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意大利、法國特派特約記者 韓秉宸 董 銘 本報記者 張 旺 趙曉松第3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4日開幕。作為“北美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持續11天的多倫多電影節今年不僅和往常一樣,有眾多“沖奧(奧斯卡獎)”影片亮相,也有10部華語影片參加展映。法新社認為,除在北美地區呼風喚雨的大牌電影人外,多倫多電影節今年請來了“中國最好的電影人”。“沖奧”影片亮相會和柏林、戛納、威尼斯三大歐洲電影節不同,多倫多電影節以電影展映數量多而著稱,不設競賽單元。但曾展映超過300部奧斯卡提名影片,讓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奧斯卡風向標”。想提前知道誰將參加明年奧斯卡頒獎禮?來多倫多看看吧。美國《今日美國報》3日稱,今年多倫多參展影片名單中,《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導演讓-馬克·瓦雷的《涉足荒野》,“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講述計算機天才圖靈生平的《模仿游戲》,《在云端》導演賈森·雷特曼的新片《男人,女人和孩子》等都有望入圍奧斯卡獎。佳片云集讓多倫多從來不缺少明星,據美國《好萊塢報道者》雜志介紹,簡·芳達、摩根·弗里曼、小羅伯特·唐尼、詹妮弗·安妮斯頓等一線影星今年都將現身多倫多電影節。“為讓更多外國電影來多倫多,主辦方做了大量工作。”法新社3日稱,《鳳凰》《1001克》等多部歐洲影片也選擇在多倫多進行全球首映。由于首爾是本屆多倫多電影節“城市到城市”單元介紹主題,多部韓國電影將參與展映。此外,張藝謀《歸來》、寧浩《心花路放》、陳可辛《親愛的》等頂尖中國電影人將攜作品在多倫多亮相。據悉,除9部華語作品進入“特別展映”單元外,香港導演許鞍華執導,描述民國女作家蕭紅傳奇人生的《黃金時代》入圍本次影展“大師單元”。多倫多分流威尼斯中國著名娛評人譚飛對《環球時報》說,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僅次于美國),且增長迅速,多倫多電影節重視中國電影就是重視中國市場。一名曾在東京、香港參加過電影節的中國制片人對《環球時報》表示,國產片參與電影節一是希望向國外賣出版權,二是增加曝光度,為影片在國內上映時增加噱頭。由于日程安排上撞車,中國導演王小帥剛在威尼斯參加完《闖入者》首映,就將繼續攜作品啟程前往多倫多。這樣的“趕場”不僅在電影人中并非個案(好萊塢明星阿爾·帕西諾等人也同樣如此),眾多媒體記者甚至追星族都在多倫多開幕時棄威尼斯而去。據悉,近四成記者已在9月初(威尼斯電影節將在9月6日結束)離開,和多倫多檔期重合讓水城在今年電影節期間客流量下降。意大利《共和報》稱,幾部正在威尼斯展映的意大利電影也加入“趕場”潮。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巴爾貝拉說,多倫多電影節的“挖角”行為是“調皮的”,且由于多倫多電影節后宣布舉辦日期,此次“撞車”有故意針對威尼斯電影節之嫌。電影節正走向衰落?巴爾貝拉還認為,盡管威尼斯電影節沒有人們說得那樣蕭條,但對所有電影節來說,風光無限的好日子似乎快到了盡頭。“電影營銷策略的變化,使越來越多大片選擇不在電影節首映或宣傳,但電影節對整個行業的支持和推動仍然不可替代。”譚飛對《環球時報》表示,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讓電影制作方逐漸轉移宣傳陣地,各大電影節近年星光逐漸暗淡,“走下坡路”的趨勢明顯。“現在電影節過多,國內電影人一年能接到七八個電影節邀請。電影節應該少而精,做到風格獨特,有代表性、符號色彩以及風向標意義。別淪落成一個公關舞臺。”也許正是看到“失去關注度”的危機,各大電影節正在向為服務電影人轉型。法新社稱,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推出全新的拍攝資助項目,幫助那些有天賦的導演募集資金。▲(剛在威尼斯走過紅毯的帕西諾3日和女友現身多倫多電影節晚宴。)
環球時報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