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慧
腹腔鏡和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比較
何宗慧
目的 比較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患者的恢復情況, 探討兩種手術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 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措施和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開腹組患者(P<0.05),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小于開腹組患者(P<0.05)。結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 節省了護理時間, 減輕了護理負擔,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胃癌;腹腔鏡;開腹;護理措施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一種消化科腫瘤, 發病率較高, 位于我國惡性腫瘤的首位, 每年的死亡率高達25.21%[1]。對于該病的治療, 臨床上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 目前, 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新興的手術方式, 具有創傷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等特點[2], 為指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工作,本院對120例分別行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手術指標和圍術期的護理進行了對比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 男78例, 女42例, 年齡31~68歲, 平均年齡(47.1±13.2)歲, 所有患者術前均經胃鏡檢查及病理切片確診, 排除晚期惡性腫瘤及手術不確定患者, 其中, 低分化腺癌59例, 中分化腺癌38例, 高分化腺癌23例;腫瘤部位位于胃底及賁門部的患者21例, 腫瘤部位位于胃體部的患者23例, 腫瘤部位位于胃竇及幽門的患者76例;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部不適、黑便、惡心嘔吐等, 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腹腔鏡組60例, 傳統開腹組60例, 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麻醉方式采用氣管插管, 患者雙腿略分開, 取仰臥位, 從臍下緣切開, 建立人工氣腹, 置入腹腔鏡, 確定腫瘤部位, 首先清除周圍的淋巴結, 然后經上腹部正中切口4~5 cm入腹, 將胃拖出, 切除腫瘤, 常規放置引流管。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 從上腹部正中切口15~20 cm左繞臍入腹部, 其他同腹腔鏡手術。
1.3 護理方法
1.3.1 開腹組護理方法
1.3.1.1 術前護理 術前配合醫生做好血、尿常規、心電圖等各項檢查, 指導患者飲食, 以無刺激性、高營養、少渣的流質飲食為主, 叮囑患者術前12 h禁食禁水、排空積便;做好皮膚清潔, 注意患者是備皮區有無皮膚疾病和皮膚破損情況;加強營養, 少食多餐, 必要時靜脈給予氨基酸、脂肪乳劑, 補充葡萄糖, 改善患者營養狀況。
1.3.1.2 術后護理 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指導患者保持適當的體位, 協助其翻身, 保持呼吸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 明確是否有血性液體流出, 定時擠壓, 及時更換引流袋, 引流液流出不明顯時拔出引流管;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嘔血、黑便情況的發生;患者發生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時, 及時給予胃腸減壓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
1.3.2 腹腔鏡組護理方法
1.3.2.1 術前護理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手術方式, 患者常產生恐懼、焦慮心理, 因此, 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術前護理時, 需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 向患者講解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安全性和優勢, 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等不利于手術進行的消極因素, 樹立患者信心, 使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做好術前準備[3]。
1.3.2.2 術后護理 護理方法與開腹組相同, 然而, 腹腔鏡手術后患者的疼痛感較輕, 胃腸功能恢復較快, 拔管時間縮短, 與開腹組相比, 護理相對簡單。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食流質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并于術后6 h、1、2、3、4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無痛記為0分, 劇烈疼痛記為10分。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及術后情況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開腹組患者(P<0.05), 具體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腹腔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小于開腹組患者(P<0.05), 具體情況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及術后情況( x-±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x-±s)
腹腔鏡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手術方式, 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但患者由于對該類手術缺乏了解, 往往會產生恐懼、焦慮心理, 因此, 對于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 術前需進行心理輔導, 幫助其克服 恐懼心理, 增加手術的安全性。本研究對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及臨床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腹腔鏡組患者術后的胃腸功能恢復較快、患者進食較早、平均住院時間較短, 且腹腔鏡手術切口較小, 對機體的干擾較少, 疼痛感較輕, 患者下床活動的時間較短;分析兩組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措施, 腹腔鏡組患者雖需進行心理指導, 但由于患者切口較小、術后恢復較快, 極大的節省了護理時間, 減輕了護理負擔。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 護理人員應準確了解兩種手術方式的護理特點,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 提高護理質量。
[1] 孫燕,馬勝林.晚期胃癌藥物治療策略和展望.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0,17(5):67.
[2] 王鶴仙,周康玲.腹腔鏡胃癌根治術11例護理體會.吉林醫學, 2011,23(26):5532-5533.
[3] 朱晨暉.腹部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及護理.中國現代醫生, 2010,48(2):64.
2014-04-15]
257335 山東省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