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亞
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74例臨床觀察
張軍亞
目的 探討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148例, 按照隨機、自愿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7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 療程均為2周。比較治療2周后兩組間治療效果、血腫量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3.8% VS 66.2%,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依達拉奉;尼莫地平;腦出血;臨床效果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的急癥之一, 其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極高。引起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而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則是腦出血后腦組織血腫周圍水腫對腦組織產生壓迫以及腦組織缺血缺氧后的氧自由基損害有關[1]。因此在治療腦出血的患者時不但要關注顱內壓的問題還要進行抗自由基的治療。本院近年來在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時聯合應用了依達拉奉和尼莫地平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結合臨床表現及頭顱CT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 符合《自發性腦出血治療指南(2010)》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A及MRI排除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外傷性腦出血以及發病3 d以內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隨機、自愿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74例。對照組男42例, 女32例;年齡40~79歲, 平均年齡(57.4±5.8)歲;出血部位為基底節區42例, 丘腦28例, 小腦4例;出血量5~25 ml, 平均出血量(14.2±2.8)ml。觀察組男40例, 女34例;年齡41~78歲, 平均年齡(56.8±4.9)歲;出血部位為基底節區40例, 丘腦29例, 小腦5例;出血量8~26 ml, 平均出血量(14.6±2.3)ml。兩組間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治療, 包括脫水降顱壓、控制血壓、營養神經及止血等, 對于意識障礙的患者要給予鼻飼飲食或者靜脈營養支持, 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具體使用方法為依達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2次/d;尼莫地平10 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 1次/d, 療程均為2周。比較治療2周后兩組間治療效果、血腫量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
1.3 效果評價標準[3]治愈:癥狀消失, 病殘程度為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顯效:意識轉清,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 顱內CT顯示血腫明顯液化、減少超過10 ml;有效:意識轉清,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顱內CT顯示血腫面積減少超過20%;無效:治療后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3.8% VS 66.2%, 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x-±s)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的常見急癥之一, 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壓是引起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 且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率極高, 研究顯示其死亡率高達30%以上, 即使存活者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遺留各種后遺癥狀[4]。腦出血后因為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出血周圍腦組織水腫甚至壞死, 使神經細胞內鈣離子超載, 形成大量氧自由基, 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導致腦血管痙攣, 加重患者的癥狀。臨床上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措施有臥床休息、吸氧、脫水降顱壓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患者的顱內高壓緩解癥狀, 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 通過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來清除腦組織內的自由基, 從而減輕對腦組織的損色而保護腦細胞。樊淑敏等[5]的研究顯示依達拉奉能夠降低腦出血患者血清內皮素和IL-6濃度, 從而減輕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尼莫地平是一種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 可以緩解腦血管痙攣、增加腦組織局部血流量, 從而促進血腫的吸收。黃旭華的[6]研究表明對腦出血患者加用尼莫地平可以減輕對神經功能的損害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發現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依達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療腦出血患者可以促進腦組織內血腫的吸收, 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涂作勝.11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23):29-30.
[2] 王玉潔, 王健, 劉相玉, 等.自發性腦干出血治療指南.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0, (8):561-579.
[3] 昂朝新.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2例療效評價.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1):97-98.
[4] 文楨.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1):133-134.
[5] 樊淑敏.依達拉奉對腦出血患者血清ET、IL-6及神經功能的影響.山東醫藥, 2011, 51(23):71-72.
[6] 黃旭華.尼莫地平保護腦出血后腦損害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7):3668-3669.
2014-04-18]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