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義勝
【摘 要】新形勢下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習慣、日常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出現普遍不良現象,本文結合當今突出教育現象和本人具體工作經驗談一談班主任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所需要素養,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反思和激勵,更好地做好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 觀念 自主管理 創新
在教育的所有環節中,班主任的工作是最中心和最關鍵的一環,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中學教育的突出問題,班主任也要不斷進修和提高,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提高能力,改進工作方法和創新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一、當代中職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共性
1.行為習慣現狀。
第一,沒有自覺遵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很多學生對掛在教室墻壁的《中職生日常行為規范》視而不見或者對大家所制定的班規隨意破壞。上學缺課、遲到、早退顯現嚴重,不利于班級管理。
第二,沒有自我管理約束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初中生缺乏的就是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他們常常在講閑話、搞小動作,甚至追逐大鬧,大聲喧嘩。
第三,沒有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講文明禮貌是一個人內心修養的體現,是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表現。現在很多中學經常強調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別人,尊重別人。
2.學習習慣現狀。
第一,不尊師重教,不熱愛學習。中國素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但教師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和尊重,一些中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也不懂尊重老師,欣賞老師。
第二,沒有專心上課和積極思考的習慣。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是在上課時候,部分學生學與教不同步。老師在講課,他們在玩手機,聽音樂,搞小動作。
第三,沒有獨立作業和認真鉆研的習慣。部分學生對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抱著應付的態度。作業檢查時,發現不少同學作業不認真,抄襲和冒名頂替。缺乏獨立完成和認真鉆研的習慣和能力。
二、新形勢下班主任的素養要求
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對于班主任來說,必須在自身的班級教育、班級管理工作中,體現自身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為實現新的培養目標,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情景氛圍。
1.要提高能力,持之以恒。
第一,提高領導治理能力。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和領導者。一個班級有著幾十個個性不同的學生,實施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班主任要有著較高的領導和綜合治理能力,要創新工作,要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來率領著班級和諧發展進步。
第二,提高聯系溝通能力。首先要聯系科任老師。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其他科任老師沒能在班級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做好工作。加強和家長的聯系。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時時關切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密切聯系家長,向家長了解和匯報學生的各方面,做到有效管理。
第三,提高協調能力。管理班級不是班主任包辦所有事情就能做好,往往要協調各方面力量,特別是班干團體的力量。班干團體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同時也是同學們親密的朋友。班主任能夠組合一個團結一致的班干團體,班主任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的了。
第四,提高預見和判斷能力。
2.要創新方法,以人為本。
第一,班主任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應以人文精神為引領。尊重每一個學生,平均對待每一個事情。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
第二,對待學生和事情要公平、公正、公開。學生對班主任的由衷信任是班主任在班級順利開展教育引導工作的重要條件。班主任要做到注意形象,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要充分發揮民主,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陽光操作指導班級管理。
第三,善于運用鼓勵和批評。表揚與批評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手段,兩者既對立而又統一,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要善于運用鼓勵和批評的。
三、加強班級自主管理
顧名思義“自主管理”就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這話說來容易,執行起來可是難之又難。因為班委的管理能力和責任意義以及學生對班委的認可度都會影響到“自主管理”的效果。提升班委的威信,并將班級管理中的各項制度落實到相關班委之后,要求班長負責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督促和檢查并通報一些經常違反班級制度的同學,再由我“各個擊破”。
做好新時代的中職班主任,以朋友的角色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蹲下來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式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蒲遠.美麗的教育[M]. 同心出版社.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D].中國農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