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濱 邱世潔 羅澤楠 李育超
【摘 要】當前就業形勢險峻,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情況凸顯。為了解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影響因素,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166名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研究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并探討解決措施,從而為學校有關部門和學生就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檢驗;本科;就業;影響因素;對策
1 醫學檢驗專業介紹
醫學檢驗專業是基于臨床醫學、實驗室科學的交叉型專業,日后在臨床工作中通過實驗室技術為臨床醫生提供診斷治療依據,在專業學科中屬于醫學門類中的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1]。醫學檢驗專業本科主修專業課程主要是實驗室檢驗相關課程,包括臨床檢驗基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病原生物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實驗室管理等。該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是醫療單位的檢驗科、病理科、輸血科、實驗中心等醫技部門,為疾病的診斷、療效及病程的監測和預后判斷提供準確、及時的檢測數據。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方向現在愈趨多元化,除醫院外之外畢業生還可選擇到各地的疾控中心對傳染病的病原體的檢驗,疫苗注射相關檢驗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健康體檢等工作[2]。同樣可選擇到日趨發展壯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就業,如廣州市金域醫學檢驗中心、艾迪康醫學檢驗集團等。
2 醫學檢驗行業就業情況
隨著近年來醫學院校的相繼擴招,造成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的人數也日趨增多。大學生就業難情況日益顯著,前些年就業較好的醫學類專業同樣存在就業難問題。從之前的醫學本科畢業生供不應求變成目前“歡迎博士、挑挑碩士、少要本科”的局面。近年來,醫學各專業的就業率呈現降低的趨勢。醫學檢驗作為臨床醫學下的二級學科,開辦該專業本科教育的高校顯著增加從而造成醫學檢驗畢業生人數的累加以及該專業的人才愈趨飽和,同時醫院對醫學檢驗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檢驗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如以往,特別是現在許多大醫院更趨向對該專業研究生的招收。同時畢業生對自身就業期望過高,缺乏到基層服務的思想和艱苦創業的精神,造成現在大城市大醫院的醫學類畢業生供大于求,而小城市的基層醫院則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3]。為了解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影響因素,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166名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研究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并探討解決措施。
3 調查與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自行設計醫學檢驗專業就業影響因素調查表。調查對象: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2014屆應屆本科畢業生。共發放調查問卷170份,回收問卷168份,其中有效問卷166份,有效回收率97.6%。將問卷資料錄入問卷星調查網站,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3.1 影響學生選擇就業單位的因素
本問題旨在了解畢業生選擇就業單位時,更為看重哪些因素,學生對影響選擇就業單位的因素按最高分(10分)到最低分(1分)進行評分。結果顯示,影響學生選擇就業單位的影響因素得分從高到底依次是:工資和福利待遇高低(8.87分),單位發展潛力(7.41分),是否有編制(7.37分),晉升機會(7.08分),單位的知名度及影響力(6.63分),單位是公立還是民營(6.18分),單位所在城市的發達情況(5.86分),單位所在地是否是家鄉(5.43分),能否解決住宿問題(4.85分),能否解決戶口(4.29分)。從結果可以明顯看出,工資福利待遇高低明顯高于其他因素,表明目前普醫學檢驗專業大學生選擇工作單位主要看中的是工資福利待遇,這也是影響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大學生就業對薪酬考慮得較為實際,對理想薪酬有較高的期望,造成許多本科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工作單位時比較局限,較多選擇大城市大醫院,對基層小醫院基本無人問津。學生在擇業時對自身情況要有良好的認識,適時降低擇業標準,擴大擇業范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小醫院就業。就業單位的其他情況如單位所在的城市、醫院發展潛力、單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畢業生選擇就業單位,大部分畢業生仍是比較傾向去大中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的三甲醫院或者是發展潛力較好的醫院。結果還顯示大部分畢業生愿意選擇到公立醫院多過到私立醫院工作,這與傳統認為公立醫院在工作性質上屬于國營、穩定性高于私立的醫院、以及公立醫院的社會地位更高的觀念有關。這也與目前許多人認為前期高等教育的高額投入需要在就業時獲得較高的回報有關,說明除了資薪高以外,一份工作帶來的榮譽感、工作環境、生活質量的提高等因素都是畢業生在擇業時要考慮的問題。本次調查還發現多數應屆畢業生不愿選擇回到家鄉工作,折射出年輕人心氣高,希望有機會在外面闖一闖的心態。而且調查顯示多數應屆畢業生不在意單位能否解決住宿和戶口問題,說明目前住宿已經基本市場化,單位即便不提供住宿對畢業時影響也不大,可通過租賃房屋的形式解決住宿問題,而戶口問題目前也可通過人才市場代理的方式予以解決,不再成為困擾學生就業主要影響因素。
3.2 影響就業單位選擇學生的因素
本問題旨在了解根據畢業生自身的求職經歷,對影響就業單位選擇學生的因素按最高分(14分)到最低分(1分)進行評分。結果顯示,影響就業單位選擇學生的因素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是,畢業院校名氣(11.12分),性別(9.96分),文體特長(9.43分),科研特長(8.97分),當地戶口(8.61分),英語四六級證書(8.46分),身高相貌(7.8分),獎學金證書(7.28分),大學成績(7.01分),各種先進個人證書(6.78分),簡歷制作(6.23分),擔任干部的經歷(5.91分),計算機等級證書(3.52分)。從結果可以看出,影響就業最重要是畢業院校的名氣,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也從精英教育逐漸變成大眾教育,本科生供大于求,招聘單位逐漸看重畢業生學校的名氣,這與目前招聘單位普遍認為985、211等名校畢業的學生名校出高徒,掌握的技能更全面、學習能力更強、綜合素質較高有關。影響就業因素得分第二的是性別,在醫院這個特殊的工作環境下,需要畢業生能夠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在工作中,還有值夜班的工作需求,而工作后女性可能會很快結婚生子,尤其是懷孕后的孕期、產假、哺乳期間,婦女的工作時間比男性大大減少,同時女性將比男性早退休5年,使得用人單位出現用人緊張及增加的勞動成本,從而不愿招收女大學生,甚至出現了“寧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比喻,使女性畢業生在就業中的處于劣勢。同時本調查還觀察到,在影響因素中文體特長和科研特長得分較高,而學習成績則得分較低,說明現在招聘單位更看重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高低,也從側面反映目前社會需要的是多元人才。這也為在校的大學生提示應在大學期間注重培養自己的文體和科研能力。文體特長與科研技能比較而言,一般文體特長需要在大學入學前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難以在大學期間一蹴而就。而科研技能則不同,大學生在高中階段很少有機會培訓科研技能,科研技能的培養基本上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的。許多用人單位希望招收具有一定科研技能的畢業生,許多醫療單位除了臨床醫療的功能外,還但擔負有醫學研究的職能,醫院科研水平的高低甚至會影響其評級,對此最好的方案是招收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畢業生,但研究生以上學歷畢業生一般不愿選擇評級較低及地區相對偏遠的醫院,因此招聘具有科研能力的本科畢業生即可滿足臨床工作需要,同時還可以協助醫院進行科研工作,提高醫院的科研水平[4]。同時本調查還觀察到擁有當地戶口對就業的影響也較大,這說明目前仍有許多地方有地方保護制度,特別是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會優先考慮有當地戶口的畢業生而造成因地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本調查還顯示英語四六級證書在就業的影響因素中得分也較高,說明目前招聘單位仍是非常注重應聘者的英語能力,目前在許多大城市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高于未通過的[5]。在調查中身高相貌得分為7.8分,說明現在招聘單位較為注重應聘者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也是企業形象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在條件相仿的情況下會優先聘用形象較好的畢業生,這也提示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和應聘過程中要注重個人形象的塑造。
4 對策研究措施
4.1 學校應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目前招聘單位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現象。學生在校期間不應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應利用課余時間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培養科研技能,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類活動,提高綜合素質水平,為此學校可以開設多種興趣課程及培訓活動,培養學生在文體、科研方面的能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4.2 幫助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
大部分醫學檢驗專業的畢業生都希望畢業后能在醫院檢驗科、病理科或者血庫工作,但是隨著檢驗科人員的逐年飽和,就業壓力也會逐年增加。所以在校期間,學校可以為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及加大宣傳力度來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鼓勵學生到其他相關崗位就業,拓寬自己就業道路,如試劑公司,第三方醫學檢驗集團,醫療器械公司等。此外應引導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要多方面考慮,而不應僅僅看重單位的工資福利待遇,還應從單位的發展潛力,該地區的發展潛力及對自身發展的幫助等方面深思熟慮。
4.3 加強女性畢業生就業前的培訓
畢業生在就業單位面前的自我推銷在幫助畢業生就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學校應在畢業生參加招聘會之前對各項求職技能加以培訓,以鍛煉并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技巧。特別是對女性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培訓,因為醫學檢驗專業大學生以女性居多,而女性畢業生在面臨就業時又會受到性別歧視,所以學校應注重對女性畢業生的指導,如對學習成績較好并愿意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可鼓勵其考研提升就業潛力,緩解目前相對困難的本科生就業現狀。而想直接就業的女大學生則可幫助她們分析自身的優劣勢,揚長避短,增加其就業競爭力。同時,女性畢業生自身也應該在大學期間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能在日后就業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早日做準備,從容應對將來日愈激烈的就業市場。
4.4 學校積極和用人單位積極合作
學校可以通過經常邀請各類用人單位到校開設講座,讓在校學生提前知道就業單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看重哪些方面的素質,對畢業時有哪些要求等,使得大學生早作準備,變被動為主動。學校也可以經常到各個用人單位進行調研,既和用人單位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又能起到了解就業動態、推銷本校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璞,馬寧,王雪,等.淺談醫學檢驗專業[J].科技信息,2011(23):211.
[2]劉健,李幀玉,曹琦,等.淺談基層疾控中心臨床醫學檢驗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3):623-624.
[3]辛勤.醫改政策下醫學本科生就業調查及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9):265-266.
[4]李江濱,余涌珠,黃國濱,等.科研創新能力對本科醫學生就業的影響[J].科技視界,2013(30):27-28.
[5]趙亞麟.大學生英語水平與就業競爭力關系調查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4(7):45.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