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瑜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患者護理中的舒適護理模式應用效果。方法對我院外科門診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分析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實施舒適護理模式之后,我院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在外科門診患者中的實施應用,有助于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外科;舒適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識碼】B
現代護理中主張人性化護理,舒適護理恰好符合這理念。所謂舒適護理是指整體的、有個性的及創造性的護理模式,可提高護理質量及對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特對外科門診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我院外科2011年- 2014年進行舒適護理的門診患者資料,對其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1.2方法
門診患者實施具體的舒適護理:
1.2.1儀表作為人類最無聲簡潔的非語言溝通途徑,能夠對患者感知形成較為明顯的刺激,如果工作人員衣著不整齊,帶有臟污,濃妝艷抹,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十分不舒服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惡劣的第一印象(如懶惰、輕浮、粗心等),從而影響患者的就醫心情,影響其對于工作人員的認可度和信任感。所以,門診工作人員首先要從衣著上做好改造,做好非語言的溝通,著裝干凈、統一,衣褲鞋帽等統一標配,并實時保持清潔整齊,淡妝上崗,嚴謹攜帶手機,禮儀培訓工作要到位,保持始終大方的服務態度,穩重可親的舉止,沉著冷靜的態度,細心謹慎的工作態度,熟練的護理操作技巧,以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提升對工作人員的信任度和認可度
1.2.2在面對患者時,要經常保持真誠自然的微妙,安撫患者情緒,微笑作為一種美好的非語言溝通途徑,能夠使得雙方感受到對方心中的善意和體貼,有助于安撫患者的焦躁或恐懼情緒,縮短護患之間關系的距離,建立和諧友愛的護患關系,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且溫和得體的微笑能夠給予患者安全感。在與普通患者進行交流時,可經常微笑,配合輕柔的動作與安撫性的語言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態,經常注視患者面部或眼睛,能夠使其有被尊重的感覺;在受焦慮情緒困擾的患者面前,要盡可能避免較多的工作或手勢,以冷靜沉穩的態度安撫患者;對于痛苦的患者要表現出同情、溫和、慈祥等善意特質,搶救重癥患者時要沉穩專注、動作穩定有力,爭取最大限度的給患者以被重視的心理感受,抓緊時間展開治療[1-2]。
1.2.3服務過程中,動作方面要根據對患者需求的觀察做到體貼入微,重視肢體語言在護患溝通過程中的作用與效果,比如主動為就診的患者開門,熱情幫助帶有重物或者身體不適的患者將其引導至合適的坐位,對于單獨就診且不舒服的患者主動提供茶水或者問詢其狀態予以開刀等。在靜脈穿刺和輸液工作完畢之后,結束時主動幫扶年老患者,對年輕患者進行鼓勵支持與安撫,一旦患者出現異常及時進行問詢并給予針對性處理,對于嚴重患者及時聯系醫師進行救治處理,期間安撫患者,鼓勵其堅持,拉近護患之間距離,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1.3觀察指標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自擬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能夠調查分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其內容有護理人員服務情況、人文關懷、治療環境以及健康教育等,被分為20個條目,每個1-5分,總分越高滿意度越高,總分越低滿意度越低。
2結果
實施舒適護理模式之后,我院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中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達到了( 83.21±11.42)分,其疼痛評分僅為(3.12 +0.23)分,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也達到了96%以上。
3討論
舒適護理最先是由Koleaba提出的,他認為舒適護理作為整體護理的一部分,與常規護理相比更加注重患者的滿意度及舒適度,同時它也是衡量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3]。對于患者而言,舒適護理是一種有效護理模式,鑒于各種原因引起患者不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此在外科門診患者中實施舒適護理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外科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疼痛。由于外科患者大多需要臨床輸液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難免受到不同的疼痛,這種疼痛可能使是麻醉或者患者心理不適造成的。通過在術中或術后給予舒適護理,可降低疼痛感。其次,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
對于門診患者來說在就診之前往往需要經歷排隊、繳費、檢查、拿藥等眾多過程,以產生煩躁心理,尤其是急診患者,在到達門診的時候往往較為急躁,所以在患者到達門診的時候給其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情緒和心態的轉變,關系到醫院醫療工作的形象和對護理人員的態度。所以室內要隨時保持整潔、干凈,保持安靜,避免過于吵鬧,緩解患者的焦躁心理,配合護理人員親切熱情的服務改善患者的心態。輸液區的布置要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和年齡進行布置,確保服務工作開始之前清潔工作已做好,確保所有應用服務設備的性能,保持座椅的整潔適用,一旦患者開始就診,立刻熱情接待服務,工作中以四輕為原則,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營造良好的就診氛圍,保持輸液室內的良好秩序,使患者始終處于干凈整潔、井然有序的就醫環境,舒緩其不良情緒,改善其心態,減少醫療糾紛和矛盾的產生。服務過程中觀察患者對于服務的滿意度、認可度和接受度,掌握患者通過非語言傳達出的信息,以便隨時改變溝通方式或內容,解決患者需求,使門診輸液室始終處在良好的工作氛圍和服務氛圍中,樹立患者治療信心,使其心情和身體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在外科患者中的實施應用,有助于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燕,張曉菊,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30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 17):4224 - 4225.
[2]毛建萍.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 (27):136,139.
[3]梅英姿,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 ,10(12):424 - 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