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荔生
摘 要 金花茶是我國特有的茶種,它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F階段金花茶的種植面積小,產量低,探究金花茶的栽培技術要求,擴大其種植面積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擴大金花茶的種植面積成為廣西地區未來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金花茶;栽培技術;發展趨勢;廣西
中圖分類號:S685.1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3
金花茶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是山茶科茶屬金花茶組植物的統稱。金花茶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育苗期喜陰而進入花期后喜陽,外形常綠,高2~3 m,葉子為長圓形或者披針形,葉子上面呈深綠色、下面呈淺綠色。金花茶栽培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壤均可生長,對土壤的貧瘠與肥沃性均能適應且耐澇性強。譬如廣西扶綏縣、上林縣等地都非常適合金花茶的生長。金花茶最適宜的生產溫度為20~25℃,臨界溫度不低于5℃,不高于36℃。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區,是最適金花茶生長的地區。我國廣西地區大部分區域正處于這一過渡區。金花茶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得廣西扶綏縣 等地,由傳統的農業向著現代旅游觀光農業方向發展,金花茶作為一種經濟價值高、觀賞性強的植物,成為了觀光農業發展投資的主要項目,在我國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 現狀分析
金花茶在服務于廣西的生態建設、促進森林發揮生態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花茶作為我國特有的茶種,在確保國土安全,加快廣西人民富裕的道路上擁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從林權改革實施之后,當地廣大的林農充分發揮森林的生產潛力,走持續高效的生態林業經營與發展道路,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的歷史性進步。
金花茶是一種名貴的天然保健品,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有我國才擁有,其巨大的應用價值,為我國的茶文化添加了新的篇章?,F階段,金花茶種植面積較小,在栽培技術上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擴大金花茶的種植面積并開發高端的金花茶產品市場,是現階段十分重要的內容。2010年,廣西上林縣的白圩六北金花茶種植基地成立,其占地面積為
10 hm2,累積投資500多萬元。迄今為止栽培金花茶1.1萬株,另有黃花梨和沉香樹3 000株、桂花等綠化盆景樹1.2萬株。
金花茶的引種和種植需要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并在企事業單位的帶領下,向種植農戶拓展,形成產銷一條龍的服務模式?,F階段,金花茶栽培在廣西部分縣市已經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十分明顯,金花茶很好的實現了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由扶綏縣、防城港市的既有經驗表明,金花茶一旦形成規模,其形成的綠色發展產業鏈,將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除卻農戶與政府等指導部門,大力發展配套生產和營銷設施,建立規范化的市場競爭機制均是十分重要的。
2 栽培要求和效益分析
2.1 栽培要求
實踐經驗表明,金花茶的栽培是一項難度較高的種植技術。專業的科技指導和苗木培育技術十分重要。規模化的種植園地中,病蟲害的檢測和防治是重中之重。需要定期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根據栽培基地的種植規模和培育方案,對實際的栽培方案進行分析和總結,有利于形成優化的栽培技術和方案。
種植園指導實踐及金花茶種植戶反饋認為,金花茶種植目的培育需要根據品種和季節來進行。譬如,3.3 hm2的苗圃,5種金花茶,分別是普通種、顯脈、凹脈、毛籽和毛瓣。苗圃一年可出產這五種金花茶一共6萬株。金花茶的栽培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對栽培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對哪一季節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提醒,對水肥進行控制。確保栽培過程的順利。
2.2 當前效益分析
科學的金花茶培植技術下,其成活率是極為可觀的。譬如,2012年11月,在廣西上林縣白圩六北金花茶種植基地,從防城港市引進的少量良種金花茶均全部成活。后續的開花和引種實驗都獲得了成功。金花茶苗圃栽培中現有的5種品類,均可在精心的培育下,獲得較高的產量。白圩六北金花茶種植基地,現階段可實現年產扦插苗15萬株、枝條20萬株、高壓苗1萬株和干葉1 000 kg的產量。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另外,在科技人員服務工作的指導下,種植基地在引種的同時,還掌握了金花茶的人工無性繁殖技術,這就為金花茶的規?;洜I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金花茶苗圃栽培技術的成熟為金花茶的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基礎。其進一步推廣和種植的可行性較大,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也是十分明顯的。示范性的種植場所十分值得借鑒和推廣。
2.3 預期效益分析
據統計,頭期6.6 hm2的金花茶種植基地,可在第6年起開始實現收益。現階段,金花茶初每667 m2產量可達40 kg,加工成終極產品的金花茶可以達到6.6 kg。平均每kg金花茶6 000元。預計每667 m2產量收益可達4萬元,6.6 hm2金花茶的收益可達400萬元。對初級產品而言,每667 m2收益約1萬元。
6.6 hm2茶農年總收益可達100萬元。后期的成品和持續投入方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可觀的。金花茶每kg生葉40元,每kg干葉80元,每kg生葉可以生產0.5 kg干葉。6.6 hm2金花茶每年可收獲干葉1 000 kg,可知,年收益可達80萬元。另外,金花茶的扦插苗,每年可生產20萬枝,以市價10元每枝計算,每年可獲得200萬元的收益。綜上所述,
6.6 hm2種植園地每年可實現上繳利稅65萬元,實現純收益600萬元,其預期經濟效益十分的客觀。
金花茶栽培技術的推廣成為廣西上林縣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其中白圩六北種植基地成為金花茶市場與農民之間的聯結者。金花茶種植項目的擴大實施,每年將能夠為種植農戶增加1萬元的收益。這對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產生的推動力不可估量。同時,金花茶產業化發展將能夠消化大量的閑散勞動力,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在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最后,金花茶作為一種獨特的保健品,其純天然的出產過程,無農藥、無需化肥,是天然的有機食品。其在國際農產品貿易市場的競爭力是獨具優勢的,它的大量出口將為我國的出口貿易開辟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2.4 發展趨勢
金花茶的種植和栽培技術,需要不斷地實踐和創新。它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投入。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僅從單一的角度出發,是不夠的。譬如,林業技術人員,僅發揮培育和種植方面的優勢,在產品開發、市場定位和宣傳方面不足是行不通的。金花茶產業的發展,需要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種植栽培的輻射能力,形成規模效應,才能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這也是未來金花茶種植栽培的發展趨勢。
金花茶植根于廣西地區,初步發展應基于已有的金花茶培植基地,向周邊地區輻射,形成金花茶產業鏈。未來一段時間,將進一步對金花茶在南寧區域的培育和發展做出細致調查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金茶花的培植技術需要采用進行系統的培訓。政府和有關部門舉辦金花茶相關的培訓班,推廣育苗新技術。譬如開展多期金花茶種植技術和育苗培訓班,帶動林農積極種植金花茶,不斷地發展種植戶,擴大種植面積。同時,建立系統的金花茶培植技術服務站,為種植戶提供持續穩定的技術支持。
3 小結
金花茶是無毒級的食品,其中含有40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譬如:茶多酚、總皂苷、總黃酮、茶多糖等天然的營養成分,還有眾多天然有機的鍺、硒、鉬、釩、鋅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因此,擴大現有的金花茶種植面積,大力開發金花茶產品,開拓金花茶廣闊的市場前景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