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勁蒼(本刊記者)
第三茬次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文/王勁蒼(本刊記者)
上下聯動,共建鄉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培養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的干部隊伍,讓群眾理有處講、怨有處訴、問題有處解決、發展看到希望。
近日,全國通報31省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我省整改情況引人關注: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建立健全便民服務中心25810座;查處辦事過程中刁難群眾案例48件,處理66人;查糾城鄉低保錯保漏保33842人,查處違紀違規納入農村危房改造142人,查糾違規納入城鎮保障性住房108人,查處在落實惠民政策中優親厚友、以權謀私問題97個,查處341人;查處征地拆遷侵害群眾利益問題671起、1310人;查處干部“走讀”問題19人。
6月下旬以來,我省第三茬次教育實踐活動陸續展開。各級黨組織按照省委教育實踐辦統一部署,上下聯動,竭力組織服務隊伍、搭建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制度、健全服務保障,全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理有處講、怨有處訴、問題有處解決,發展看到希望,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近些年,中央和省上出臺了許多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但有些好政策被‘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走在路上’,造成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有關研究農村問題的專家說,有些干部“口號響當當、服務冷冰冰、辦事慢騰騰”,這些突出問題,說到底是脫離群眾的問題。
省委高度重視這個批次的教育實踐活動,明確提出要把改進作風的成效真正落實到“末梢神經”,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牢固。
省委書記趙正永先后深入聯系點禮泉縣紀委機關、洛川縣槐柏鎮雙龍社區建設工地和漢濱區九里村等調研指導,與縣直部門、鄉鎮、縣委督導組、黨員監督小組及村支書代表座談,聽取意見建議。他反復強調,鄉村黨組織是群眾的主心骨,戰斗力強不強,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系到黨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黨員干部一定要立身公正、辦事公道,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生活更加體面。縣鄉兩級要牢記解決問題是硬道理,以活動成效推動農村發展。
各地針對鄉村社區普遍存在的“為民辦事態度不夠端正、唯上不唯下,堅持民主集中制不夠、一把手有‘一言堂’現象,班子團結程度有待提高、會上不講、會后亂講,組織戰斗力凝聚力發揮不足、年輕黨員干部培養乏力,發展思路不太清晰、缺乏擔當精神”等問題,認真剖析根源,突出重點、抓綱提領,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認真解決。
寶雞市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低保發放不公、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開展低保專項清理整頓,實行縣鎮村三榜公示、民主評議、入戶核查,取消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6105戶、1.2947萬人。市縣教育、人社等部門聯動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1010萬元,資助了2020名農村貧困大學生。
陳倉區周原鎮針對群眾反響強烈的“政策宣傳不到位、包村干部工作不到位、環境衛生整治不到位、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開展4個專項整治,全力抓好10村連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30個鎮級重點項目、70件村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工作。鎮黨委書記馮寶平說:“我們一件一件抓落實,要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禮泉縣高蔡堯村,曾經是個班子軟弱、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得力致富產業的后進村,通上自來水是全村人多年的夢想。今年在縣扶貧辦的包扶下,村黨支部迅速進入狀態,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先后投資100多萬元,修通了公路,通了自來水,辦起農合代辦點,村民們還紛紛創辦農家樂,栽了200畝核桃樹,對日子充滿了信心。村支書袁志宏告訴記者:“今年全村人均純收入估計比上年增加50%左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單位權力小責任大,問題總出現在能力之外。”省委組織部一位處長說,培養一支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的干部隊伍至關重要。
各地把建設堅強有力的農村社區領導班子和本領過硬的黨員骨干隊伍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特別是通過民主(組織)生活會、法治教育、專項治理、組織整頓等措施抓好“一把手”,讓作風過硬、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黨員骨干當好“領頭雁”。
“你抽老百姓的煙,喝群眾的酒。”“你沒有把心思全放到群眾身上。”9月17日,九里村支書李忠耀在村黨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上作完自我檢查后,其他黨員毫不留情地開展批評。因為省委書記趙正永到會,李忠耀心里很是忐忑。當著省委書記的面,他向大家承諾,要按照趙書記的要求認真抓好整改工作,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努力把村上的事干好,把群眾的事辦好。
商南縣不斷拓寬民意訴求渠道,縣上設立了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6363110電話,縣直部門和鄉村干部全部公開照片、手機號碼和職能職責,24小時受理群眾咨詢、投訴、求助等事項,使群眾聯系渠道更通暢,更便捷。
米脂縣推行鄉鎮干部駐村工作日制度,確定每周星期二為集中駐村日,全縣無會日,走訪、接待群眾,解決群眾所需、所急、所盼。
寶塔區在區級部門和鄉鎮推行科級領導干部述責述廉述效制度,治理不作為、亂作為和“庸、懶、散、浮”。今年以來,已對違反工作紀律的38名干部進行了處理和通報,對7個單位的主要領導實施了約談。
長安區針對農村征地拆遷、工程建設項目較多,容易滋生腐敗的實際,加強對村干部的法治教育。8月29日,組織600余名村干部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觀看4名村干部貪污遷建水利設施補償款一案庭審現場,接受警示教育。
渭南市集中開展“整治村(社區)干部違法違紀問題專項行動”,已立案查辦村干部違法違紀101起,處理140人,化解矛盾糾紛1127起、處理信訪積案254件。同時,按照20%比例倒排出627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作為整頓對象,采取逐村建臺賬、派駐工作組、明察暗訪等措施強化整頓。目前,通過整改已銷號589個,占94%。
蓮湖區針對個別部門、鄉鎮、村社區活動不力等問題,約談各級“一把手”41人次,區上8個督導組深入督導單位311次,下發整改通知123份、問題督辦單182份,提出督導意見422條,責成9個部門進行“補課”,查找出疏漏問題281個,立行立改群眾反映問題211個。
危急時刻,更能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效果。9月上中旬,鎮巴縣遭受大暴雨襲擊,21個鎮全部受災。面對訊情,各級“一把手”奮勇擔當,帶領黨員干部沖在一線與群眾一起抗洪救災,安全轉移安置群眾25905人,實現“大災害、零傷亡”,交出一份踐行群眾路線的滿意答卷。

陳倉區慕儀鎮推行“公務自行車”制度,干部轉作風、講節約、接地氣。
“建設功能齊全、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是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依托。”省委教育實踐辦有關負責同志說,各縣和鄉村社區突出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一批便民服務大廳、黨代表服務室、一站式辦公風生水起,為民代理代辦制度應運而生,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給群眾,變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實惠。
隴縣東風鎮西溝村村民劉雙喜聽說村上建立了黨代表服務室,便來尋求幫助。這天駐村服務的是寶雞市黨代表、隴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姚建平。得知劉的母親常年有病,妻子早逝,兒子正上小學,現在想給母親醫治眼病。姚建平告訴劉雙喜:“你是低保戶,參加新農合可以報銷70%以上,同時,還可以通過大病救助為母親治病。”姚建平給縣衛生局、民政局打電話,咨詢各項救助、報銷流程,為其逐項寫出程序,還留下聯系電話,囑咐有困難由他協助解決。
如今,像這種黨員代表服務室、黨員代表工作室、黨員干部服務小分隊等在寶雞、銅川、延安、商洛等地鄉村隨處可見。隴縣158個村已實現全覆蓋。銅川市實現了黨代表工作室在鄉鎮、街道的全覆蓋,黨代表到工作室開展活動全參與,有效拓寬了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架起黨組織和群眾的“連心橋”。
高陵縣全面推行縣、鎮、村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在縣政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代辦的同時,全縣10個鎮街、88個行政村建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工作室(站),群眾優撫補助、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事項都可全程代辦。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共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44萬多件。
“搞好服務的關鍵還在人。”各縣鄉創新管理機制,切實解決“干部走讀”問題。長武縣按照職級,給鄉鎮干部每人每月增加了200-300元的崗位津貼;劃撥財政專款,建好鄉鎮“廉政灶”、小浴室、健身房和圖書室等;組織部門將選人用人的重心向鄉鎮基層傾斜,高看厚待品行好、肯吃苦、干得好的基層干部,創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激發干部服務百姓、干事創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