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要】我國檔案提供利用的現狀并不盡人意。本文從當前我國檔案提供利用工作中的用戶結構、開放力度、檢索工具、檔案內容、檔案人員服務意識等五個方面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入手,分析人文精神對于改善檔案提供利用現狀的重要指導意義,闡述應如何在檔案提供利用中體現出人文精神,滿足社會對檔案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更好地為利用者提供服務。
【關鍵詞】人文精神;檔案;檔案利用提供
檔案的提供利用是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直接手段,它是檔案工作聯系社會的一個窗口,在檔案工作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是承接檔案工作內外關系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衡量檔案工作好壞的主要標志;對整個檔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檢驗和推動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外界利用檔案的需要。總之,它是檔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個環節。盡管檔案提供利用的地位十分突出,但從當前我國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與缺陷。人文精神匱乏是制約我國檔案利用工作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我們要在實際工作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更好地為利用者提供服務。
一、人文精神對改善檔案提供利用現狀的重要指導意義
影響檔案提供利用質量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時這些因素也不是檔案館在短期內就能加以克服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當前條件下,檔案館要改變其提供利用現狀,首先加大弘揚檔案館的人文精神是可行之舉。所謂人文精神,就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其對于檔案工作來說,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信息檔案的需求,保障群眾對于檔案需求的權益性,讓檔案工作走進人民大眾、貼近人民大眾。正確認識人文精神,對提高檔案館提供利用質量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人文精神的理念與實踐已逐漸成為衡量各項工作進步與否的重要標準。檔案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機構,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其人文精神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檔案館應以體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最大限度地滿足利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檔案館要改變其提供利用現狀問題,就應該在人文精神指導下,切實做到弘揚檔案館人文精神,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
二、檔案提供利用中應如何體現出人文精神
檔案館要提高其利用服務質量,應切實弘揚人文精神。具體應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馬里蘭大學檔案館館長說“檔案館要主動推銷自己”,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向社會公眾宣傳館藏檔案,把人性化的服務帶給社會公眾。從觀念上做出努力,如制作精美宣傳小冊子,讓公眾了解本館的館藏、服務設施、利用方法、開放時間、交通路線等,這些都將給檔案利用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時,我們還要熱情做好檔案館接待服務。公眾查閱檔案應受到檔案館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一視同仁。查閱檔案應簡化手續,實行免費查檔,同時檔案人員應提供咨詢服務。當利用者入館查詢時,有條件的檔案館應盡可能地配備檔案專業人員進行專門接待,成為利用者暢游“檔海”的“導游”。檔案工作人員應不厭其煩地向利用者介紹館藏、查詢方法、借閱方法、借閱手續、有關規定等,還應根據利用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關的檔案目錄,供其選擇。
(二)豐富和優化館藏,滿足利用者需求
有豐富館藏,是實現檔案價值的根本。所以,要以優化館藏為目標,在依法做好同級機關永久檔案接收工作的同時,大力豐富和充實那些能全面反映社會生活、與公共信息相關、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構建有人文氣息的館藏建設網絡。
為此,我們要在新時期征集工作中重點做好以下三點:一要進一步健全征集員網絡,動員史學專家、社會名流、民間收藏愛好者、藝人等加入征集隊伍,借助社會力量豐富館藏;二要切實加強地方特色文化檔案的征集工作,有計劃、多渠道地將散落在社會上,反映當地重大歷史事件、民俗風情、建設成就、珍貴文物的檔案及方志、年鑒、名門望族的譜牒,乃至有價值的老照片、口述記錄、回憶錄等文獻資料征集入館;三要高度重視“再生信息資源”的收集。我們要加大對利用檔案進行著書立說等成果創造的重視程度,積極開發“再生信息資源”。通過以上途徑,檔案館館藏資源可望得到豐富和優化。有了豐富的館藏,才能吸收更多的利用者到館利用檔案,才能真正實現檔案的價值。
(三)加快檔案現代化管理進程,提高檔案提供利用服務的質量
現代科學技術在當前作用正迅速凸顯,這對檔案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加快檔案現代化管理進程,以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對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正成為一項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切實提高檔案提供利用服務質量和在檔案利用服務中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的重要前提。
為此,筆者認為,建立高質量的全國檔案信息網絡系統,實現全國各類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將成為必然之舉。國家檔案科研部門應盡早、盡快地有所作為,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盡早設計出可在全國通用的檔案現代化管理系統軟件和相關技術標準;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也應盡快制定全國檔案系統現代化管理以及網絡建設的近期和中長期計劃,加強宏觀管理,用行政的手段對全國檔案現代化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調控,以保證其健康、有序地發展。檔案現代化管理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利用計算機對檔案進行管理也是檔案工作的發展趨勢。各級綜合檔案館在加快檔案現代化管理進程時,應把建立與完善館藏檔案數據庫作為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加快機檢目錄的檢索,在檔案提供利用的查詢工作中,用計算機檢索來取代手工檢索,為利用者查找、利用檔案提供快速、全面、準確、系統的優質服務。
(四)變封閉型服務為開放型服務
開放性是現代文化的一大特色。在現在社會學家看來,文化的封閉、孤立是相對的、暫時的,文化的共存、開放是永久的、絕對的。沒有文化的交流,就沒有文化的開放,也就沒有文化的互動,人類文化和文明的進步也就會停滯不前。同樣,沒有檔案事業的發展就沒有檔案的開放。但是,我國的檔案館在檔案開放方面還缺少足夠的重視,在檔案開放的過程中也缺少“親民性”,更無從在檔案開放中體現出人文精神。究其原因,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開放的力度不夠,這就造成公眾難以“親近”檔案館的原因。做好檔案館開放服務,主要應辦好四個窗口:閱覽窗口、展覽窗口、編研窗口和網站窗口。這個四個窗口基本上涵蓋了檔案館對外服務的從傳統到現代,從被動到主動的所有服務內容,做好了這四個窗口的服務工作,基本上便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在檔案提供利用中的作用。
(五)全面提升檔案干部隊伍素質,提高服務意識
提升檔案干部隊伍素質是檔案工作服務的重要因素。檔案工作服務質量的好壞,服務人員的素質有很大影響。這就要求,在檔案工作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檔案隊伍素質建設的內涵要不斷豐富,不斷提高檔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同時樹立與時代步伐相一致的信息意識、經濟意識、現代化意識和法制意識等,從而不斷提高檔案提供利用服務的質量與水平。檔案人員的服務意識尤其需要轉變。各級檔案館應在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指導下,積極培育檔案人的公共服務意識。要轉變原先的錯誤觀念,需要做大量工作。要轉變觀念,要使大家認識到這種服務與商業性服務不同,不能把檔案當商品,也不能把這種服務作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要傳承和發揚不計較報酬、默默奉獻的精神,盡職盡責地做好為公眾服務的工作,真正使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體現出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羅輝.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 陳兆吳、和寶榮、王英瑋.檔案管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潘玉民.檔案法學基礎[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02.
[4] 趙屹.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5] 于學蘊.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檔案服務機制[J].中國檔案,2005,(5).
[6] 馮惠玲.電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7] 顏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8] 薛匡勇.檔案館論[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2.
刊物郵寄地址:山東省招遠市泉山路27號招遠市檔案局
收件人:王朝暉
聯系電話:18660536007
郵編: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