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倩
摘 要:2013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其就任一周年之際,以其首相身份參拜日本戰犯供奉地—靖國神社。對此,各國都反映強烈。本文選取了中國和美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歷史情愫不同,現今與日本關系不同的兩個國家中,其政府與主流媒體對于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評價,通過分析這些評價,探析兩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以及兩國態度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靖國神社;批評譴責;軍國主義;國家利益
一、靖國神社參拜
靖國神社位于日本東京都,是一座供奉日本戰士及其軍事亡靈的神社,其中大多數是在侵華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官兵以及殖民地募集兵。由此,靖國神社被受到二戰荼毒的東亞各國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
2013年12月26日,在其執政一周年之際,安倍晉三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
二、中美政府態度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013年12月26日表示,中國政府表示強烈憤慨,向日方提出強烈抗議和嚴厲譴責。
美國政府對此事件表示“失望”,并將關注日本首相對于反省歷史以及走向和平的態度。
三、中美主流媒體對于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相關評論
3.1中國主流媒體的評論
(1)傷害二戰受害國人民的感情
2013年12月26日,中國新聞網: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洲各國人民始終堅決反對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認為日本領導人的這一舉動嚴重傷害了受害國人民的情感。[1]
2014年1月9日,新華網:日本首相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嚴重傷害二戰受害國人民感情,已經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熱愛和平、維護正義的國家的批評和譴責。[2]
(2)否認歷史,倒行逆施
2013年12月26日,新華社:多行不義必自斃。安倍“心術不正”,蠢蠢欲動,妄圖為軍國主義招魂,本身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必將為歷史所擯棄。[3]
2014年1月9日,《人民日報》: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是右翼保守勢力的領軍人物,歷史認識錯誤,在東京審判問題上消極言行不
斷。[4]
(3)復蘇軍國主義
2013年12月27日,人民網:安倍拜鬼代表著日本越加右傾化、軍國主義。
(4)放棄和平路線,重回站前。
2013年12月31日,《光明日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不僅暴露了其不愿承認侵略的歷史觀,更隱藏了他要重走日本軍國主義老路的野心。早在2006年第一次競選首相期間,安倍出版的《致美麗的國家》一書中就徹底否定了日本戰后的和平主義路線。[5]
2014年1月10日,中新網:能否未來繼續走和平道路的根本方向問題,是關乎侵略與反侵略、爭議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大是大非問題。[6]
3.2 美國主流媒體的評論
(1)惡化日本與亞洲鄰國特別是與中韓的關系
2013年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安倍晉三參拜晉國神社會進一步加劇日本與中韓等鄰國之間的緊張關系。
2013年12月26日,《基督教箴言報》:安倍此舉打亂了華盛頓方面的布局,激怒了北京與首爾方面,多行不義必自斃。
2013年12月27日,合眾國際社: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不僅惹怒了鄰國,使得日本在亞洲“眾叛親離”,而且也招致了盟友美國的批評。
(2)針對中國防空識別區
2013年12月26日,彭博社:,隨著中國公布防空識別區范圍,中日之間的緊張關系再度升級,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可能也是針對于此。
(3)民族主義復蘇,建軍事化大國
2013年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安倍正不斷邊緣化其復興經濟的目標,而是不斷“走心”地設置民族主義死灰復燃議程。
2013年12月26日,彭博社:安倍采取強硬的姿態,有利于提高其對日本民族主義者的吸引力。
同時,《華盛頓郵報》:已經在東亞地區被孤立的日本,因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而使周邊國家對日本更加仇恨,因此,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這一行為被認定是日本單方面追求自身軍事大國的象征。
雅虎新聞網:安倍參拜的煽動性表現,是為了現實體本想要在太平洋重新崛起的決心。
3.3 中美評論異同點
(1)相同點
首先,兩國政府均為批判態度,而美國態度是近年來對日罕見的批評。
其次,兩國媒體都認為此這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實現自身軍事大國的一步。
(2)不同點
首先,批判程度不同。中國表示熱切關注和堅決反對,而美國只是表示了“失望”,態度不堅決和鮮明。
其次,中國關注日本對侵華史的無視和試圖翻盤,及其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美國關注日本因此事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韓的關系。
再者,中國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防止日本民族主義再次給亞洲各國以及世界帶來戰爭傷害。美國反對日本試圖成為軍事大國,以防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和戰略平衡受到影響。
四、中美兩國所持態度背后的原因
(1)兩國均進行了批評和譴責,這是中美兩國態度的相同點。
首先,非正義行為必然會遭到批評和譴責。
安倍對靖國神社的頂禮膜拜本身就是非正義的行為,必然會遭到世界正義力量的譴責和批評。在12月26日安倍參拜之后,幾乎世界各國的大型主流媒體都作出了相應報道和批評,就連日本國內也是批評聲不斷,如英國廣播公司、《衛報》、法國《世界報》、日本放送協會(NHK)、《朝日新聞》等。
其次,安倍無視歷史也無視美國。安倍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代表了日本國內政風向標。美國不認可這次政治行為,但安倍仍堅持進行了首相身份的參拜。美國認為日本沒有認真考慮美國態度,試圖無視美國,因而,進行了譴責和批評。
(2) 中美態度有所不同,原因如下:
首先,從歷史情愫分析。
對中國來說,日本的侵華史是一段讓人發指的罪惡史。而戰后的日本又屢屢挑戰中國人民的忍耐底線,本次靖國神社參拜是日本軍國主義行為的延伸,必然會激發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和譴責。
而二戰中的美國是一個“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直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美國的珍珠港軍事基地,美國才加入反法西斯同盟。
但隨著時間的沖蝕和珍珠港事件幸存者的故去,美國的年輕人和政治家正在逐漸忘卻美國自身的這段慘痛歷史。許多美國專家驚呼“偷襲珍珠港將真正成為歷史名詞”[7]。從二戰結束至今,世界局勢和國際格局變化巨大,在二戰中曾經彼此殺戮的對方成了“好朋友”,美國將日本看作是其在亞洲“最忠實的盟友”。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上下在不同的紀念儀式和活動中,對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輕描淡寫、避重就輕。
在逐漸淡忘歷史,并處于逐漸變化的國際政治局勢中的美國,面對日本引發世界一片譴責聲時,難免要做出一定姿態,但是力度不會太大,態度也不會很鮮明。
其次,中國是對日本“告別戰后體制”總目標進行的譴責和批評,而美國是認為安倍干擾了美國“再平衡戰略”[8]而進行的批評。
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與其對內加緊灌輸戰前式的教育、加強言論管制,對外做好突破憲法對軍事限制的準備工作,以期早日修憲、“告別戰后體制”的總體戰略密不可分的。修憲、建自衛隊、獲得自衛權等等,都是日本放棄和平路線,重回站前的動作設計。
而美國擔心其在亞洲的戰略平衡受到影響。自2010年美國戰略中心東移以來,中國周邊國家便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升級,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黃巖島問題等輪番涌現。美國作壁上觀,觀看中國被周邊國家不斷“圍攻”。同時,參拜之舉無疑對本已緊張的日韓關系“火上澆油”,使得美國近期幫助日本彌合與韓國關系的努力付諸東流,建立美日韓三國同盟關系更是遙遙無期。
(3)美國表示“失望”,表達罕見批評的原因:
第一,安倍干擾美國“再平衡戰略”,又還陽奉陰違。
美國支持日本通過了《密保法案》、支持提升自衛隊及解禁“集體自衛權”,都出于美國意圖通過日本分擔其更多的防務負擔,并在亞太地區制衡中國。但前提是日本需要聽從美國的調度、指揮與控制。安倍卻陽奉陰違,另有所圖,意欲重建戰前強大的日本,恢復昔日日本亞太領袖的地位。
第二,日本否定東京審判是對美國的挑戰。[9]
此次參拜行為是對東京審判的否定。東京審判由美國主導并一手操辦,因此,此次參拜直接挑戰了戰后美國建立的亞太地區國際秩序,傷害了美國國家利益。
東京審判中,美國對于日本戰犯的包庇世人皆知,對日本實行占領后美國盡可能的使日本稱為其忠實的奴仆,但是,安倍的參拜讓美國感到了隱患的不可控制性。
五、總結
國家利益是國家關系的決定因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無視深受其二戰毒害的中國人民尊嚴、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并在歷史問題上一再否認、粉飾、甚至翻盤,這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政府與中國主流媒體進行了必要的譴責和批評。于美國而言,雖然日美兩國在歷史上有糾葛,但糾葛不深,且現在還有淡化的趨勢,而安倍政府沒有做到美國政府要求的言聽計從,又煩擾了美國戰略中心東移后的“亞洲再平衡”計劃,并且還陽奉陰違,為自身崛起做打算之勢。美國基于國家利益,因此也發出了批評和譴責。
六、反思
對中國而言,面對日本這樣一個不會反思自身的國家,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是應該和必要的。但在外交方面給予日本清晰回擊時,更重要的是保持自身戰略性眼光和穩定的政策,繼續推進國內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中國應對外來的威脅提供強大經濟和軍事支持。
于美國而言,美國一直在利用和掌控日本之間尋求平衡。在《日美安保條約》保護下的日本越來越表現出“一個騷動的心”。一遍挑戰別國忍耐極限,一邊向美國搖尾乞憐。愈發變本加厲的日本,正在逐漸脫離美國為其設置的軌道。而美國開始逐漸被日本牽著鼻子走。美國應該從實用主義和自我感覺良好中有所警醒了,支持和利用日本或許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參考文獻]
[1]安倍今將“拜鬼” 日本領導人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12-26/5665401.shtml.
[2]安倍再次回避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稱無可奉告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09/c_118900920.htm.
[3]新華社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多行不義必自斃 http://news.qq.com/a/20131226/010033.htm.
[4]否定東京審判 為侵略歷史翻案 http://www.qstheory.cn/gi/gigc/201401/t20140109_310990.htm.
[5]安倍首次競選首相時就徹底否定和平路線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anbejingguo/content-2/detail_2013_12/31/32603848_0.shtml.
[6]中國外交官: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關乎正義與邪惡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1-10/5720376.shtml.
[7]參見 http://www.taiwan.cn/xwzx/MilitaryNews/201112/t20111211_2208537_1.htm.
[8]吳正龍:《美國為何“失望”》,[N],《解放日報》,2014年1月7日,第006版.
[9]王俊彥:《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是對東京審判的否定》,[N],《光明日報》,2006年5月12日第009版.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