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靜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方法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治療時間為兩個月,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和腎功能進行探討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74.0%,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0.0%,兩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觀察組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在腎功能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顯著,可以改善腎功能,減少單純西醫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腎功能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B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長。由于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高,人們對其并發癥也逐漸開始關注,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腎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導致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其病變可涉及到腎間質、腎血管、腎小管和腎小球,進而引起慢性腎衰,其具有死亡率高、發病率高和病情較難控制的特點[1]。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沒有糖尿病腎病的根治方法,單純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并不顯著,不能延緩病情的進展,也不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低下進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醫治療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皮疹、心動過速、血管性水腫、胸痛和心悸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既可以延緩患者病情的進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療效顯著。本文旨在通過比較西醫和中西醫結合兩種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進而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其探討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齡在25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歲,病程在5個月到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齡在20歲到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歲,病程在6個月到1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8年。兩組患者經過詳細詢問病史、系統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按照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和其他腎臟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輕重程度上等一般資料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常規的西醫療法進行治療,首先進行飲食指導、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療。飲食上采用優質低蛋白飲食,蛋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0.7克左右,嚴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為主要的降糖藥物,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況確定其使用劑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應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應控制在6.7mmol/L左右,對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用卡托普利進行治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中醫的基本方劑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黃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劑[2]。對于有浮腫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車前子;對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黃;對于有氣虛癥狀的患者可將黃芪的量加大。
經過治療后的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明顯的好轉,Scr有所下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10%到40%左右稱為顯效或者好轉;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超過40%稱為顯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沒有改變或者加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低于10%稱為無效。
2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進行測定并記錄數據,通過以上的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如下:
3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變導致的腎小球慢性硬化癥,主要表現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單核細胞趨化蛋白的表達,導致腎小球系膜細胞的代謝和吸收,炎癥反應是由單核細胞的滲出導致的,炎癥產生后造成腎小管和腎小球的損傷,所以糖尿病腎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醫主要從保護腎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壓等方面進行治療,其療效并不理想,而且藥物治療可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影響療效[3]。現代藥理學中表明,黃芪對糖尿病大鼠的腎臟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糾正糖尿病腎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減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腎臟肥大,達到治療的效果。中醫藥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供血和纖維蛋白溶解,最終達到保護腎功能,減少腎臟組織損傷和緩解病情的作用。中醫認為肝腎氣陰兩虛是早期的主要表現,進而陰損氣耗導致腎脾虛損。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利于患者腎功能的恢復,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田文靜, 吳潔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藥情況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97-3498.
[3] 劉修斌,黃靜.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3):50-5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方法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治療時間為兩個月,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和腎功能進行探討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74.0%,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0.0%,兩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觀察組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在腎功能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顯著,可以改善腎功能,減少單純西醫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腎功能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B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長。由于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高,人們對其并發癥也逐漸開始關注,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腎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導致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其病變可涉及到腎間質、腎血管、腎小管和腎小球,進而引起慢性腎衰,其具有死亡率高、發病率高和病情較難控制的特點[1]。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沒有糖尿病腎病的根治方法,單純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并不顯著,不能延緩病情的進展,也不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低下進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醫治療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皮疹、心動過速、血管性水腫、胸痛和心悸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既可以延緩患者病情的進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療效顯著。本文旨在通過比較西醫和中西醫結合兩種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進而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其探討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齡在25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歲,病程在5個月到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齡在20歲到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歲,病程在6個月到1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8年。兩組患者經過詳細詢問病史、系統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按照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和其他腎臟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輕重程度上等一般資料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常規的西醫療法進行治療,首先進行飲食指導、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療。飲食上采用優質低蛋白飲食,蛋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0.7克左右,嚴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為主要的降糖藥物,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況確定其使用劑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應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應控制在6.7mmol/L左右,對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用卡托普利進行治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中醫的基本方劑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黃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劑[2]。對于有浮腫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車前子;對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黃;對于有氣虛癥狀的患者可將黃芪的量加大。
經過治療后的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明顯的好轉,Scr有所下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10%到40%左右稱為顯效或者好轉;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超過40%稱為顯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沒有改變或者加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低于10%稱為無效。
2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進行測定并記錄數據,通過以上的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如下:
3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變導致的腎小球慢性硬化癥,主要表現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單核細胞趨化蛋白的表達,導致腎小球系膜細胞的代謝和吸收,炎癥反應是由單核細胞的滲出導致的,炎癥產生后造成腎小管和腎小球的損傷,所以糖尿病腎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醫主要從保護腎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壓等方面進行治療,其療效并不理想,而且藥物治療可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影響療效[3]。現代藥理學中表明,黃芪對糖尿病大鼠的腎臟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糾正糖尿病腎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減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腎臟肥大,達到治療的效果。中醫藥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供血和纖維蛋白溶解,最終達到保護腎功能,減少腎臟組織損傷和緩解病情的作用。中醫認為肝腎氣陰兩虛是早期的主要表現,進而陰損氣耗導致腎脾虛損。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利于患者腎功能的恢復,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田文靜, 吳潔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藥情況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97-3498.
[3] 劉修斌,黃靜.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3):50-5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方法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治療時間為兩個月,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和腎功能進行探討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74.0%,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0.0%,兩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觀察組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在腎功能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顯著,可以改善腎功能,減少單純西醫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腎功能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B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長。由于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高,人們對其并發癥也逐漸開始關注,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所有并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60%左右的患者有糖尿病腎病,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導致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其病變可涉及到腎間質、腎血管、腎小管和腎小球,進而引起慢性腎衰,其具有死亡率高、發病率高和病情較難控制的特點[1]。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沒有糖尿病腎病的根治方法,單純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并不顯著,不能延緩病情的進展,也不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低下進行有效的阻止,并且西醫治療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皮疹、心動過速、血管性水腫、胸痛和心悸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既可以延緩患者病情的進展又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其療效顯著。本文旨在通過比較西醫和中西醫結合兩種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進而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其探討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人。對照組患者中男27人,女23人,年齡在25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歲,病程在5個月到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9人,女21人,年齡在20歲到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歲,病程在6個月到1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8年。兩組患者經過詳細詢問病史、系統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按照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并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和其他腎臟疾病等。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輕重程度上等一般資料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常規的西醫療法進行治療,首先進行飲食指導、糖尿病教育和降糖治療。飲食上采用優質低蛋白飲食,蛋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0.7克左右,嚴格糖尿病膳食。拜糖平為主要的降糖藥物,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情況確定其使用劑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應控制在7.9mmol/L左右,空腹血糖應控制在6.7mmol/L左右,對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用卡托普利進行治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中醫的基本方劑有: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黃精20克、葛根3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劑[2]。對于有浮腫和少尿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車前子;對有便秘的患者可加大黃;對于有氣虛癥狀的患者可將黃芪的量加大。
經過治療后的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明顯的好轉,Scr有所下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10%到40%左右稱為顯效或者好轉;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Scr下降1/3以上,24消失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超過40%稱為顯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沒有改變或者加重,24小時尿蛋白量和治療前相比,減少量低于10%稱為無效。
2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進行測定并記錄數據,通過以上的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如下:
3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是微血管的慢性病變導致的腎小球慢性硬化癥,主要表現是全身性的高血糖。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單核細胞趨化蛋白的表達,導致腎小球系膜細胞的代謝和吸收,炎癥反應是由單核細胞的滲出導致的,炎癥產生后造成腎小管和腎小球的損傷,所以糖尿病腎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糖。西醫主要從保護腎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壓等方面進行治療,其療效并不理想,而且藥物治療可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影響療效[3]。現代藥理學中表明,黃芪對糖尿病大鼠的腎臟肥大有很好的效果,糾正糖尿病腎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減少大鼠模型尿中微量白蛋白量,改善腎臟肥大,達到治療的效果。中醫藥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供血和纖維蛋白溶解,最終達到保護腎功能,減少腎臟組織損傷和緩解病情的作用。中醫認為肝腎氣陰兩虛是早期的主要表現,進而陰損氣耗導致腎脾虛損。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利于患者腎功能的恢復,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田文靜, 吳潔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1,12:106-107.
[2]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藥情況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97-3498.
[3] 劉修斌,黃靜.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3):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