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嘉興市南湖區2008~2013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及減壽率分析

2014-08-30 11:32:43李雪琴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4年4期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

李雪琴

[摘要]目的了解嘉興市南湖區2008~2013年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情況,為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根據2008~2013年嘉興市南湖區死因監測系統年報數據庫,采用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等指標對心腦血管病死亡情況及趨勢進行分析。結果嘉興市南湖區2008~2013年居民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的粗死亡率分別為110.94/10萬,61.08/10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70.66/10萬,39.46/10萬。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分別占全死因的18.02%和9.92%。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在65歲以上人群中急劇上升。腦血管病平均減壽年數和減壽率分別為2.69年和2.99‰,心臟病為3.79年、2.32‰。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而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且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血管病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分別為1.17%、-3.15%,心臟病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分別為3.26%、-1.12%。結論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積極預防,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

[關鍵詞]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

中圖分類號:R743;R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4_0280_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mortality of cardio_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Nanhu District of Jiaxing City from 2008 to 2013.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ate from death_surveillance system in Nanhu District of Jiaxing City from 2008 to 2013, mortality rate, standard mortality rat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 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 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mortality of cardio_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The crude death rat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110.94/100 000(standarded 70.66/100 000),accounted for 18.02% of total dea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61.08/100 000(standarded 39.46/100 000 ), accounted for 9.92% of total death. The mortality of cardio_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howed a sharp rise among the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5. AYL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2.69 years, and the YPLL rate was 2.99‰. AYLL of heart disease was 3.79 years, and the YPLL rate was 2.32‰. The mortalit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on the rise, while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The standard mortality rat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Mortality rate and APC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1.17% and -3.15%, while heart disease were 3.26% and -1.12%. Conclusions Through advocating healthy lifestyle and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may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mortality, improve the health life of the residents.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簡稱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醫療費用大、致殘致死率高[1]。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我國總死亡的82.54%,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2]。慢性病以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為主要構成。本文通過對南湖區2008至2013年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情況進行分析,描述南湖區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狀及趨勢,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人口總數及分年齡組資料均來源于嘉興市公安局,各年份人口數為該年年初和年末的平均人口數。死亡資料來源于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居民全死因監測資料。納入死亡登記統計的是轄區內的戶籍居民的所有死亡個案。嘉興市殯葬基本不存在土葬,實施憑《死亡醫學證明書》火化的制度。在醫療機構發生的死亡個案由診治醫生做出診斷并逐項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在家中或其他場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后填報《死亡醫學證明書》。死者家屬憑《死亡醫學證明書》去公安部門注銷戶籍,民政部門憑公安部門蓋章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對死者進行火化。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湖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定期與民政、公安、計生、婦幼等部門核對死亡數個案,每年對醫療機構進行報告情況督導及考核,漏報率均低于3%。

1.2疾病分類標準: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_10)的標準,心腦血管疾病編碼包含了心臟病(I05_I09、I11、I20_I25、I26_I27、I30_I52)和腦血管病(I60_I69),是循環系統疾病的主要組成部分[3]。

1.3統計學處理:采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的DeathReg 2002軟件和EXCEL進行各年度數據庫的合并及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的統計,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等指標計算年齡域上限為75歲,標化死亡率計算采用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作為標準人口。各年份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開發的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0.0軟件計算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區間。

2結果

2.1心腦血管病死亡情況及變化趨勢: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總人口共計3082861人年,死亡病例報告18980例,循環系統疾病死亡5401人,其中3420人死于腦血管病,1883人死于心臟病,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人數占循環系統疾病死因的98.19%,占全死因的27.94%。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粗死亡率分別為110.94/10萬、61.08/10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70.66/10萬、39.46/10萬。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分別占全死因的18.02%和9.92%,見表1。

對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進行分析,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而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且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下降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7%(95%可信區間為-0.32%~2.69%,P>0.05),顯示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15%(95%可信區間為-4.98%~-1.30%,P<0.05),顯示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且有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26%(95%可信區間為-0.57%~7.23%),P>0.05),顯示心臟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2%(95%可信區間為-4.37%~2.24%,P>0.05),顯示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見圖1、圖2。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南湖區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帶來嚴重的壽命損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健康壽命,并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008至2013年南湖區居民全死因監測結果顯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構成僅次于腫瘤(位于全死因順位的首位,占總死亡的30.96%),占28.46%,其中腦血管病、心臟病分別占總死亡的18.02%和9.92%,位于死因順位的第2位和第4位,減壽順位居腫瘤、損傷與中毒之后,分別位居第3、4位。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但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與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結果一致,說明目前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的上升與人口老齡化有直接關系。與同時期四川省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情況比,南湖區腦血管病、心臟病的標化死亡率均低于四川省標化死亡率[4],與蘇州市相城區相比,南湖區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低于相城區,心臟病標化死亡率與相城區接近[5]。

心腦血管疾病標化死亡率的下降應與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居民的慢性病防治認知水平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等有關。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起開展覆蓋各鎮、街道的高血壓、糖尿病社區管理及隨訪工作,2010起按浙江省衛生廳下發的《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浙衛發〔2009〕290號][6]開展高血壓社區防治工作,2012年獲得浙江省衛生廳授予“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先進縣(市、區)”稱號,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推進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減少了心腦血管病急性事件的發生。但由于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45歲以后逐步上升,60歲后上升加劇,因此普及心腦血管疾病急救常識,關心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生活,建立社區急救網絡,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心腦血管疾病的及時救治不可忽視,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則任重道遠。有證據表明,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等患病率持續上升,吸煙、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缺乏體育鍛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仍然普遍存在[7~9],“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也顯示,2010年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率23.56%,糖尿病患病率5.94%,超重率27.07%,肥胖率7.14%,血脂異常患病率49.19%,吸煙率24.85%(男性47.66%,女性0.72%),飲酒率24.55%[10],因此,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控制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建議在加強患者治療和康復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深廣大民眾對慢性病的了解,加強行為危險因素的干預,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定期體檢,積極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

參考文獻

[1]宋新明,陳新民,劉天俐,等.我國成年人慢性病導致的殘疾負擔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3,4:44-48

[2]Wang L, Kong L, Wu F, et al.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ancet,2005,366(19):1821-1824.

[3]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7-410.

[4]喬良,鄧穎,季奎,等.四川省居民2002~201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0(2):135-138.

[5]任曉江,徐桂英.蘇州市相城區2012年居民死亡譜及潛在壽命損失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8):80-82.

[6]浙江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浙衛發〔2009〕290號][R].2009.

[7]王文,朱曼璐,王擁軍,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概要[R].中國循環雜志,2013,28(6):408-412.

[8]楊功煥,馬杰民, 劉娜,等.中國人群2002吸煙與被動吸煙的現狀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2):77-83.

[9]張嘯飛,胡大一,丁榮晶,等. 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況及流行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0(3):179-187.

[10]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獲得階段性成果[EB/OL],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7/2011/0107_27893.htm,2011_12_29.

(收稿日期:2014_4_24)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人口總數及分年齡組資料均來源于嘉興市公安局,各年份人口數為該年年初和年末的平均人口數。死亡資料來源于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居民全死因監測資料。納入死亡登記統計的是轄區內的戶籍居民的所有死亡個案。嘉興市殯葬基本不存在土葬,實施憑《死亡醫學證明書》火化的制度。在醫療機構發生的死亡個案由診治醫生做出診斷并逐項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在家中或其他場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后填報《死亡醫學證明書》。死者家屬憑《死亡醫學證明書》去公安部門注銷戶籍,民政部門憑公安部門蓋章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對死者進行火化。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湖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定期與民政、公安、計生、婦幼等部門核對死亡數個案,每年對醫療機構進行報告情況督導及考核,漏報率均低于3%。

1.2疾病分類標準: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_10)的標準,心腦血管疾病編碼包含了心臟病(I05_I09、I11、I20_I25、I26_I27、I30_I52)和腦血管病(I60_I69),是循環系統疾病的主要組成部分[3]。

1.3統計學處理:采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的DeathReg 2002軟件和EXCEL進行各年度數據庫的合并及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的統計,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等指標計算年齡域上限為75歲,標化死亡率計算采用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作為標準人口。各年份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開發的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0.0軟件計算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區間。

2結果

2.1心腦血管病死亡情況及變化趨勢: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總人口共計3082861人年,死亡病例報告18980例,循環系統疾病死亡5401人,其中3420人死于腦血管病,1883人死于心臟病,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人數占循環系統疾病死因的98.19%,占全死因的27.94%。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粗死亡率分別為110.94/10萬、61.08/10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70.66/10萬、39.46/10萬。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分別占全死因的18.02%和9.92%,見表1。

對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進行分析,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而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且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下降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7%(95%可信區間為-0.32%~2.69%,P>0.05),顯示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15%(95%可信區間為-4.98%~-1.30%,P<0.05),顯示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且有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26%(95%可信區間為-0.57%~7.23%),P>0.05),顯示心臟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2%(95%可信區間為-4.37%~2.24%,P>0.05),顯示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見圖1、圖2。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南湖區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帶來嚴重的壽命損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健康壽命,并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008至2013年南湖區居民全死因監測結果顯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構成僅次于腫瘤(位于全死因順位的首位,占總死亡的30.96%),占28.46%,其中腦血管病、心臟病分別占總死亡的18.02%和9.92%,位于死因順位的第2位和第4位,減壽順位居腫瘤、損傷與中毒之后,分別位居第3、4位。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但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與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結果一致,說明目前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的上升與人口老齡化有直接關系。與同時期四川省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情況比,南湖區腦血管病、心臟病的標化死亡率均低于四川省標化死亡率[4],與蘇州市相城區相比,南湖區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低于相城區,心臟病標化死亡率與相城區接近[5]。

心腦血管疾病標化死亡率的下降應與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居民的慢性病防治認知水平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等有關。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起開展覆蓋各鎮、街道的高血壓、糖尿病社區管理及隨訪工作,2010起按浙江省衛生廳下發的《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浙衛發〔2009〕290號][6]開展高血壓社區防治工作,2012年獲得浙江省衛生廳授予“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先進縣(市、區)”稱號,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推進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減少了心腦血管病急性事件的發生。但由于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45歲以后逐步上升,60歲后上升加劇,因此普及心腦血管疾病急救常識,關心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生活,建立社區急救網絡,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心腦血管疾病的及時救治不可忽視,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則任重道遠。有證據表明,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等患病率持續上升,吸煙、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缺乏體育鍛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仍然普遍存在[7~9],“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也顯示,2010年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率23.56%,糖尿病患病率5.94%,超重率27.07%,肥胖率7.14%,血脂異常患病率49.19%,吸煙率24.85%(男性47.66%,女性0.72%),飲酒率24.55%[10],因此,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控制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建議在加強患者治療和康復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深廣大民眾對慢性病的了解,加強行為危險因素的干預,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定期體檢,積極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

參考文獻

[1]宋新明,陳新民,劉天俐,等.我國成年人慢性病導致的殘疾負擔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3,4:44-48

[2]Wang L, Kong L, Wu F, et al.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ancet,2005,366(19):1821-1824.

[3]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7-410.

[4]喬良,鄧穎,季奎,等.四川省居民2002~201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0(2):135-138.

[5]任曉江,徐桂英.蘇州市相城區2012年居民死亡譜及潛在壽命損失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8):80-82.

[6]浙江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浙衛發〔2009〕290號][R].2009.

[7]王文,朱曼璐,王擁軍,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概要[R].中國循環雜志,2013,28(6):408-412.

[8]楊功煥,馬杰民, 劉娜,等.中國人群2002吸煙與被動吸煙的現狀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2):77-83.

[9]張嘯飛,胡大一,丁榮晶,等. 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況及流行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0(3):179-187.

[10]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獲得階段性成果[EB/OL],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7/2011/0107_27893.htm,2011_12_29.

(收稿日期:2014_4_24)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人口總數及分年齡組資料均來源于嘉興市公安局,各年份人口數為該年年初和年末的平均人口數。死亡資料來源于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居民全死因監測資料。納入死亡登記統計的是轄區內的戶籍居民的所有死亡個案。嘉興市殯葬基本不存在土葬,實施憑《死亡醫學證明書》火化的制度。在醫療機構發生的死亡個案由診治醫生做出診斷并逐項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在家中或其他場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后填報《死亡醫學證明書》。死者家屬憑《死亡醫學證明書》去公安部門注銷戶籍,民政部門憑公安部門蓋章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對死者進行火化。嘉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湖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定期與民政、公安、計生、婦幼等部門核對死亡數個案,每年對醫療機構進行報告情況督導及考核,漏報率均低于3%。

1.2疾病分類標準: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_10)的標準,心腦血管疾病編碼包含了心臟病(I05_I09、I11、I20_I25、I26_I27、I30_I52)和腦血管病(I60_I69),是循環系統疾病的主要組成部分[3]。

1.3統計學處理:采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的DeathReg 2002軟件和EXCEL進行各年度數據庫的合并及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的統計,潛在減壽年數(PYLL)、平均減壽年數(AYLL)等指標計算年齡域上限為75歲,標化死亡率計算采用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作為標準人口。各年份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開發的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0.0軟件計算年度變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區間。

2結果

2.1心腦血管病死亡情況及變化趨勢: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總人口共計3082861人年,死亡病例報告18980例,循環系統疾病死亡5401人,其中3420人死于腦血管病,1883人死于心臟病,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人數占循環系統疾病死因的98.19%,占全死因的27.94%。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粗死亡率分別為110.94/10萬、61.08/10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70.66/10萬、39.46/10萬。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分別占全死因的18.02%和9.92%,見表1。

對南湖區2008年至2013年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率、標化死亡率進行分析,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而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且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下降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7%(95%可信區間為-0.32%~2.69%,P>0.05),顯示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15%(95%可信區間為-4.98%~-1.30%,P<0.05),顯示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且有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3.26%(95%可信區間為-0.57%~7.23%),P>0.05),顯示心臟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APC)為-1.12%(95%可信區間為-4.37%~2.24%,P>0.05),顯示心臟病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見圖1、圖2。

3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南湖區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帶來嚴重的壽命損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健康壽命,并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008至2013年南湖區居民全死因監測結果顯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構成僅次于腫瘤(位于全死因順位的首位,占總死亡的30.96%),占28.46%,其中腦血管病、心臟病分別占總死亡的18.02%和9.92%,位于死因順位的第2位和第4位,減壽順位居腫瘤、損傷與中毒之后,分別位居第3、4位。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但標化死亡率卻呈現下降趨勢,與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結果一致,說明目前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的上升與人口老齡化有直接關系。與同時期四川省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情況比,南湖區腦血管病、心臟病的標化死亡率均低于四川省標化死亡率[4],與蘇州市相城區相比,南湖區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低于相城區,心臟病標化死亡率與相城區接近[5]。

心腦血管疾病標化死亡率的下降應與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居民的慢性病防治認知水平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等有關。嘉興市南湖區2008年起開展覆蓋各鎮、街道的高血壓、糖尿病社區管理及隨訪工作,2010起按浙江省衛生廳下發的《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浙衛發〔2009〕290號][6]開展高血壓社區防治工作,2012年獲得浙江省衛生廳授予“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先進縣(市、區)”稱號,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推進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減少了心腦血管病急性事件的發生。但由于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45歲以后逐步上升,60歲后上升加劇,因此普及心腦血管疾病急救常識,關心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生活,建立社區急救網絡,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心腦血管疾病的及時救治不可忽視,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則任重道遠。有證據表明,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等患病率持續上升,吸煙、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缺乏體育鍛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仍然普遍存在[7~9],“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也顯示,2010年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率23.56%,糖尿病患病率5.94%,超重率27.07%,肥胖率7.14%,血脂異常患病率49.19%,吸煙率24.85%(男性47.66%,女性0.72%),飲酒率24.55%[10],因此,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控制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建議在加強患者治療和康復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深廣大民眾對慢性病的了解,加強行為危險因素的干預,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定期體檢,積極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

參考文獻

[1]宋新明,陳新民,劉天俐,等.我國成年人慢性病導致的殘疾負擔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3,4:44-48

[2]Wang L, Kong L, Wu F, et al.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ancet,2005,366(19):1821-1824.

[3]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7-410.

[4]喬良,鄧穎,季奎,等.四川省居民2002~201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0(2):135-138.

[5]任曉江,徐桂英.蘇州市相城區2012年居民死亡譜及潛在壽命損失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8):80-82.

[6]浙江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浙衛發〔2009〕290號][R].2009.

[7]王文,朱曼璐,王擁軍,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概要[R].中國循環雜志,2013,28(6):408-412.

[8]楊功煥,馬杰民, 劉娜,等.中國人群2002吸煙與被動吸煙的現狀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2):77-83.

[9]張嘯飛,胡大一,丁榮晶,等. 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況及流行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0(3):179-187.

[10]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干預策略研究獲得階段性成果[EB/OL],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7/2011/0107_27893.htm,2011_12_29.

(收稿日期:2014_4_24)

猜你喜歡
心血管疾病
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
試論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39:15
關于心血管疾病臨床西醫治療的效果探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48:07
長期有氧運動對高血壓的影響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9:04
心血管疾病發病誘因及內科護理的效果分析
高齡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臟手術麻醉的術前評估及圍術期處理
他汀類藥物序貫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新確診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過快誘發心血管疾患22例臨床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婷婷中文在线|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色综合五月婷婷|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99热| 日本三区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a毛片免费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国产黄视频网站|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中文字幕色站|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黄色影院|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播五月综合|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二区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18禁色诱爆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