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婷
摘 要:本文首先明確了“語法化”的定義,然后探討并對比了俄語和漢語中“情態詞”的概念,得出了兩者的關系,最后從俄、漢語中各選取了幾個情態詞為例,分析了它們與相關實詞在語義、句法等方面的差異及由此體現出的語法化特征。
關鍵詞:俄漢;情態詞;語法化;特征
“語法化”定義
“語法化”這一術語最早是由法國語言學家Meillet提出的。最早涉及漢語中語法化現象的是中國元代語言學家周伯琦。現代漢語界進行語法化研究的專家較多,但近年國內外俄語界關于語法化理論卻鮮有著述。那么什么是“語法化”呢?考慮到本文的研究目的,我們決定采用對語法化特征論述較為清晰的一個定義,即Heine.B等人提出的①:語法化是指“語言單位失去了語義上的復雜性、語用上的表意性、句法上的自由及相應地失去語音材料的進化過程。”
俄漢“情態詞”概念對比
先來看俄語中“情態詞”的概念。“情態詞是說話者用來根據自己的話語與客觀事實的關系對自己話語的整體或部分作出評價的一個詞匯語法詞類。情態詞表達:1)對話語的邏輯評價、所述內容的真實性: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безусловно,несомненно(確實、絕對、無疑)等;2)所述內容的可能性、概率,推測,對其可信性的懷疑:видно,кажется,пожалуй(看來、似乎、也許)等”②
再來看漢語中“情態詞”的概念。一個較為公認的看法是,漢語情態詞主要包括情態動詞和情態副詞兩大類。那什么是情態動詞?“李英哲等(1990)認為:情態動詞是用來表達情態的,即說話人對由主要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態度”③,如:可以、敢、情愿、應該、必須。那什么是情態副詞呢?“我們把情態副詞分為命題類情態副詞和事件類情態副詞兩大類。命題情態副詞主要與說話人對命題真假的判斷有關,具體包括說話人對命題可能性與必然性的測定以及對命題為真的信心程度。事件情態副詞主要包括說話人對已然或未然事件的評價、對現在或將來事件的態度以及對某些非斷言事件實施的意志與情感所涉及的心理動力。”④前者如:大概、恐怕、必然;后者如:難怪、幸虧、反而、寧可。
在明確俄漢情態詞概念后,我們對二者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二者并不完全一致。首先,漢語中諸如“可以、能夠、愿意”等情態動詞在俄語情態詞的定義中是沒有對應詞的。其次,漢語中的情態副詞對應到俄語中后也并非全都能被稱為情態詞,只有命題類情態副詞基本符合俄語中情態詞的定義,而事件類情態副詞則不符。⑤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漢語中“情態詞”的范圍要遠大于俄語中“情態詞”的范圍,俄語當中的“情態詞”與漢語中“命題類情態副詞”大致對等。
俄漢情態詞語法化特征實例分析
經過觀察我們發現,與同形或近形的實詞相比,情態詞在語義、語用、句法和語音等方面均有弱化特征,這與語法化這一動態過程作用的結果相合。下面我們就通過例詞來對此進行論證。
俄語中我們以“видно,пожалуй”為例。
1、видно
1)Отсюда всю деревню видно.從這里能看見全村。
2)Видно, придётся уехать.看來,只好走了。
例句1)中,видно是謂語副詞,意為“看得見、可以看到”,在句中作謂語;例句2)中,видно是情態詞,意為“大概、看來”,在句中作插入語。相較而言,后者的語義更加抽象,句法作用由句子的主要成分弱化為對句子完整性無影響的成分。
2、пожалуй
1)Папиросочку пожалуй, парень.小伙子,給支煙抽吧。
2)Тогда было, пожалуй, за полночь.當時大概已經是后半夜了。
例句1)中,пожалуй是動詞пожаловать的命令式,意為“賞賜、給”,在句中作謂語;例句2)中,пожалуй是情態詞,意為“大概、可能”,作插入語。相較而言,后者的語義更加抽象,句法作用由句子的主要成分弱化為對句子完整性無影響的成分。
漢語中我們以“要不得、難怪”為例。
1、要不得
1)別人的錢財要不得。
2)這樣干,實在要不得。
例句1)中,“要不得”表示某些事物或情緒不能要、不能使用、不能擁有,相當于情態動詞“不能”和動詞“要”的組合,作謂語;例句2)中,“要不得”表示人或事物很壞、不能容忍,相當于情態動詞“不可以、不行”,作謂語。相較而言,后者的語義更簡單。
2、難怪
1)這也難怪,一個七十多歲的人,怎能看得清這么小的字呢!
2)難怪他今天這么高興,原來新機器試驗成功了。
例句1)中,“難怪”意為“不應當責怪(含有諒解的意思)”,相當于情態動詞“不應該”和動詞“責怪”的組合,作謂語;例句2)中,“難怪”是表評價意義的情態副詞,意為“怪不得”;相較而言,后者的語義更加抽象,句法作用由句子的主要成分弱化為對句子完整性無影響的成分。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漢語中“情態詞”的范圍要遠大于俄語中“情態詞”的范圍,俄語當中的“情態詞”與漢語中“命題類情態副詞”大致對等。二、俄漢情態詞有較多相似的語法化特征,它們與實詞相比,均呈現出了語義抽象化、句法功能弱化等特征。三、俄漢情態詞語法化特征均較為典型,兩者的共性是實質性的,區別只是程度上的。
[注釋]
①Heine.B. & Reh. M., Grammaticalization and Reanalysis in African, Languages, Hamburg: Helmut Buske Verlag, 1984.
②《Словари и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на Академике》, модальные слова, http://dic.academic.ru/dic.nsf/lingvistic.
③朱冠明,《情態與漢語情態動詞》,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第2期,第18-20頁。
④肖應平,《現代漢語情態副詞與動詞情狀的同現研究》,現代語文,2011年10月,第44-46頁。
⑤詳見《Словари и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на Академике》,
модальные слова, http://dic.academic.ru/dic.nsf/lingvistic.
[參考文獻]
[1]《Словари и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на Академике》, модальные слова, http://dic.academic.ru/dic.nsf/lingvistic.
[2]Heine.B. & Reh. M., Grammaticalization and Reanalysis in African, Languages, Hamburg: Helmut Buske Verlag, 1984.
[3]肖應平,《現代漢語情態副詞與動詞情狀的同現研究》,現代語文,2011年10月,第44-46頁.
[4]朱冠明,《情態與漢語情態動詞》,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第2期,第18-20頁.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天津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