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迎夏
[關鍵詞]冠心病;遵醫行為;隨訪
中圖分類號:R541.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4_0353_03
遵醫行為是指病人的行為與醫生醫囑相符合的程度,病人遵醫行為的好壞直接影響疾病的療效和轉歸。冠心病其院內治療通常只能暫時緩解病情,院外的長期管理才是控制疾病發展的最有效辦法[1]。本研究143名患者進行院外遵醫行為調查,旨在了解本地區患者院外的遵醫情況,明確其影響因素,為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院外隨訪制度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心內科2012年4月至8月住院的143名患者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且自愿合作者,排除有其他臟器嚴重疾病及腫瘤患者,其中包括心絞痛56例,心肌梗死37例,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24例;合并高血壓47例,合并糖尿病28例;病程1年及以下7例,3年以上98例,平均病程(6.35±4.28)年;男86例,女57例;年齡38~72歲,平均(58.27±7.33)歲;職業:農民61例,工人42例,教育及醫務工作者40例;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68例,高中或中專51例,大專及以上24例。
1.2調查工具:調查問卷制定通過查閱文獻[2~7]并根據研究目標自行設計制定。問卷分為三個部分:①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狀況、家庭支持程度、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等。②為遵醫行為調查,包括按醫囑服藥(包括藥物種類、劑量、方法)、合理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心理調適、定期復查7個項目。遵醫行為采用完全遵醫、大部分遵醫、小部分遵醫、不遵醫4級,相應評分分別為3,2,1,0分;③遵醫行為的影響因素,查閱相關文獻選擇最有可能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7項因素[2~5](個人原因、健康信念、知識因素、身體狀況、醫護患關系、治療方案與藥物不良反應、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形成10個問題編成問卷。采用5級評分,0分=不影響,1分=有但影響小,2分=有一些影響,3分=有較大影響,4分=有很大影響。
1.3調查方法:在患者出院前講解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征得患者同意并簽字,留取至少3個聯系電話,出院后1年由調查者進行電話隨訪,根據問卷內容逐項詢問并填寫。
1.4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11.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冠心病患者院外遵醫行為情況:出院后1年共有117名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完成了隨訪,失訪16名(其中有1名非心源性原因死亡,11名電話無人接聽,4名不配合電話訪問),有效隨訪率81.82%,其院外遵醫行為情況見下表,見表1。
遵醫行為低于國內其他城市調查結果[5,6],分析原因可能與所處地區與患者群有關。本次調查的是衢州市某三甲醫院住院冠心病患者,有相當一部分為基層患者,文化程度較低,大多數為初中、小學及以下學歷,職業多為農民。為此應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完善社區醫療制度,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力度,建立完善的院外隨訪制度,著力提升可變的因素,以提高患者的院外遵醫行為。
在所有遵醫行為中以堅持適量運動為最高,依次為控制體重與合理飲食,最差為定期復查與按醫囑服藥。說明本地區患者在運動鍛煉、飲食與控制體重方面做得比較好,這也可能因本研究中有56.41%(66例)患者小于60歲,52%為農民或打工者,患者由于經濟、生活水平等原因,大部分到了60歲仍在工作,因此運動、飲食與控制體重方面能夠達標。定期復查與按醫囑服藥遵醫行為最差,因這兩項患者需要費用付出,說明本研究患者大多是因為經濟原因影響遵醫行為,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著重定期復查與院外服藥這一部分,盡我們的職責為患者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完善隨訪制度,定期提醒患者復查,設立院外用藥熱線,以便患者進行咨詢。
3.2冠心病患者院外遵醫行為影響因素及對策
3.2.1知識方面因素:本研究顯示,影響患者遵醫行為常見因素里面以知識方面因素對患者的影響最大,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其遵醫行為也較好;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則相反,這可能與這類患者對自身的疾病知識了解不夠深入,不能夠清楚認識疾病的嚴重性,在服藥等遵醫行為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關。此外,國外有研究顯示,當患者對疾病的治療方案不能理解時,便會自主地放棄治療,甚至故意忘記治療[7]。因此,針對本研究對象多為基層農民、學歷偏低的特點,在進行健康宣教時應:①針對不同知識層次選擇宣教的深度,以便于患者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識,如對于學歷低的患者選擇簡單易懂、重點突出的教育內容,如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吃什么,怎樣運動是安全的,出現不適的應對方法,如何控制情緒,定期門診復查的時間等。②在患者住院期間和門診復查時采取面對面交流或發放宣傳手冊的形式,在出院后采取電話隨訪的形式,根據患者患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出院后1個月之內,以后每3個月電話隨訪一次,隨訪期1年,指導并督促患者。對患者遵醫行為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做得差的方面及時詢問原因,說明危害并提出建議。
3.2.2經濟方面因素:是患者不遵醫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為農民,其經濟收入處于中低水平。目前,我國農村新農合覆蓋面、醫療保障力度、參合者自付比重尚不甚理想,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基層患者的遵醫行為。因此,作為基層醫護人員應該:①減少患者遵醫成本,尋找有效的替代方式幫助院外患者控制遵醫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②呼吁社會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降低藥品費用,改善醫療服務體系,使患者病有所醫,病即投醫。
3.2.3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是患者戰勝疾病的重要保障。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需要家庭、社會成員對患者精神、生活上給予支持。費建英等[8]指出家庭社會支持度高的患者其遵醫行為也比較好,有家庭成員督促的患者對冠心病的認知與遵醫行為遠高于無家庭督促患者。因此在進行健康宣教時要重視家屬在促進患者遵醫行為中的重要作用,盡量讓家屬參與其中,如:在房門上張貼按時服藥的字條,提醒其服藥、鍛煉;經常提醒患者飲食控制,并陪同其出門鍛煉等。endprint
3.2.4健康信念:是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第四位因素,對患者的遵醫行為影響比較大。因為患者渴望疾病盡快治愈,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有過高的期望,一旦與主觀愿望不符、病情反復或療效不太明顯時,便會產生挫折感,進而采取消極態度。對此醫護人員應該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的相關知識,明確疾病的治療與控制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以降低患者過高的期望值,堅固戰勝疾病的信心。
3.2.5醫患關系等其他因素:本研究中醫患關系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最小,可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醫患關系不再是影響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增加,說明目前實行優質護理收到一定成效,值得我們繼續保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因素,比如患者病情、病程等原因,作為護理人員我們應勤于和患者溝通,抓住主要原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指導,采取個體化的措施來指導、督促患者提高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張紅,趙慶華.冠心病病人遵醫行為研究[J].護理研究,2001,16(6):2370-2371.
[2]王靜,陳雯,趙愛萍,等.國內外對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6):28-30.
[3]呂軍雄.影響社區高血壓遵醫行為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醫院管理,2011,49(12):105-106.
[4]陳愛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對策[J].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2007,19(2):110-112.
[5]尹升華.住院老年病人不遵醫行為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醫學雜志,2004,19(6):550.
[6]呂曉春,趙新娜,張翠萍.基層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與遵醫行為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2):250-251.
[ 7]Maria S, Ouran ia P, G eorgiF, et al. The in fluen ce of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education in com plian ce w ith th eir m ed ication[J]. Public Health nursing,2001,18(6):436.
[8]費建英,楊敏,裘曉聰.腎移植術后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健康教育[J].現代實用醫學,2005,17(10):654-655.
(收稿日期:2013_5_29)endprint
3.2.4健康信念:是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第四位因素,對患者的遵醫行為影響比較大。因為患者渴望疾病盡快治愈,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有過高的期望,一旦與主觀愿望不符、病情反復或療效不太明顯時,便會產生挫折感,進而采取消極態度。對此醫護人員應該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的相關知識,明確疾病的治療與控制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以降低患者過高的期望值,堅固戰勝疾病的信心。
3.2.5醫患關系等其他因素:本研究中醫患關系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最小,可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醫患關系不再是影響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增加,說明目前實行優質護理收到一定成效,值得我們繼續保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因素,比如患者病情、病程等原因,作為護理人員我們應勤于和患者溝通,抓住主要原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指導,采取個體化的措施來指導、督促患者提高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張紅,趙慶華.冠心病病人遵醫行為研究[J].護理研究,2001,16(6):2370-2371.
[2]王靜,陳雯,趙愛萍,等.國內外對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6):28-30.
[3]呂軍雄.影響社區高血壓遵醫行為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醫院管理,2011,49(12):105-106.
[4]陳愛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對策[J].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2007,19(2):110-112.
[5]尹升華.住院老年病人不遵醫行為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醫學雜志,2004,19(6):550.
[6]呂曉春,趙新娜,張翠萍.基層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與遵醫行為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2):250-251.
[ 7]Maria S, Ouran ia P, G eorgiF, et al. The in fluen ce of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education in com plian ce w ith th eir m ed ication[J]. Public Health nursing,2001,18(6):436.
[8]費建英,楊敏,裘曉聰.腎移植術后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健康教育[J].現代實用醫學,2005,17(10):654-655.
(收稿日期:2013_5_29)endprint
3.2.4健康信念:是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第四位因素,對患者的遵醫行為影響比較大。因為患者渴望疾病盡快治愈,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有過高的期望,一旦與主觀愿望不符、病情反復或療效不太明顯時,便會產生挫折感,進而采取消極態度。對此醫護人員應該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的相關知識,明確疾病的治療與控制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以降低患者過高的期望值,堅固戰勝疾病的信心。
3.2.5醫患關系等其他因素:本研究中醫患關系對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最小,可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醫患關系不再是影響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增加,說明目前實行優質護理收到一定成效,值得我們繼續保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影響患者遵醫行為的因素,比如患者病情、病程等原因,作為護理人員我們應勤于和患者溝通,抓住主要原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指導,采取個體化的措施來指導、督促患者提高遵醫行為。
參考文獻
[1]張紅,趙慶華.冠心病病人遵醫行為研究[J].護理研究,2001,16(6):2370-2371.
[2]王靜,陳雯,趙愛萍,等.國內外對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6):28-30.
[3]呂軍雄.影響社區高血壓遵醫行為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醫院管理,2011,49(12):105-106.
[4]陳愛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對策[J].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2007,19(2):110-112.
[5]尹升華.住院老年病人不遵醫行為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醫學雜志,2004,19(6):550.
[6]呂曉春,趙新娜,張翠萍.基層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與遵醫行為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2):250-251.
[ 7]Maria S, Ouran ia P, G eorgiF, et al. The in fluen ce of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education in com plian ce w ith th eir m ed ication[J]. Public Health nursing,2001,18(6):436.
[8]費建英,楊敏,裘曉聰.腎移植術后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健康教育[J].現代實用醫學,2005,17(10):654-655.
(收稿日期:2013_5_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