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琪
【關(guān)鍵詞】主動參與 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50-02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其成功與否的;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轉(zhuǎn)化為其內(nèi)在的精神財富。主動參與也是新一輪課改所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呢?
一、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
尊重學生是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選擇、個性,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在平時教師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學生的話語送給每個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尊重學生還要學會寬容和接納學生。寬容和接納學生所犯的錯誤,尤其是學習基礎差、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及自卑的學生更應如此。如,筆者執(zhí)教的一個班級有一個學習成績一般、說話結(jié)巴的學生,在一次練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的算法很好,就點名讓他回答,可他開始不愿開口說,在筆者和同學們的鼓勵下,他終于說了出來,全班同學都給予他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他表現(xiàn)很積極,成績也提高了許多。
二、激發(fā)認知興趣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來自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依據(jù),外因是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按照學生的好奇心理采用各種方法,把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動作都看成是對學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6、7的加減法》時,筆者讓學生通過“玩石頭”游戲來進行教學。開課前,筆者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小朋友興高采烈地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玩石頭游戲。”小朋友們一聽可以玩,都高興得跳起來,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拋石頭、寫算式這一活動中去了。
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氣氛是主動參與學習的保障。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體,它是啟迪智慧的鑰匙,也是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學中,教師應該放下老師的架子,走到學生中,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學生也可以主動走上“講臺”爭做小老師,還可以允許學生犯“合理”的錯誤。這樣,學生情緒盎然,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思維活躍發(fā)散、發(fā)言積極大膽、不怕犯錯誤,敢于否定別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跳繩》時,出示圖后,筆者先讓學生自己認真觀察,然后自由地把圖上信息說一說,再讓學生自己充當“小老師”,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繩?由提出此問題的學生叫別的學生發(fā)言,學生得出:6+2=8(人),因為2人甩繩,6人跳,所以共有8人。這時,筆者給予肯定后,問:“誰有不同意見?”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這時有只小手舉起來了,筆者表揚了舉手的學生并讓他說一說。他說道:“我是這樣認為的,有4個女生,4個男生,列式:4+4=8。”筆者高興地說:“真棒,你觀察得真仔細。”話音剛落,有位學生站起來就說:“1+7=8,因為1人戴帽子,7人不戴。”“老師,我的式子是:3+5=8,因為3人穿裙子,5人不穿裙子。”……由此可見,只有在這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里,學生的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更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
學習的環(huán)境與條件是學生學習的外在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意志。平時,筆者經(jīng)常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為他們營造一個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乘車》時,筆者創(chuàng)設一個開公共汽車的生活情景來讓學生掌握混合運算。教師當司機,車上有3名乘客,到第1站上來2名乘客,“現(xiàn)在車上有幾名乘客?”學生說出3+2=5后,汽車繼續(xù)前進。到達第2站又上來4名乘客,列出5+4=9。最后,讓學生把全過程(原有3名乘客,后上來2名,最后再上來4名)列出算式3+2+4=9。這樣的教學,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這個生活問題中,達到掌握此類知識的目的。
(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要讓他們喜歡這個場所并主動學習,就必須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自己探究尋找答案。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時,筆者先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動手列出算式(4+4=8和2+2+2+2=8)后,再讓學生改為乘法算式(2×4=8或4×2=8)。這時,筆者繼續(xù)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有學生問道:“為什么乘法算式結(jié)果會一樣?”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放膽地做、自由地想、盡情地說、充分地寫,真正地做數(shù)學。
四、激勵機制,體驗成功
戴爾·卡耐基說:“人性最本質(zhì)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教師適時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會使學生更有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一)適時使用真、善、美的激勵性評價語言
教育評價作為教育過程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多作肯定性的評價,多表揚、鼓勵,少批評、責備。尤其是對有不良行為或基礎差的學生,更要給予真、善、美的評價性語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發(fā)新書》時,有一個同學列出了正確的算式,但他的計算結(jié)果錯了。筆者是這樣評價的:“你能自覺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且列出了正確的算式,真棒!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意見嗎?”這時便會有同學幫他改正不對的地方。在同學們和老師鼓勵和幫助下,他算出了正確的結(jié)果。當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時,就會喚起積極情感,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更加成功,行動上也會更加努力,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學習活動。
(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人就是伯樂,能發(fā)現(xiàn)學生長處的教師是好的教師。學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老師的賞識和表揚,因為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他們走向成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潛力生”。俗話說得好:沙子也有閃光的一面。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加以引導和改進,他們照樣也是“千里馬”。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積極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提供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