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豐
【摘 要】為進一步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水平,合并辦學雖已過鼎盛時期,但對當下的部分高校來說,亦不失為一個捷徑選擇。在社交媒體如此迅速發展的時代,處于合并高校關鍵的整合融合初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諸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本文著重從學生角度、學校角度、教師角度、用人單位角度、校友角度分析合并高校中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結合社交媒體背景下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對新形勢下的合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啟示。
【關鍵詞】社交媒體;合并高校;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在世紀初,通過合并辦學,很多高校辦學規模和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隨著IT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技術的發展,社交媒體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前,隨著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在合并高校的關鍵融合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挑戰和機遇。
1 合并高校中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成因
合并辦學,初衷是提升辦學實力,實現雙贏多贏的局面,但在現實辦學中,還是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下面著重分析合并辦學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問題。
1.1 從學生角度來說
1.1.1 對新身份的適應
有人覺得“增值”了,學歷學位抬高了身價,也有的覺得“貶值”了,學歷學位被注入了水分,來自合并前層次不同學校的學生,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態度,容易導致不理智的行為發生。
1.1.2 對校園環境的重新熟悉和適應
同學們對過去的校園非常熟悉,對學習生活場所,老師同學亦是非常熟悉,而突然走進一個新的環境,在感情上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難免出現思想波動。
1.1.3 對人文環境的適應
每所學校有自身的特質和傳統,如工科學校一般呈現出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特質,而文科學校一般呈現出浪漫活躍、不拘一格的特質。當兩者結合在一起,必然產生沖突和碰撞,甚至在初期還會產生格格不入的現象。
1.1.4 對辦事流程的適應
一些日常辦事流程,如成績查詢、飯卡充值、選修課程、社團活動等等,由于換了環境、換了校區、換了主管,都會帶來新的不適應,在此過程中,容易產生抱怨和迷茫。
1.1.5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
就業還是考研,面臨著新的選擇,同樣也面臨著新的競爭,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容易遇到新的選擇困惑和壓力。
1.2 從學校角度來說
1.2.1 校園環境能否及時改變
在合并初期,學校規章制度、校內信息發布欄、優秀事跡學習等宣傳工作,由于時間倉促和校區分散,很多原來的材料沒有得到及時更新,而由此引發的問題是,當來自原來其他學校的學生,走進校園時,心理會產生不被尊重和不被重視的感覺,沒有主人翁的感受。
1.2.2 政策宣講、解釋及事務服務能否及時到位
很多校園規章制度,在合并后已進行了修訂,學生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而學校如果沒有及時采取宣講、解釋,沒有充分利用各類平臺去宣傳,會引起同學的不便。
1.2.3 獎懲評價能否公平公正
班級優秀干部、社團優秀干部、三好學生、獎學金、入黨機會等等,面對這些學生特別關注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公開、透明,否則會引起反彈情緒。
1.3 從教師角度來說
1.3.1 自身身份轉變
隨著高校的合并,教師也擁有了新的身份,迎來新的同事,面臨著一定的適應期,如果自身還沒及時改變,而將一些不滿和困惑,在課堂上對同學不負責任地宣講,容易引起學生的騷動。
1.3.2 工作方式轉變
面對新的來自原來多個不同高校的學生,教師必須重新去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在課堂中形成良性的互動和溝通,否則師生將會互不認可,互不配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沖突。
1.3.3 學校文化認可
每所高校都具有鮮明的校園文化,而合并后,原有文化會產生新的碰撞,此時老師也會面臨新的困惑,秉持“和而不同”這種尊重和理解的態度,應是教師必須遵守的主要原則。
1.4 從用人單位角度來說
1.4.1 認可度疑問
由于學校的社會聲譽、社會評價,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業已形成,而由于合并,必然造成認可度的困惑。由于不了解,或是不認可,可能會造成學生的社會認可度下降。
1.4.2 競爭力疑問
由于認可度的困惑和模糊,造成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下降,導致就業工作的困難和質量下降,學生必然會產生新的就業壓力。
1.5 從校友角度來說
1.5.1 認可問題
來自不同學校的校友,對新的合并高校認可度會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校友對自己母校是有感情的,新的學校,能否成為“心的母校”,需要假以時日。
1.5.2 傳統接續問題
原有學校的傳統,如何繼承和發揚,如何凝聚校友力量,需要在校師生不斷探索。
2 社交媒體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
2.1 社交媒體概念及特征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也稱為社會化媒體、社會性媒體,指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討論、相互溝通的網站和技術。[1]目前,在校大學生廣為使用的社交媒體工具很多,如人人網、騰訊QQ、微信、新浪微博等。從定義不難看出,社交媒體有如下一些特點:
2.1.1 自媒體特點
社交媒體的大部分內容,不僅僅是來自傳統的媒體機構或從業人員,更來自社會中的普通個人,大學生本身就是社交媒體內容的主要撰寫者。
2.1.2 互動性特點
社交媒體發布的內容,能夠非常方便地得到他人的評價,及時形成互動,無論反對還是贊成,在網絡上很快就有反饋。
2.1.3 時效性特點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目前幾乎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上網,無論什么內容,一旦經過社交媒體的發布,可以快速傳播到全世界任何有網絡的地方。
2.2 社交媒體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
從事學生管理的老師,必須熟悉網絡,熟悉社交媒體,更加準確地掌握學生所思所想,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下面著重分析社交媒體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
2.2.1 快速傳播,導致學生容易被不良信息操縱
這里的不良信息,內涵廣泛,是指一切不利于學生成長,一切不利于校園和諧穩定的信息。在學校合并初期,小道消息不斷,彼此了解的過程中,小小的猜疑和不信任也是司空見慣。一個小的未經證實的消息,一旦事關學生切身利益,一有風吹草動,很容易就會引起疾風暴雨,如有關校區的搬遷、畢業證書的署名、畢業資格的確認等等事宜。
2.2.2 訴求多元,導致問題失控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網絡會將學生在學校的小小不滿和困惑放大,放大到一定時候,會引起學生輿情的井噴,從而導致學生群體情緒失控。
2.2.3 學生中的“意見領袖”,容易控制輿情
網絡社交媒體,看似人人平等,表達自由,但輿情實際上很容易受到控制,所以我們要關注學生中的“大V”,因為他們的言論,很多情況下會引導整個學生群體的輿論走向。
3 對策及建議
網絡社交媒體雖然帶來很多新挑戰,但在合并關鍵期,我們必須適應新的形勢,進一步做好學生管理工作,以下幾個方面必須引起重視:
3.1 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培養的主要對象,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也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所以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真正做到一切從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角度出發,真誠傾聽學生的心聲。
3.2 發揮社交媒體正能量
社交媒體已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我們應該巧用、活用,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互動、及時的特點,更加貼近了解學生,傾聽他們真實的訴求,在網上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內心認可和可以信賴的朋友。
3.3 實時關注,果斷處理,防患于未然
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確實會讓信息的傳播迅速而強勁,在此技術背景下,作為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必須當機立斷,實時跟蹤學生輿情,關注學生的心理和訴求,一旦有緊急情況,果斷啟動應急措施,將一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3.4 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促成學生及早調整心態,早日做好身份轉變,樹立“一個校園,一種身份,一家人”觀念;其次,及時舉辦各種校史校情學習,校園文化學習,優秀學生事跡學習,優勢專業了解等活動;第三,打造各種交流平臺。利用學生社團,舉辦各類文體活動,考研就業交流活動,促進彼此的進一步了解。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社交媒體[EB/OL].2014,7-8.http://baike.baidu.com/view/2169907.htm?fr=aladdin.
[2]楊勇,袁培,馮振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探索[J].大連大學學報,2013(6):119-123.
[3]弗洛倫斯,A.漢姆瑞克,南希 J.伊萬斯,約翰 H.斯蘇.學生事務實踐基礎:哲學、理論、教育成果強化[M].游敏慧,王鳳,劉存偉,等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66-87.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