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喜丹
今年5月4日,習近平同志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時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要求廣大青年應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層青年工作者,應不打折扣的貫徹落實好這一指示精神,著力圍繞教育引導青年上提升個人素質。最近,我多次與團干部和部分青年談心交流,發現要加強青年思想引導,基層團干部必須首先過“說得過去”這一關。
一、“說”不過去的現象及分析
調研中,我們發現“說不過去”是影響團干部與基層青年“面對面交流”的較為突出的體現。“說”功不硬,是當前影響團的基層工作生命力的十分重要的障礙。
團干部“說”功不硬,主要有以下幾個致病因素:
(一)不想說。一些團干部對“面對面”與青年交流的意義認識不清,有“不說也罷”的思想作祟。具體表現:
一是“啰嗦論”。認為當前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非常,青年了解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上級政策的變化渠道非常多,“有些事情甚至我們還不知道他們就都知道了,何必婆婆媽媽的再啰嗦一遍?”
二是“無益論”。認為“現在誰還聽你講大道理,多說無益,干脆就別說那么多了”,于是對安排的學習教育內容,打印下發了事,沒有興趣跟蹤解讀,導致一些青年對上級的政策有反感情緒或者理解上出現偏差。
三是“小事論”。認為“說”的工作是比較“虛”的小事,在自己的工作體系中排不上“號”,況且“自己人微言輕,說了也不一定管用”,于是就更沒有了做好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
(二)不敢說。就是不敢面對青年宣講政策。具體表現為:
一是不自信。有的團干部反映,在現有體制下,兼職團干部自身學習條件不太好,了解上級政策渠道很有限,“我們對自己是不是已經把握政策都不敢確定,怎么敢向青年宣講?”。
二是不自覺。認為我這個團干部就是個“虛職”,一沒定崗,二沒待遇,我說了誰聽。一名團支部書記到班組去做宣講,遭遇過青年“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的尷尬,積極性受到挫傷。
三是怕挫折。主要表現在一些學習條件較好、掌握政策較方便的團干部中間。在引導理論學習時候,他們擔心青年說他們唱高調,而在需要他們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時,他們一方面擔心反饋青年需求會引起領導不滿,代表組織與歪風辯論又可能招青年罵。總之,還是做“職工的尾巴”舒服些。
(三)不會說。一些團干部平時不深入學習,不注意提高自我綜合素養,對上級的政策把握不夠,因此面對青年的一些小道理或者偏激片面的言論或者有意識的詰難,說不出來,解釋不清。在做思想工作時就顯得“理屈詞窮”、捉襟見肘,或者只用大道理或者過時的方法去和青年交流,就難以讓其信服,達不到做思想工作的效果。個別團干部在說不出道理的情況下,甚至惱羞成怒,拂袖而去,甚至轉而使用行政權力,“這事不行也得行,就這么干”,粗暴推行,在青年中造成了對立,影響工作和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采取切實措施,讓團干部“說得過去”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全民表達的時代。表現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團干部的人格魅力,進而影響著基層共青團工作的活力。因此,團干部“說不過去”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本人認為,解決團干部“說不過去”應重點從體制機制、綜合素質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一)加強崗位責任制建設,夯實團干部“說得過去”的基礎。筆者認為,思想政治面臨的“新形勢”,在體制方面的體現可以概括為“機構設置在傳統體制和新體制的交匯期左右為難”。這是團干部“說不過去”面臨的主要的“制度困境”。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也。夫賣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制度困境,所折射的是當前改革開放攻堅工作之一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體現在企業,就是如何為思想政治工作“定分”的問題。個人認為,當前,國有企業已經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沿,企業內外存在的新舊矛盾已經開始顯現。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卓有成效地化解矛盾,就十分有利于推進企業改革和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從企業發展的趨勢和兗礦煤化工領域的現實看,青年已經成為或必將成為企業建設的主體。因此,深入研究新形勢下青年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群體結構的新變化,深入研究青年思想多樣化、需求多樣化、興趣多樣化、聯系方式多樣化的新趨勢,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新特點,不僅對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更是企業迎接即將到來新挑戰的需要和育人用人上的“科學發展觀”。針對當前在煤化工領域的組織建構,建議對團干部職責予以明確,并創造條件解放團干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建立正常的考核檢查制度,將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黨委工作責任制和創新工作實踐”一并考核,才會減少形式主義,具有實踐內容上的意義。
(二)加強學習實踐,提升團干部“說得過去”的素質。不可忽視的是,部分團干部學風不盛,綜合素質不高,就是造成當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觀原因。對此,必須更加重視,重點解決。首先要加強學習團組織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團干部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團的基礎知識和上級會議精神、企業管理知識,學習交際交往的語言藝術。引導他們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思考,加強與青年交流,摸清青年思想狀況的脈搏,嘗試用“大道理”來說服“小道理”,使說服教育變得有的放矢。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創造使團干部互“取他山之石,攻我方之玉”的平臺。
(三)創新方式方法,使團干部“敢說”、“會說”、“說得過”。在鞏固傳統交流機制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QQ、微博、UC、泡泡等交流的信息平臺,進行線上交流溝通,拓展交流面。根據青年行為方式的變化,以興趣為凝結點,發現和發揮青年自組織在凝聚青年中的特有優勢,點點連綴形成對企業的忠誠感。善用青年熟悉的交流方式,行文及安排工作時候,盡量摒棄“四六句”的句式,消解企業與青年心理上的隔膜,如組織青年用白話將自己的故事,經過一段時期總結出具有公司青年特色的語言風格等。要善于發揮青年對時代氣息感受敏感的特點,多強調“崗位精神”、“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等概念,引導他們珍惜崗位,支持企業管理,與企業共度難關。同時,也要善于通過開展娛樂性活動,幫助青年員工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精神愉悅地投入工作。注重開展關注員工生活小事的服務性工作,營造理解人、尊重人、關愛人的企業氛圍,使小服務產生大作用。
(作者單位:兗礦集團國際焦化公司團委,山東 濟寧 272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