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樂敏 袁 越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療效及并發癥探究
段樂敏 袁 越
目的 對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面肌痙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給予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患者術后1個月內癥狀消失率達97.7%;術后出現5例并發癥, 發生率為5.8%, 且復發率低。結論 采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效果顯著, 術中加強監測, 采取合理的措施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
微血管減壓術;面肌痙攣;臨床效果;并發癥
面肌痙攣患者發病時痙攣自眼部向面頰以致整個面部發展, 目前臨床關于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當患者出現緊張、疲勞狀態時, 痙攣加劇, 嚴重影響患者面部美觀, 生活質量受到較大影響。臨床治療面肌痙攣方法較多, 主要有藥物療法、射頻溫熱凝療法、手術療法等, 為對微血管減壓術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作者對本院收治的86例面肌痙攣患者進行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面肌痙攣患者, 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46.5歲, 男47例, 女39例, 病程1~19年, 發病部位:左側45例, 右側41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接受MRI或顱部CT診斷, 排除腫瘤等繼發性病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具體手術方法如下:插管全麻, 取健側向下側臥位, 耳后發際內0.5 cm與發際平行切口, 長約3~5 cm, 鉆孔擴大骨窗直徑1.5~2 cm, 將硬膜“┥”字剪開并懸吊, 顯微鏡下腦壓板將小腦半球向內上方輕輕抬起, 剪開枕大池蛛網膜, 緩慢釋放腦脊液, 依次顯露舌咽、迷走神經, 而不能開始即顯露面、聽神經。銳性解剖面、聽神經與舌咽、迷走神經之間, 舌咽、迷走神經與小腦之間的蛛網膜, 牽開小腦絨球即可顯露面神經根部REZ區, 找到責任血管后將其游離并推離開面神經根, 在責任血管與腦干、面神經根部之間放置Teflon墊棉, 使REZ區得到充分減壓, 并將其墊入位置進行調整, 保證固定, 確定面神經與血管分開完全。關閉切口。
86例患者均行微血管減壓術, 出院時(平均住院13.5 d)面部痙攣消失60例占69%, 術后1個月消失84例, 占97.7%,無效復發2例, 占2.3%。術后聽力下降2例(1例術后3個月恢復, 1例未恢復), 面癱3例(術后3個月內均恢復), 并發癥發生率5.8%。
面肌痙攣在臨床又叫“偏側面肌痙攣癥”、“面肌抽搐”,是單側神經受激惹而產生的功能紊亂癥候群, 單側發生率明顯大于雙側[1]。面肌痙攣發生原因可分為繼發性及原發性兩種, 其中繼發性痙攣多是由于感染、腫瘤壓迫, 蛛網膜出現粘連而引起。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原發性面肌痙攣主要原因為面神經受到血管壓迫出現, 受到機械搏動刺激而引起, 而面神經運動核及脫髓鞘變出現興奮性異常增高亦可導致面肌痙攣的發生, 上述觀點奠定了面肌痙攣發病的基礎, 同時也對患者治療效果差及術后復發的原因進行解釋[2]。
目前臨床治療面肌痙攣方法較多, 主要有藥物治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射頻溫控熱凝療法及手術治療(分支切斷術 、面神經減壓術等), 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同時手術后復發率較高, 因此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微血管減壓術是近年來國際臨床神經外科常用的治療方法[3]。既往臨床報道顯示, 在面肌痙攣的治療中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治療總有效率高達85%~97%, 而其術后癥狀即刻消失率可達78%, 術后3個月后癥狀消失率為95.5%, 效果顯著。本組病例中, 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7%, 稍高于此研究結果。為保證微血管減壓術的安全進行, 作者認為在手術時, 臨床操作者需要遵循以下幾點:①對責任血管進行明確, 術中對靶神經進行探查, 在對后組神經與面聽神經進行游離時, 要徹底保證REZ的充分暴露, 同時對其周圍血管進行充分的游離及松解[4]。在對責任血管進行探查時, 可將患者頭部輕微后旋, 從而方便操作。部分患者可能無明確血管壓迫, 此時需要關注是否出現血管-蛛網膜粘連叢, 并游離血管減壓。②充分隔離及分開血管神經, 尤其是沿面神經REZ走形的血管及分支, 至少要將其游離至REZ 1 cm以上, 在對血管攀式壓迫進行分離時, 需要對血管進行保護,避免扭曲打折, 徹底分隔靶神經與整個血管攀, 在進行隔離時, 可采用較小的塑形墊棉進行游離, 此時需要嚴格操作,避免對支血管的損傷。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的效果顯著, 復發率低, 并發癥少, 是目前面肌痙攣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朱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的手術策略.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10, 30(11):1393.
[2] 梁維邦.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遠期療效.江蘇醫藥, 2008, 34(11):1124.
[3] 孫永峰.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體會.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07, 30(6):405.
[4] 黃坤.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并耳聾、耳鳴.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07, 6(8):819.
2014-02-25]
471400 河南省, 嵩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段樂敏);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