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福
摘要: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牛犢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應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對犢牛新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犢牛新蛔蟲病;癥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39-01
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犢牛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水牛、黃牛和奶牛均可寄生。牛新蛔蟲形似蚯蚓,長15~30 cm,幼蟲很小,可侵入肺、肝、腎等內臟器官。嚴重時腸道堵塞或腸壁穿孔而急性死亡。該病流行廣泛,死亡損失嚴重,尤為2月齡以內牛犢受害最大。
1臨床癥狀
犢牛新蛔蟲的感染方式:①母牛吞食侵襲性蟲卵后在母牛體內發育為幼蟲。當母牛懷孕8個半月左右,體內的幼蟲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小牛產出后10~42 d,蟲體在牛犢體內成熟并產卵。二是牛犢出生后,母體內的幼蟲通過初乳或乳汁傳染牛犢。
病牛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不愛活動,站立不穩,喜臥,感染嚴重的多數排有白色帶有黏液性糊狀糞便。犢牛多排出帶有膿血或血絲樣的血痢,腥臭難聞,牛糞表面浮有油狀物,用手捻有潤滑油膩狀感,牛有腹痛感,糞便有時排出蟲體,但有的病牛沒有拉稀病狀,僅有精神不振,腹圍膨大,背毛粗亂,可視黏膜發白,牛呼出的氣體有酸味,蟲體大量寄生時可引起腸阻塞或腸穿孔。
2診斷
根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腹瀉等臨床癥狀,再加以腸道消炎為主的治療效果不明顯,可作出初步診斷。用顯微鏡檢查糞便可發現牛新蛔蟲蟲卵即可確診或在牛糞中找到蛔蟲體也可確診。3治療
(1)病牛用鹽酸噻咪唑治療,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是治療牛犢新蛔蟲病的特效藥,可按每千克體重12~15 mg,一次灌服。也可使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頭300 mg,一次口服,也可取得好的驅蟲效果。也可用高效、低毒、廣譜的伊維菌素片驅蟲,按體重1片/10 kg服用(每片50 mg),間隔30 d再用藥一次。
(2)犢牛拉稀不止時,可口服補液。將鹽3.5 g、小蘇打2.5 g、氯化鉀1.5 g、白糖20 g溶于1 000 mL水中自由飲用。
(3)對病狀嚴重者,用維生素B6注射液500~1 000 mg,安膽注射液10~20 mL,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300~60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2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300~500 mL,一次靜脈注射。
4療效
經上述治療57例,1例因寄生感染嚴重導致腸破裂造成死亡,1例因腹瀉過度并發嚴重腸炎造成死亡,55例治愈,治愈率達96.5%。
5預防
犢牛出生后15~30 d進行第一次預防性驅蟲,30 d后進行第二次預防性驅蟲。注意牛舍和栓牛場清潔,墊草和糞便要勤清掃,并發酵處理,以殺死犢牛糞便中的蟲卵。避免犢牛糞便污染母牛的飼草、飼料及飲水,防止母牛食入蟲卵造成胎牛感染。
摘要: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牛犢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應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對犢牛新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犢牛新蛔蟲病;癥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39-01
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犢牛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水牛、黃牛和奶牛均可寄生。牛新蛔蟲形似蚯蚓,長15~30 cm,幼蟲很小,可侵入肺、肝、腎等內臟器官。嚴重時腸道堵塞或腸壁穿孔而急性死亡。該病流行廣泛,死亡損失嚴重,尤為2月齡以內牛犢受害最大。
1臨床癥狀
犢牛新蛔蟲的感染方式:①母牛吞食侵襲性蟲卵后在母牛體內發育為幼蟲。當母牛懷孕8個半月左右,體內的幼蟲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小牛產出后10~42 d,蟲體在牛犢體內成熟并產卵。二是牛犢出生后,母體內的幼蟲通過初乳或乳汁傳染牛犢。
病牛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不愛活動,站立不穩,喜臥,感染嚴重的多數排有白色帶有黏液性糊狀糞便。犢牛多排出帶有膿血或血絲樣的血痢,腥臭難聞,牛糞表面浮有油狀物,用手捻有潤滑油膩狀感,牛有腹痛感,糞便有時排出蟲體,但有的病牛沒有拉稀病狀,僅有精神不振,腹圍膨大,背毛粗亂,可視黏膜發白,牛呼出的氣體有酸味,蟲體大量寄生時可引起腸阻塞或腸穿孔。
2診斷
根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腹瀉等臨床癥狀,再加以腸道消炎為主的治療效果不明顯,可作出初步診斷。用顯微鏡檢查糞便可發現牛新蛔蟲蟲卵即可確診或在牛糞中找到蛔蟲體也可確診。3治療
(1)病牛用鹽酸噻咪唑治療,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是治療牛犢新蛔蟲病的特效藥,可按每千克體重12~15 mg,一次灌服。也可使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頭300 mg,一次口服,也可取得好的驅蟲效果。也可用高效、低毒、廣譜的伊維菌素片驅蟲,按體重1片/10 kg服用(每片50 mg),間隔30 d再用藥一次。
(2)犢牛拉稀不止時,可口服補液。將鹽3.5 g、小蘇打2.5 g、氯化鉀1.5 g、白糖20 g溶于1 000 mL水中自由飲用。
(3)對病狀嚴重者,用維生素B6注射液500~1 000 mg,安膽注射液10~20 mL,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300~60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2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300~500 mL,一次靜脈注射。
4療效
經上述治療57例,1例因寄生感染嚴重導致腸破裂造成死亡,1例因腹瀉過度并發嚴重腸炎造成死亡,55例治愈,治愈率達96.5%。
5預防
犢牛出生后15~30 d進行第一次預防性驅蟲,30 d后進行第二次預防性驅蟲。注意牛舍和栓牛場清潔,墊草和糞便要勤清掃,并發酵處理,以殺死犢牛糞便中的蟲卵。避免犢牛糞便污染母牛的飼草、飼料及飲水,防止母牛食入蟲卵造成胎牛感染。
摘要: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牛犢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應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對犢牛新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犢牛新蛔蟲??;癥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39-01
犢牛新蛔蟲病是由大型線蟲蛔蟲寄生于4~5月齡以下犢牛小腸而引發胃腸癥狀的寄生蟲病。水牛、黃牛和奶牛均可寄生。牛新蛔蟲形似蚯蚓,長15~30 cm,幼蟲很小,可侵入肺、肝、腎等內臟器官。嚴重時腸道堵塞或腸壁穿孔而急性死亡。該病流行廣泛,死亡損失嚴重,尤為2月齡以內牛犢受害最大。
1臨床癥狀
犢牛新蛔蟲的感染方式:①母牛吞食侵襲性蟲卵后在母牛體內發育為幼蟲。當母牛懷孕8個半月左右,體內的幼蟲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小牛產出后10~42 d,蟲體在牛犢體內成熟并產卵。二是牛犢出生后,母體內的幼蟲通過初乳或乳汁傳染牛犢。
病牛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不愛活動,站立不穩,喜臥,感染嚴重的多數排有白色帶有黏液性糊狀糞便。犢牛多排出帶有膿血或血絲樣的血痢,腥臭難聞,牛糞表面浮有油狀物,用手捻有潤滑油膩狀感,牛有腹痛感,糞便有時排出蟲體,但有的病牛沒有拉稀病狀,僅有精神不振,腹圍膨大,背毛粗亂,可視黏膜發白,牛呼出的氣體有酸味,蟲體大量寄生時可引起腸阻塞或腸穿孔。
2診斷
根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腹瀉等臨床癥狀,再加以腸道消炎為主的治療效果不明顯,可作出初步診斷。用顯微鏡檢查糞便可發現牛新蛔蟲蟲卵即可確診或在牛糞中找到蛔蟲體也可確診。3治療
(1)病牛用鹽酸噻咪唑治療,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是治療牛犢新蛔蟲病的特效藥,可按每千克體重12~15 mg,一次灌服。也可使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頭300 mg,一次口服,也可取得好的驅蟲效果。也可用高效、低毒、廣譜的伊維菌素片驅蟲,按體重1片/10 kg服用(每片50 mg),間隔30 d再用藥一次。
(2)犢牛拉稀不止時,可口服補液。將鹽3.5 g、小蘇打2.5 g、氯化鉀1.5 g、白糖20 g溶于1 000 mL水中自由飲用。
(3)對病狀嚴重者,用維生素B6注射液500~1 000 mg,安膽注射液10~20 mL,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300~60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2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300~500 mL,一次靜脈注射。
4療效
經上述治療57例,1例因寄生感染嚴重導致腸破裂造成死亡,1例因腹瀉過度并發嚴重腸炎造成死亡,55例治愈,治愈率達96.5%。
5預防
犢牛出生后15~30 d進行第一次預防性驅蟲,30 d后進行第二次預防性驅蟲。注意牛舍和栓牛場清潔,墊草和糞便要勤清掃,并發酵處理,以殺死犢牛糞便中的蟲卵。避免犢牛糞便污染母牛的飼草、飼料及飲水,防止母牛食入蟲卵造成胎牛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