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梅
【關鍵詞】記敘類作文 教學指導
《石壕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45-01
八年級2013~2014學年初中語文期末測試的作文題要求是:用倒敘的方法將《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合理,人物特點鮮明,結構完整,敘述清楚,字數在600字以上。就學生的作文來看,失分點比較多。雖然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記敘類作文的寫法,但是到了初中也未必能寫好記敘類作文。下面筆者以《石壕吏》的改寫為例,談一談初中記敘類作文的教學。
一、從記敘文文體知識入手,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指導結合起來
《石壕吏》一文以順敘的方式展開記敘,而考題則要求學生用倒敘的方法將其改寫成一篇記敘文,主要考查學生對倒敘這一敘述方法的運用,而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沒有用倒敘的方法進行改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將事件的結局或某個重要的、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然后按照事件發展的始末展開敘述。那么,《石壕吏》的結尾“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就變成了文章的開頭。教師在教學記敘類課文時,應當讓學生明白記敘類文章的記敘順序就是文章的結構脈絡,同時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復述課文與寫作訓練指導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嘗試變換記敘順序來復述課文,也可以指導學生在練習寫作開頭與結尾時,嘗試采用不同的記敘順序來寫。當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指導相結合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不同的學段制定不同的記敘類作文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進行改寫。”《石壕吏》是敘事性的詩歌,作文考題要求學生將《石壕吏》改寫成記敘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改寫更好地體會不同的文體在語言、人稱、結構、表現手法方面的異同,學會用不同的文體表現相同的內容。有的學生將原文翻譯為現代文,未能區別敘事性詩歌與記敘文二者的異同。因此,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兩種或幾種文體的前提下,才能夠做到變換文章的文體進行改寫。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段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如七年級記敘類作文教學應側重記人、敘事的指導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記人、敘事寫作的基本要領,要求寫作時做到文從字順,說真話、抒真情,合理安排文章結構,使文章脈絡清晰,敘述完整。八年級記敘類作文教學應側重寫景狀物的訓練,特別是在技法掌握與運用上要求要高一些。又如以記人為主的記敘文,不僅要掌握人物描寫的一般方法,還要學會在文中添加一些環境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九年級記敘類作文教學要側重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或半命題作文、書信等多種文體的訓練,在立意、選材、布局謀篇上下功夫。教師只有按照不同學段進行相應的記敘類作文教學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改寫文章的技能。
三、在改寫經典古詩文中提高學生寫記敘類作文的能力
《石壕吏》原文只有140個多字,作文考題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將原文改寫成600字以上的記敘文。筆者在學生的作文中發現,有的學生在描寫環境時脫離原文,有的學生在描寫人物語言或人物心理上與原文特定環境下的人物性格特點不相符,有的學生在敘述時運用的語言比較晦澀,表述不清。從學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時缺乏想象與創新。因此,在不改變原文主題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從改變文章的記敘順序、環境氛圍、情節內容、人物描寫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以《惠子相梁》一文為例,莊子通過講述鹓鶵的故事表明自己與惠子迥然不同的性格特點與志趣。然而,原文中的人物描寫并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補充情節,并對文中莊子與惠子的表情、動作、心理等進行細致的描寫。這種在原文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的改寫,是培養學生創造性與發散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例如,改寫《五柳先生傳》時,學生只要結合自己的經歷,改變原文敘述的人稱就可以寫出一篇很好的個人自傳。類似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改寫,提高學生寫記敘類作文的能力。
初中語文記敘類作文教學指導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只有進行合理地規劃,扎實地開展作文寫作訓練,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