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理
【關鍵詞】單元組 合作學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20-02
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的。有效教育單元組合作學習環境,強調的是讓每個小組及組內的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讓那些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充滿了自信,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單元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呢?以下,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為單元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有效教育課堂上,單元組合作學習是課堂的一大特色。在單元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甚至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形成相互交流的合作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搭建起學習活動平臺,為單元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提供保障。再次,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發言,對敢于發言、積極發言的學生要給予肯定。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做到認真傾聽他人發言、要發言先舉手、面向發言人以示尊重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效教育單元組合作學習只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優勢互補、發揚團隊合作學習的精神。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在合作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方法,更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懂得了贊賞他人。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進行單元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在單元組合作學習中形成學習習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小組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在分工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中完成學習任務。一般每個小組為2~6人,組織遵循就近組合原則,確定各自的學習任務。以四人組為例,組內分別有組長、記錄員、聲控員、發言人,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明確各自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的任務,使合作學習能夠有序而又有效地進行。如在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四人單元組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各自擔任的任務不同,即使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同伴的幫助下,也能對生字的認知學習達到十次以上。教師再組織集體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教師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任務,這在增進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三、單元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體現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
在進行單元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好小組討論內容和活動的要求,這對于單元組的學習活動是否能夠有效達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選擇合作討論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
單元組合作學習是針對某一重難點知識而開展的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難關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設計的問題過于淺顯的不具有討論價值,設計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且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窮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單元組討論:“文中從頭到尾沒有出現一個‘窮字,但是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翁的‘窮?”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意義,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二)單元組合作學習要適時,時間安排要合理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把握開展單元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這要看教師在課堂中的實際操作情況,這也是教學的藝術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當大多數學生都踴躍發言,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時,這正是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機,在這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是最高效的。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教學在解決“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窮字,卻處處讓人感受到主人翁桑娜卻是十分貧窮的”這一問題后,教師接著引出討論話題:“桑娜在這么窮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她的丈夫又是怎么做的?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的?”此時,學生的興趣被再次激發,教師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單元組合作討論時,教學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單元組合作學習要適時進行動靜轉換
單元組合作學習以交流為基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是促成教學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課堂一味地追求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取的。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為10~15分鐘,當課堂進行到10分鐘左右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一次單元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靜轉向動,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在一節課里,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安排2~4次單元組合作學習,這樣,將單元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法相結合使用,做到動靜轉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五、要對單元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補充
在單元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學生在小組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共享,把他們要學習的內容歸納整理。學生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評價和討論他人的觀點,同時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能力。但是學生在探討的過程往往會出現紕漏,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九冊《鯨》這一課時,筆者介紹鯨的形體特點為例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閱讀,然后把其他三個內容——鯨的演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用平臺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在匯總交流時,不同的小組在其他小組完成的卡紙上作出必要的補充——但是對文中多次出現的說明方法學生則較少提及。此對,筆者針對這部分內容做補充,再引導學生根據各小組提供的信息把課文內容整合起來,這樣,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就會有更深刻的印象。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有效教育單元組合作學習,讓教師對教學工作目標更明確,組織學生學習時更加靈活。提高單元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合作學習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的需要,也是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進行單元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單元組合作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