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鳳
【摘 要】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畜禽養殖集約化、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動物疫病也日趨復雜,病害動物的數量與日俱增,給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和環境安全帶來很大危害[1]。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病害動物尸體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既不能污染環境,同時又要保證動物尸體當中的病菌得到消除,減少對人類環境的危害。因此,在日后的工作當中,必須從環保的角度出發,積極制定各種有效的應對措施,在客觀上解決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的問題,減少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危害。
【關鍵詞】 病害動物 無害化處理 現狀 措施
病害動物尸體作為病原體的載體傳播疾病,危害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從以往的工作來看,病害動物的尸體處理,集中在一些簡單的處理當中,例如火化、土埋等等,這些方式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很容易造成病菌的傳播。例如,采用土埋方式,會導致病害動物尸體上的病菌與土壤相結合,土壤中的水分會作為載體,不斷的將動物尸體上的病菌傳播到周邊地區,導致污染范圍不斷的擴大。本研究主要對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現狀及環保應對措施進行探析,現報道如下。
1 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現狀
1.1 隨意處置病死動物,嚴重污染環境
各地養殖環節的病死動物處理現狀是除了極少數規模養殖具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外,絕大多數養殖戶沒有處理設備和能力,通常是將病死動物掘地掩埋或者是直接丟棄,即使是相關部門在處理的時候,多數情況也是采用焚燒的方式,或者是深埋處理[2]。由此可見,隨意處置病死動物,主要有以下幾點危害:首先,沒有按照相關規范或者是相關條文進行處理,會導致病死動物的病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污染周邊環境,尤其在鄉村地區。我國的很多鄉村都與城市具有密切的聯系,一旦鄉村地區的病害動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勢必對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產生危害。其次,隨意處置病死動物,一定會嚴重污染環境。會對周邊的生態鏈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倘若遇到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暴雨、洪水等等,將會為病菌的傳播,提供很大便利,造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1.2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經費欠缺
關于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相關費用補貼政策,政府沒有明確的規定。一些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實施免疫后,造成畜禽出現應激反應甚至死亡,按規定應對養殖戶進行補償,但由于地方財政困難,部分地方的補償政策不完善,造成養殖戶產生抵觸情緒,將死亡畜禽拋尸野外[3]。從這一點來說,人們的主觀意識并不愿意將病害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是按照繁瑣的步驟去處理。第一,在經費欠缺的情況下,很多鄉村的處理能力會降低,他們的經濟發展并沒有太多的資金來處理病害動物尸體。第二,由于長期經費欠缺,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在按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在工作。雖然表面上遵守規定,但是在“嚴查期”過了以后,仍然是按照特別簡單的方法處理,甚至將病害動物的尸體直接拋到較遠的地方。從以上的闡述來看,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經費欠缺,導致后續工作和環保工作異常艱難,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動物的生存環境、自然環境都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1.3 人員素質低
病害動物尸體類型多樣,小到雞、鴨、鵝等小型家畜,大到牛、羊、馬等大型動物,在處理的過程中,必須按照不同的方式去處理,絕對不允許簡單操作或者是隨意丟棄。在調查當中,發現有很多地區的病害動物尸體處理不理想,原因在于人員素質非常低,綜合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無論是專業處理病害動物尸體的機構、場所,還是各大養殖基地,其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不健全,學歷很低,思維簡單,沒有意識到病害動物尸體的威脅程度。第二,工作人員并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很多養殖廠都屬于家庭作坊型,親戚朋友在一起工作,對病害動物尸體處理按照“得過且過”的方式進行操作,導致病害動物尸體的各種病菌并沒有得到徹底消除,而是不斷的累積,對工作人員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威脅。
2 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的環保應對措施
2.1 建立政府主管部門配合企業參與的推進機制
病害動物尸體的處理現狀表現出了很多的問題,原因在于缺乏政府的管理和指導,民間的處理并沒有得到較好的規范,僅有少數機構和養殖廠可以達到無害化、規范化、環保化處理,無法形成規模化。本研究認為,政府應指定有執法權的、協調能力強的部門為責任主辦部門,主要負責提出病害動物產品及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的規劃,向當地政府提出工作報告,牽頭相關部門抓好落實。同時,政府還應引入企業參與,這樣不但可以降低行政運作成本,而且可以遵從市場規律,建立全面的環保體系,鼓勵企業在適當的地方建立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的化制廠,將環保工作的方式不斷擴大,實現環保的社會效益擴散[4]。通過建立政府主管部門配合企業參與的推進機制,可以讓病害動物尸體處理,形成“產業鏈”式的發展模式,會直接達到環保的目的,使得我國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的各項工作,減少阻力,實現客觀上的提升。
2.2 規范運行處理工作程序
病害動物尸體處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即便是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要細化每一個步驟,保證工作的有效性,降低各種問題的發生概率。經過討論與分析,本研究認為,規范運行處理工作程序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病害動物尸體處理,應該將病害動物大體分類,例如屬于大型家畜還是小型家畜,病害原因等等,根據相關的數據、資料、指標來進行判定;第二,將分類以后的病害動物集中處理,盡量是采用設備進行處理,減少操作人員與病菌的接觸,采用高溫、高壓殺菌,將病害動物徹底消滅,減少病菌載體和傳播途徑;第三,進行反復殺菌和消毒,根據病害動物的病害類型、危害范圍、動物本身的一些特征進行操作,保證各種病菌無所遁形,徹底被消除;第四,病害動物尸體處理必須符合環保的要求,絕對不能對土地、河流、水源、空氣造成污染;第五,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增加處理措施,進一步保證環保工作得到落實。
2.3 建立財政補償長效機制
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的環保工作之所以沒有取得特別理想的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財政補償并非長效機制,各個地區的處理工作需要自己籌措經費,影響了正常的經濟收入。本研究建議,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的一些優惠政策,建立財政補償長效機制,一方面增加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的信心,另一方面將部分資金投入到環保工作中,這樣一來就可以逐步的根除固有問題,將病害動物尸體處理與環保相結合,作為一個問題來對待,實現環保工作水平的更大提升。
3 結語
本研究對病害動物尸體處理現狀以及環保應對措施進行了探析,從目前的工作來看,病害動物尸體處理已經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甚至有輿論上的部分壓力。日后的環保措施必須更加具有時效性,使得社會安定,減少病害動物對人類社會的威脅,維持自然環境的正常發展,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師立紅.隨意拋棄病死畜禽尸體存在的隱患[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12):01-06.
[2]才讓南杰.河南縣病死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4(01):02-03.
[3]盧偉業,黃麗紅.如何解決病死畜禽尸體污染問題[J].畜牧獸醫雜志,2014(1):01-09.
[4]吉洪湖,陳長卿,黃東明,張加清,林雪,鄭濤.病死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現狀與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