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瑩瑩 王建華
摘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信息披露關注的焦點,而信息的可比性直接關系到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是一個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本文在分析可比性理論的基礎上,分析影響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幾點建議,旨在使投資者預測決策行為更為科學、合理。
關鍵詞:上市公司 信息質量 可比性
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建立和發展的基礎,是證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內容,也是證券投資者權益的有力保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可比性作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可以提高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有用性和相關性,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對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未來前景做出比較、分析、評價和預測,從而提高投資決策效率,更好地發揮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一、可比性的理論基礎
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它是指財務會計信息在同一主體的不同期間和同一期間的不同主體之間進行比較,從而讓使用者能夠比較某兩段交易、事項或某兩個時點的相似之處及其差異的質量屬性。
會計信息可比性分為橫向可比和縱向可比。橫向可比是指在同一時期不同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可比,其按照比較的空間范圍不同,分為一國內部不同會計主體信息可比性和國際會計信息可比性。縱向可比性也稱為一致性,是指同一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在不同時期可比。
二、我國上市公司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因素
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而且越詳盡準確越好。然而無論企業怎樣努力,結果總是差強人意。其原因主要包括:
(一)企業行業特點的差異對會計信息橫向可比性的影響。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不同行業、規模、技術水平,以及所適用的不同產業政策、不同會計政策,這些客觀差異將導致企業會計核算難以遵循同樣的模式,并最終導致會計信息橫向不可比。比如制造業、服務業與金融行業間,這些行業成本周期、盈利模式等自身固有特點的差異決定了他們之間很難實現信息可比性。
(二)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橫向可比性的影響。對整個資產所有者群體而言,會計信息是董事會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推進企業進一步實現資本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參考信息。在會計信息形成階段,制約信息質量的因素有兩個,一是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技能,對于我國上市公司和規模性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勝任能力而言這方面問題不太大;二是因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等原因造成的舞弊行為,我國上市公司存在操縱會計數據及關聯交易,或利用會計相關法規和政策漏洞進行盈余管理的現象,更有甚者惡意篡改交易相關時間、金額、地點等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使前后年度的會計信息不可比,橫向與其他企業會計信息不可比。由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各種博弈和誘惑,財務舞弊現象比較嚴重,涉及的參與者不僅是財務人員,很多情況下還包括公司高層和管理人員,這也是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宏觀經濟狀況對會計信息縱向可比性的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狀況的波動會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可比,由于同一行業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周期都相同,即使采用的國家法規與執行政策的程度有差異,但宏觀經濟的變化導致會計信息可比性減弱會更多地表現為縱向不可比。比如通貨膨脹會導致數據不可比,即使我們可以用物價指數對通貨膨脹情況進行調整,但在無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經營活動是另外一種情形,因而僅通過會計方法的調整是無法實現信息可比的。
(四)會計準則的修改變化對會計信息縱向可比性的影響。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具備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同時期在進行會計計量、核算時使用的會計準則是否改變或改變程度都會影響縱向可比性,隨著經濟的發展或政治環境的變化,會計準則就要與時俱進,進行修改。國際會計準則發布后,已修改很多次,我國的會計準則近些年也在不斷地進行修改和完善,如2014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的修訂使得會計指標口徑前后不一致,或導致企業核算方法的變更,即使會計準則規定采用追溯調整法和未來適用法進行調整,也不可能做到前后完全一致,加之公司治理結構、審計、經理人市場沒有為準則的有效執行提供好的支撐環境,這些準則和制度的修改變化或未充分有效執行就導致了各年度之間的會計數據缺乏可比性。
(五)會計信息的固有特征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從最初的簡單幾句話到后來的財務報表直至今天涉及企業財務、管理、運營風險、盈利預測、發展前景等各方面的廣義財務報告,信息量不斷增加。同時,財務報告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不但包括確認的信息還包括預計的信息,其中定量信息可以進行比較,而定性信息則難以進行比較,其可比性難以衡量。另外,會計數據只是企業經營狀況某些時點的數據,不能反映資金運動的全過程,而且財務報表也只能披露公司經營狀況的部分數據,還有很多重要的經濟數據會計不能反映,如企業的人力資源數據、核心競爭力、產品銷售網絡等。受到我國證券市場內部微觀層面因素的影響,如ST管制、投資者保護制度、審計監管及管理層報告動機等,上市公司為了達到提高股價和公司發展的目的,不得不美化財務報告,同樣也導致信息可比性減弱,這樣投資者就難以識別不同企業經濟現象的異同點,也達不到提高股票定價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效果。
三、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途徑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上市公司所處宏觀環境,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修改變化、企業行業特點,會計信息本身的局限性都會影響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公司的債務比率、財務杠桿、審計師類型等也會影響會計方法的選擇,從而間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為提高我國上市公司信息可比性,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endprint
(一)法律方面。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首先要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要采取法律手段有效遏制上市公司違規披露,特別要對各關聯方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披露不實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進行警告,情節嚴重或者多次違規者,給予懲罰或處分。當然,法律有效實施的前提是要有一部完善的相關法律和敏銳的監督機制,在此基礎上以具體的操作準則為指導,因而建議在研究制定具體會計準則時,重點考慮上市公司會計核算的需要,按照輕重緩急逐項發布實施。
(二)公司治理方面。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實際上是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動因之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等機構均應設置齊全,并且形成與其職位相配合的內控機制進行約束,以有效控制乃至杜絕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舞弊、非正常運作或推行盈余管理現象的發生。在監督方面,充分發揮審計工作的作用,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水平提供外在保障。在公司治理中,審計監督相對較弱,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內部審計和外部社會審計要雙管齊下,了解會計信息的風險分布,推動會計信息風險管控,鼓勵中小股東保障對公司財務信息知情和監督的權利。
(三)會計信息披露方面。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首先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證其合法性及合規性。其次我們還應從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提高披露質量,規范相同、相近行業會計指標表達的含義、口徑、時間、確認和計量基礎,使其在保證其他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前提下一致,更多地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關聯方及大宗交易信息,使非量化的信息也參照量化信息追求可比性。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精益求精,不僅可以規范企業財務披露行為,更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有效促進資源優化。
(四)方法創新。通過會計程序的處理、方法的創新,不斷提高不同行業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程度,將其差異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除了轉變我國企業的統一會計規范及提高可比性傳統觀念的同時,要制定符合認識發展規律的會計準則,分析和借鑒他國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實際,對目前的會計準則和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完善,站在全局高度,用國際視野對我國會計政策進行宏觀把握與管理,及時修訂會計準則并落實實施。
四、結束語
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一項重要特征,較高程度可比的會計信息能夠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通過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分析行業未來前景提高預測準確性,從而提高決策水平,因此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將會對提升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決策相關性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會計信息的使用還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因此,在使用會計信息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追求可比性的同時忽略了其他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就舍本逐末了。關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發展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優化途徑,本文作了簡要陳述,但是會計信息質量體系龐大,如何有效評價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的質量,如何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因素及測度進行實證研究仍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S
參考文獻:
1.周瑜.檢驗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可比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1,(3).
2.徐永東.論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原則對審計質量的影響[J].中國商界,2009,(2).
3.王猛,馬曉丹.基于會計信息質量考量的公司治理改進方向思考[J].統計與管理,2014,(2).
4.袁知柱,吳粒.會計信息可比性研究評述及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9).
5.韓國棟.淺議會計信息可比性[J].會計師,2013,(2).
6.茍林源.會計信息可比性研究新進展[J].經營管理者,2013,(18).
7.Ball R.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Pros and Cons Investors[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2006,36(7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