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闡述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中的八大智能運用到地理教學中,讓學生的多種智能均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同時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八大智能 地理教學 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開發學生潛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粗淺地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和同仁共同商榷。
一、運用語言智能,豐富地理學習語言
語言智能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學生學習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在地理課堂中,有很多知識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智能,如記憶地名、山脈、河流、地形、我國行政區劃分等。那么,怎樣使學生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呢?可以讓學生根據各省輪廓的形狀,展開豐富的想象。青海省像什么動物?(兔子)哪個省份的輪廓像一個人的頭像?(湖南省)還可以指導學生在紙上邊畫地形簡圖,邊寫地形名稱。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 運用邏輯數理智能,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邏輯數理智能主要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個體的人對事物因果關系的敏感程度。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可以多設計一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活動,這有利于學生邏輯數理智能的發展。例如,提供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的氣溫年變化圖,比較它們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然后判斷我國氣溫的時間分布規律和空間分布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學會看圖,比較四個城市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然后,結合四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再推理出我國氣溫的時間分布規律和空間分布規律,學生的運算和推理能力從而得到了提高。
三、運用音樂智能,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
音樂智能主要指辨別、感受、欣賞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音樂,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中東”時,教師可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導入,同時展示中東戰爭的圖片。在動聽的音樂中,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被激發了,又能很快投入到新課中。又如,教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教師可先播放一段新疆的舞蹈,或播放一首新疆民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美的熏陶,陶冶他們的情操。
四、運用空間智能,增強地理空間感知能力
空間智能指辨別、感受、記憶和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地理學科的一個很重要特點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注重對學生空間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使用掛圖,或用多媒體課件投影出地圖,指導學生怎樣讀圖。例如,講到“大洲和大洋”時,學生不僅要記住大洲大洋的名稱,還要記住它們的空間位置。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說出大洲大洋的名稱,一邊指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增強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又如,講到“世界的氣候”時,學生可以一邊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名稱,一邊在世界氣候圖上觀察該氣候類型在世界上分布在哪些地區。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地圖,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落實在地圖上,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也為學好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運用肢體運動智能,學習生活化的地理
肢體運動智能指運用整個身體的能力。 在地理課堂上,學生采用的學習方式有收集資料、作社會調查、寫研究報告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提高。例如,在學完“地圖”后,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地圖三要素畫教室或校園的平面圖;學完“水資源”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我們周圍有哪些河流被污染了?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我們該如何去保護水資源?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于生活中,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學習效果也會比較好。
六、運用自省智能,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自省智能指認識、洞察、反省自我的能力。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反思一下:本節課,我有何收獲?例如,學完“地球和地球儀”后,可以通過表格的形式,總結反思本課的內容。表格中,可將緯線和經線從形狀、長度、指示方向角度進行比較,也可以將經度和緯度從零度線、度數范圍、度數分布規律、特殊線、劃分半球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生經過如此的比較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如,學完“地球的自轉”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問題:假如地球不自轉會怎樣?如果地球的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會出現什么狀況?地球只會自轉,不會公轉,又會怎樣呢?這些問題在課堂結尾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省智能,也讓學生保持學習地理的興趣。
七、運用人際智能,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人際智能主要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用小組合作討論。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學生通過與同伴、老師的交流,往往能擦出思維的火花,又能增強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例如,教學中國“眾多的人口”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甲方認為:“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應采取措施促使東部人口大量向西部遷移。”乙方認為:“西部大部分地區受自然條件限制,不適宜大量移民,應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學生通過這樣經常地交流、討論,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大提高。
八、運用自然智能,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自然智能指個體辨別環境的特征并加以分類和利用的能力。在地理課堂上,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會播放一些視頻。例如,學習“地球的公轉”時,由于該內容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教師往往會播放地球公轉的視頻以及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的視頻,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一年中有何變化?以北半球為例,什么時候晝最長?什么時候晝最短?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就會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學生的自然智能就會得到提高。否則,學生只會覺得好玩,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可見,教師運用好多元智能理論,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潛能,就能發現平時地理教學的任何一個內容,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八種智能,只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培養的側重點可能不同。每個學生都是可育之才,只要教師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讓學生的多種智能均能得到發展,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文化教育環境下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