文化底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學思結合,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開拓思維,解放思想,非常有益處。精讀善思是培養閱讀習慣的一種方法。閱讀與寫作也是分不開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養成多寫批注,多寫心得的習慣。這樣既能做到學以致用,妙筆生花,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關于課外閱讀的引導
如果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指導學生拓展閱讀面,拓寬視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于初中生來說,這更是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寬閱讀面,既可以使學生提高積累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這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其終身受益。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1)推薦書籍。要合理選擇書籍,只有讀好書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教師應根據學情和國家規定,推薦課外書籍。例如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生必讀書目、中外名著,還有報刊,如《讀者》《語文報》等,都可以推薦給學生,使其可以陶冶情操、凈化思想、提升修養、擴大知識面。
(2)指導學生勤寫感悟。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讀和寫的相融合,只有多讀,多積累,才會多感悟。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感悟能力的培養,勤寫心得,可以針對文章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物進行評價,或寫讀后感,或寫從中得到的收獲。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3)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學生要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摘錄妙詞佳句的好習慣是有益的。教師多檢查,也可起到督促的作用。
四、關于閱讀方法的傳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執行,還要從范文入手,從初讀、精讀、品讀三個環節來傳授閱讀方法。
(1)初讀文章,學會如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運用普通話,準確無誤、自然流暢、停頓恰當地朗讀,在此基礎上分清結構,畫出文中的關鍵性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八年級語文上冊《藤野先生》一文,要在讀的基礎上歸納文章的內容,分清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兩條線索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
(2)精讀文章,深入探究課文蘊含的知識。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的、基本的手段。要有章有法,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也應根據文章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對文章加以分析。在此期間,應鼓勵、提倡學生多思考、多質疑,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見解,長此以往,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益處。
(3)品讀文章,妙語連珠。品讀文章,摘錄文章中的妙語佳句,多方面、多角度地品味作者的情感意圖,語言的妙處,挖掘語言隱含的意義,感受文章的意境,積累并背誦佳句。例如七年級語文上冊朱自清的《春》中,“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學生可從修辭手法入手,分析此句的表達效果,也可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體驗,來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這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感悟能力、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只依靠課堂教學,還要依靠課外的積累。只有課內外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成才。讓學生能夠真正從閱讀中得到樂趣,獲得收獲,感悟世間百態。希望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尋到更多的妙趣。
(甘肅省通渭縣馬營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