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龍 LIU Jian-long;李波 LI Bo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昆明650000)
云南省盈江遮坎多金屬礦位于盈江縣城北30°東,直線距離45.5公里。本文在該區(qū)域前人工作的基礎上[1-3],結合野外調研,聯(lián)系區(qū)域地質特征及成礦地質背景,分析出該區(qū)的大地構造背景巖漿巖、構造、圍巖條件,從而確立了在研究區(qū)中的找礦標志。
1.1 大地構造背景 礦區(qū)位置處于印度板塊、青藏滇撣泰微板塊、揚子陸塊拼合的巨型走滑斷層三角地帶,怒江及瀘水-瑞麗右旋走滑沖斷層與緬甸實皆-納明右旋走滑沖斷層挾持帶。巨型陸內走滑斷裂系控制了強烈的巖漿活動和大規(guī)模的成礦作用(圖1)。
區(qū)域構造單元屬怒江及瀘水-瑞麗右旋走滑沖斷層與緬甸實皆-納明右旋走滑沖斷層挾持帶之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為滇西高黎貢山-騰沖-檳榔江錫鎢鉍多金屬及稀有金屬成礦帶。
該成礦帶已發(fā)現(xiàn)并找到多個與酸性巖有關的鉛鋅、錫鎢多金屬礦(點)床,如:弄坡鉛鋅礦、遮坎鎢錫礦等。
1.2 區(qū)域地質特征
1.2.1 地層 區(qū)域內主要出露第四系、第三系、石炭系、泥盆系、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變質巖系及燕山期花崗巖和各種巖脈。
1.2.2 區(qū)域構造 區(qū)內構造體系為檳榔江南北向構造帶,展布于大盈江斷裂以西,蘇典-盈江斷裂以東約40公里寬的范圍,包括檳榔江兩岸廣大地區(qū)的構造形跡。
區(qū)內構造由一系列北東向或近南北向展布的壓性、壓扭性斷裂和褶皺組成。構造帶具長期、持續(xù)活動的特點,北東向或近南北向構造幾乎都不同程度受到夕字型構造的干擾、影響、改造,東西向斷裂具張性轉張扭性,北西向斷裂具壓扭性,北東向斷裂具壓扭性轉張扭性特征。區(qū)內次級構造與區(qū)域稀有金屬、有色金屬、多金屬礦化關系密切。

圖1 區(qū)域地質構造簡圖
1.2.3 區(qū)域巖漿巖 區(qū)域內巖漿巖主要為大帽子山花崗巖體、遮坎花崗巖體和古永花崗巖體、新歧花崗斑巖體分布。
大帽子山花崗巖體、遮坎花崗巖體主要分布于礦區(qū)范圍內。古永花崗巖體呈巖基狀產出,巖性主要為燕山晚期細-中粒似斑狀黑云二長花崗巖、黑云鉀長花崗巖、細粒蝕變斜長花崗巖及其它脈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花崗閃長斑巖、石英脈)等,是區(qū)域內的主要成礦母巖。
喜山早期新歧花崗斑巖體,侵入于下古生界及勐洪群中,主要為似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呈巖基產出,巖體向東傾,近南北向分布,屬鋁過飽和、二氧化硅過飽和巖石,由于富硅、富堿,對錫,鎢、鋰,鈹?shù)鹊V化有利。
2.1 礦區(qū)地層及構造 礦區(qū)主要出露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z1gl1)地層。
礦區(qū)主要構造為近南北向或北東向及近東西向或北西向兩組線性構造,近南北向或北東向展布的壓性、壓扭性斷裂,具長期、持續(xù)活動的特點,近南北向或北東向構造幾乎都不同程度受到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線性構造的干擾、影響、改造,東西向斷裂具張性轉張扭性,北西向斷裂具壓扭性,北東向斷裂具壓扭性轉張扭性特征。區(qū)內次級構造與區(qū)域稀有金屬、有色金屬、多金屬礦化關系密切。
2.2 花崗巖、變質作用、圍巖蝕變 礦區(qū)巖漿巖主要為大帽子山花崗巖體、遮坎花崗巖體。
大帽子山花崗巖體北東端呈巖枝、巖株狀,南西端呈巖墻狀產出,巖性主要為燕山晚期細-中粒似斑狀黑云二長花崗巖、黑云鉀長花崗巖、細粒蝕變斜長花崗巖及其它脈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花崗閃長斑巖、石英脈等),是區(qū)內的主要成礦母巖。
遮坎花崗巖體呈等軸狀小巖株產出,面積約6km2,為似斑狀黑云二長花崗巖。花崗巖呈塊狀構造,節(jié)理發(fā)育。巖體西部邊緣見有寬約10米的花斑狀花崗閃長(斑)巖。巖體內部發(fā)育有云母云英巖脈及數(shù)量較多的含Sn、W及稀有金屬石英巖脈、云英巖脈。
礦區(qū)主要變質作用為區(qū)域淺變質作用,次為動力變質作用。
圍巖蝕變主要有云英巖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硅化、電氣石化、絹云母化、高嶺土化、鉀化等。
2.3 礦體地質特征 礦區(qū)內鉛鋅、錫、鎢多金屬礦(化)體主要分布在花崗巖體內、外接觸礦化蝕變帶及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變質巖系圍巖中。
其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受接觸帶、斷裂、裂隙的控制,礦(化)體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圖2-C),礦石主要為稀疏浸染狀、細脈浸染狀,少量為致密塊狀硫化礦(圖2-A)。鉛鋅礦礦石礦物主要為方鉛,其次為礦閃鋅礦、鐵閃鋅礦,方鉛礦為淺灰色金屬光澤他形—至半自形粒狀、粒度極細,組成集合體(圖2-B)。鐵閃鋅礦、閃鋅礦為黑—棕色,他形—半自形、半透明狀、粒度不均勻,粒徑0.005mm-0.03mm,常與方鉛礦相伴產出。沿大帽子山花崗巖體接觸帶綠簾石化、角巖化、硅化、褐鐵礦化蝕變作用強烈,是區(qū)內主要找礦標志(圖2-D)。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云母及長石等。燕山期花崗巖體沿斷裂構造層間滑動構造貫入形成礦體,礦體總體產狀北 30°~50°東,傾向北西,傾角 60°~80°。礦化帶長約5570米,出露寬度5~10米。金屬礦物為鉛鋅、錫鎢多金屬礦,礦石具星點狀。
3.1 巖漿巖條件 巖漿演化過程中分出含礦熱液是礦區(qū)形成礦床的先決條件,巖石酸度與礦化的關系是:鉛、鋅礦床主要與花崗巖類,其次與花崗閃長巖類有關;鎢、錫、鉬礦床則主要與花崗巖類有關[4]。與礦床有關的侵入體多為中小型,出露面積一般小于50km2,大多數(shù)在2-10km2左右,它們常呈巖株、巖瘤、巖鐘、巖脈狀等產出。礦區(qū)內巖漿巖主要為大帽子山花崗巖體、遮坎花崗巖體,該花崗巖體為礦區(qū)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巖漿巖條件。

圖2 盈江遮坎多金屬礦野外及礦石照片
3.2 構造條件 礦區(qū)內主要構造為近南北向或北東向及近東西向或北西向兩組線性構造,區(qū)內近南北向或北東向組的斷裂構造與區(qū)域構造線一致,是區(qū)內主要的成礦、控礦主干構造。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為羽狀節(jié)理、裂隙次級構造,是區(qū)內重要的容礦構造場所。
3.3 圍巖條件 圍巖的巖性決定了礦床的形成,它除了對床礦物質的沉淀具有影響作用外,還會影響成礦作用方式、礦體規(guī)模以及礦石的物質組成。總的來說,碳酸鹽巖石因其化學性質活潑,容易分解,物理性質較脆,特備是硅化后更容易破碎,滲透性增強,有利于含礦溶液流通過并被交代形成礦床。如果侵入體附近有角巖和石灰?guī)r直接接觸,在熱液參與下角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著巖漿巖的作用,和石灰?guī)r發(fā)生雙交代作用形成礦床[4]。
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z1gll)地層分布于礦區(qū)內大部地區(qū),巖性由上往下為:上部為黑云石英片巖、黑云片巖夾透輝石、黑云斜長變粒巖,以有較多的石英片巖、石英巖為特征,上部片巖中含石墨特征變質礦物。中部為二云片巖、角閃黑云變粒巖夾混合片麻巖。下部為角閃簾石硅質巖、板巖、千枚巖長石黑云絹云微晶片巖夾變質硅質長石砂巖、石英簾石巖及灰?guī)r、灰質白云巖。中下部常含有角閃石及下部夾的硅質巖和結晶灰?guī)r是明顯的標志層,是鉛鋅礦化的主要賦存部位。
綜上所述,大帽子山花崗巖體沿斷裂構造層間滑動構造貫入形成礦體,礦(化)體主要受斷裂構造及花崗巖體控礦,分布在構造斷裂帶、花崗巖體內、外接觸礦化蝕變帶及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變質巖系圍巖中。故沿大帽子山花崗巖體接觸帶的強烈綠簾石化、角巖化、硅化、褐鐵礦化蝕變作用及礦區(qū)內的次級斷裂帶是區(qū)內主要找礦標志。
[1]云南省地質局區(qū)域地質調查隊.1:20萬盈江幅、騰沖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R].1978.
[2]張志平,鄒順坤等.云南盈江地瓜山鎢錫礦礦化特征[J].云南地質,2010,29(2):152-155.
[3]解文偉,刀俊山等.云南盈江老山寨鉛鋅礦礦床成因[J].云南地質,2010,29(2):146-148.
[4]袁見齊等.礦床學[M].地質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