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連讀制學校是基礎教育的直通車
據報道,在破解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難題上,英國推出了一種中小學合一的“連讀制”學校,并計劃在今后兩年內將該學校數量增加25%。所謂連讀制學校,就是一種為3~18歲年齡段學生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構。連讀制學校創辦的宗旨,主要是為了避免學生因為升入中學后環境陌生而出現成績下降的問題。支持者稱,這套體制使學生能夠盡早開始獲得分類學科的專門輔導,那些天賦出眾的孩子會因此進步更快。批評者認為,連讀制學校會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很大風險,孩子入學太早,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盡管有一些批評與質疑的聲音,但實際上,從決策層到教育社區及學校管理者,都非常支持連讀制學校的創辦。 (中國教育報)
新加坡:擬在中學推廣戒煙課程
據報道,新加坡衛生部兼交通部政務次長費紹爾近日宣布,政府將與教育部合作,向年輕人宣導如何向吸煙說“不”。新加坡政府未來兩年將先在10所中學展開試驗計劃,所有中學到了2017年,都會推出這個戒煙課程。宣導課程預計在考試期結束后展開,課程不設考卷、也不計分,內容包括如何應付負面的同儕壓力,以及吸煙的害處等。這次特別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宣導課程,主要是因為新加坡的煙民中,有75%的煙民是在21歲之前染上煙癮的。 (人民網)
北京:中學生將有志愿服務視頻教材
據悉,一套針對中學生的志愿服務視頻教材正在進行錄制,即將向北京市推廣。由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教師,為中學生講解“為什么參加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么辦”等問題,將以講座形式錄制成5張光盤,今后作為中學生志愿服務的視頻教材。掌握這些知識后,中學生們將可以提供更加專業的志愿服務。 (北京日報)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跨省升學學籍管理作出明確規定
進入暑假,各地中小學生升級、畢業和升學工作已經開始,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將迎來第一個應用高峰期。教育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中小學生升級畢業升學學籍信息管理工作,同時明確跨省升學學生學籍管理的相關程序。教育部在通知中規定,學生畢業后,需要跨省進入下一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按畢業后跨省就學進行操作。在進入全國學籍系統操作前,需在系統外先確定接收學校并辦理相關手續。系統操作時,依次由接收學校、接收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畢業學校主管教育部門三方核辦,核辦完成后接收學校調取學生檔案。至于學生能否跨省升學,由接收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教育部)
湖北:2015年將全面實施“技能高考”
從2015年開始,湖北省高等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全面實施“知識+技能”的招生考試改革,將在機械類、電子類、計算機類、建筑技術類、會計專業、護理專業、旅游類、農學類、學前教育專業等9個專業(類別)開展以技能操作考試為主、文化考試為輔的統一招生考試工作,原來的“高職統考”同時取消。高校招收中職生技能高考旨在引導職業學校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新華網)
深入課堂,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
課程領導力對于校長來說,至關重要。開發、實施、更新和評價高質量的課程,每一步都需要校長去思考、去組織、去應用、去管理。如何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呢?深入課堂是關鍵。課堂最能反映教與學的現狀,蘊涵著豐富的信息。校長只有深入課堂,才能掌握來自一線的真實情況,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以及課程的實施與整合。校長不僅要深入課堂,更要研究課堂,以便站在新的高度,從新的視角,豐富課程的內容與形式,對學校的課程改革作出及時、科學、正確的決策,從而整體優化辦學行為,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How to Impro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tegrating Leadership Theor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The Clearing House,Volume 87, Issue 5, 2014)
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
為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美國某學區教育改革小組對整個學區從幼兒園到中學進行了為期三個月大規模的調查。發現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的獨立閱讀情況非常糟糕,閱讀量少,閱讀能力也堪憂。對此,該學區啟動了“大家來讀書”計劃,并將家長納入到活動中來,建立“學生—家—校”的聯系,共同制訂個人的、班級的、學校的目標,記錄和分析學生每周的閱讀量,當眾公布相關結果,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聚會,及時鼓勵和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三個月后,結果發現學生在活動后比活動前閱讀量提到了3~6倍,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讀書也逐漸又成為學生的習慣。
(One Hundred Years of Reading Research: Successes and Missteps of Edmund Burke Huey and Other Pioneers.Reading Psychology, Volume 35, Issue 7, 2014)
>>> 語錄
@馬欣:當我們把一切都準備好,把道理都講清楚,孩子還是沒有改變,沒有行動,沒有起色。我們,作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等待,是父母的必修課;等待,是父母給孩子的愛;等待,是父母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一定可以從內部發出力量,破繭新生。
@林格:人類的發展史,本質是人類不斷發現自己的過程。教育的意義,正是加強了這個過程。因而,現代教育依然需要延續這個根本使命,即引領學生發現自己,從而開發自己、創造自己。
@蔣孝勇:學習,并快樂著;工作,并快樂著;生活,并快樂著……其實,并非所有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是快樂的??鞓返厣妫侨说木褡非笠彩潜灸苡?,當你對快樂的追求有所節制時,才有不斷的和真正的快樂。
@楊清波:人生有多少等待或中轉,多少起落與平衡,多少正點或誤點,多少遠行和回歸,無論如何,那都是你生命的印跡,都值得你面對和珍惜。想不開,所有都蒙蔽著灰暗;想開,一切便那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