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 強 孫文棟
榆林解難題贏民心
文/賀 強 孫文棟
7月24日,中央第五巡回督導組組長李傳卿在米脂縣沙家店鎮檢查調研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多為他們辦些實事好事,這樣活動才會真正有實效,群眾才會滿意。”
在開展第三茬次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榆林市嚴格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堅持“讓群眾感受到變化、體會到成果、感覺到滿意”的工作目標,緊貼各類對象自身特點,緊抓“兩個集中”重點任務,緊靠“三訪五促”鮮明載體,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扎實有序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近年來基層信訪情況看,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問題上。為此,在第三茬次活動中,榆林市各縣區普遍采取舉辦培訓班、組建宣講團、觀看電教片、開展大討論和領導授課、專家講座、經驗介紹、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分期分批、分級分類對所有鎮村和非公企業、“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進行了集中輪訓。
榆陽區派出29個放映隊深入基層放映電教片、警示片600多場次,并建立流動黨支部,組織流動黨員集中培訓;靖邊縣給每一位流動黨員寄一封長信;米脂縣注重領導示范帶動,縣委書記帶頭授課,縣委常委輪流主講;子洲縣結合集中輪訓,組織農村黨員干部開展大討論,并在撰寫簡要對照檢查材料時,要求對繳納黨費、貪占公款、低保“五保”、發展黨員、宗派勢力、村務公開、涉黑涉惡、涉賭涉毒、“走讀”脫崗等做到“15個有回應”;綏德縣圍繞“六清楚、六明白”,扎實開展集中輪訓。
截至目前,全市第三茬次活動累計集中培訓黨員干部31432人,其中培訓基層黨組織書記96期(次)、12546人。通過多方位、深層次、全覆蓋的集中輪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內心受到了很大觸動,思想受到了深刻教育,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群眾觀念進一步牢固,為深入扎實開展第三茬次教育實踐活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三茬次是在群眾家門口搞活動,活動搞得實不實,效果好不好,群眾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
活動中,榆林市按照中央督導組關于抓好上下聯動解決問題的具體要求,緊緊依托“三訪五促、為民服務”活動,實行領導聯系包抓,部門結對幫扶,干部駐村指導,整合集中力量,組團開展服務,并健全完善臺賬,強化市縣聯動,掛賬銷號管理,推動任務落實,公開辦理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定邊縣下基層干部按照宣講一些惠農政策、提出一條發展建議、提供一種致富信息、傳授一門實用技術、銷售一批農副產品等“十個一”工作要求,人人進村入戶,開展為民服務。米脂縣為駐村干部統一制作了代辦員工作證、公示牌、便民服務聯系卡,實行零距離亮牌服務。有的鄉鎮設立了“駐村工作日”專項資金,購買洗衣機,支持駐村干部為孤寡老人、五保戶和傷殘群眾免費清洗被褥衣服。有的干部自籌資金購置苗木綠化村級陣地,有的主動幫助群眾種地鋤草,有的堅持義務為群眾洗頭理發,贏得群眾廣泛贊譽。佳縣編制印發1萬冊《便民服務指南》,并積極推行干部代辦制度,全縣黨員干部為群眾代辦民政、計生、勞動保障、上戶遷戶等事項,讓群眾省事省心、放心滿意。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立村情臺賬5467個,落實項目幫扶資金4.85億元,涉及特色產業、扶持創業、道路飲水、電力通訊、庫壩除險、環境綠化、陣地建設、文化廣場等辦實事好事10811件,結對幫扶貧困戶25746人,化解矛盾糾紛1966件。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變化,也切實享受到了活動取得的成果。很多基層群眾高興地說:“黨中央搞的這次活動就是好,現在干部比以前態度好了,辦事比以前方便了,也快多了,有時還不用自己跑,有人代辦。”還有群眾欣慰地說:“以前十天半月也不見干部到村里來,現在要么天天要么隔一兩天,就有鄉上的干部來,縣里的市上的干部也常來,還問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干部跟我們走得近了。”
廣大群眾的積極反響,說明教育實踐活動確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但群眾最關切、最擔心的是活動會不會“一陣風”“一時熱”,是不是前緊后松、虎頭蛇尾,能不能長期堅持、常抓不懈。
建章立制是解決作風問題“抓常、抓細、抓長”的重要保障。榆林市根據中央督導組要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狠抓建章立制工作,以確保活動常態,鞏固深化成果。
神木縣推行以“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為模式的黨員到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府谷縣開展了干部“雙培”、農民“雙教”、“雙百”幫扶和“千名干部進農村”的“三雙一進”活動;米脂縣推行了村建《村務明白卡》、鄉辦《村務公開報》、縣直部門辦《項目公開報》的村級事務“三級公開”制度,以及干部“駐村工作日”暨“345”農村工作制度,規定每周星期二為全縣統一的“駐村工作日”,要求鄉鎮駐村干部建好“三賬”(村情、戶情、事情臺賬)察民情,開好“四會”(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黨員大會)議民事,當好“五員”(宣傳員、信息員、協調員、代辦員、播放員)解民憂;橫山縣連續三年每年開辟不少于500個公益性崗位,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同時從今年起縣財政每年預算1000萬元,專項用于困難家庭大病救助;吳堡縣開展了由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組團式結對包抓幫扶鄉鎮農村活動;清澗縣健全完善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的鄉鎮便民服務體系。
各縣區對這些好做法、好經驗全部上升到制度層面加以總結推廣,并制定出臺了專門的實施意見和相關的制度規定,力爭用簡便有效、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抓長遠、促常態、求長效,真正使改進作風、服務群眾成為每名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