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方圓 趙宏偉
摘要:宗教寺廟由于其宗教的特殊性,其財務管理問題一直被外界忽視。本文通過對天津市宗教寺廟的調查訪談,發現宗教寺廟近些年的會計基礎工作和財務管理狀況有所好轉,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筆者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寺廟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民間非營利組織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并逐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蓬勃發展的同時,財務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民間非營利組織的重要因素。宗教寺廟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宗教特殊性,其財務管理問題一直沒有受到外界的關注。為了深入了解宗教寺廟的財務管理問題,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電話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天津市宗教寺廟進行了調研,共發放問卷33份,收回有效問卷24份,問卷有效率達到72.73%。
一、宗教寺廟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和發展現狀
(一)宗教寺廟財務管理的特殊性
1.宗教寺廟收入來源多元化。宗教寺廟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撥款和施主捐贈收入;二是自創收入,包括經營性收入和服務性收入,如旅游門票收入、法物流通收入、法事收入和素齋收入等。根據收入來源的不同,納稅義務也有所不同。
2.宗教寺廟不受社會公眾部門監督,也沒有強制性義務向社會公開其財務狀況?;谶@一原因,導致很多寺廟管理者的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缺乏財務管理的動機,使寺廟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3.宗教寺廟的所有權形式特殊。寺廟資產的投資者并不是資產的所有人,寺廟資產的權益歸寺廟所有,寺廟資產的投資者并不期望收回資產或通過該資產取得經濟上的收益,因此寺廟通常不進行損益的計算和凈收入的分配。
4.宗教寺廟沒有業績考核制度,沒有利潤指標。宗教寺廟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取得的經營性收入和服務性收入主要是滿足經濟自養的需要,而非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寺廟財務管理中沒有利潤這一指標,使其難以對各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評價,也無法對其進行績效考核。
(二)宗教寺廟財務管理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宗教寺廟應當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到目前為止,《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已經在我國實施了近10年。從本次調研的結果來看,各宗教寺廟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較10年之前有了較大的進步,財務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1.大部分宗教寺廟設有專門的財務部門,沒有設立財務部門的寺廟均采用代理記賬的方式進行財務管理。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有80%的宗教寺廟設有專門的財務部門,崗位設置和職權劃分也符合相關會計制度的要求。
2.財務人員都擁有從事會計工作的資質。從調研結果來看,無論宗教寺廟專設財務部門還是采用代理記賬,從事會計工作的財務人員均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有的還具有初級和中級職稱,學歷均為大專以上,說明宗教寺廟中財務人員的素質已經普遍提升。
3.天津的宗教寺廟都已經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會計賬簿設置、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等方面基本符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要求。說明目前宗教寺廟的會計基礎工作已經趨于正規化。
二、宗教寺廟目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自《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實施之后,宗教寺廟的財務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改善,但從調研情況來看,宗教寺廟財務管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寺廟的財務管理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適合宗教寺廟發展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很多具體的財務管理工作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宗教寺廟是僧人弘揚佛法和修學的場所,其規模和人員有限。據調查,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一般在3人以下,導致工作細分程度有限,財務體系單一,寺廟對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不夠重視。
(二)寺廟管理者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缺乏財務管理動力
宗教寺廟以弘揚佛法為目的,不以營利為目標,導致寺廟管理者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宗教寺廟的財務部門缺乏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和管理,將財務管理工作簡化為簡單的會計收支工作。宗教寺廟組織在性質上屬于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它沒有利潤指標,沒有業績考核制度,不用強制性接受社會的監督,因此缺乏財務管理的動機。
(三)寺院管理者缺乏財務管理的專業技能
從調查結果來看,宗教寺廟資金增值的主要方式是存入銀行。說明宗教寺廟的管理者不具備投資方面的專業知識,不善于進行投資管理,導致資金的報酬率較低。通過調查也發現,宗教寺廟對收支管理不善,主要表現為:沒有相關的籌資計劃,對收入的來源和比例不加以分析。由于沒有利潤指標的壓力,所以沒有成本分析,沒有相關的預算制度。由此可見,寺廟管理者缺乏財務管理的專業技能,會導致寺廟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管理不善等問題。
(四)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財務透明度低
據調查,只有30%的宗教寺廟有專門的制度規定按時對外披露其相關的財務信息,而有60%的宗教寺廟承認其從來沒有對外披露信息。這說明,目前大部分宗教寺廟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財務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較低,這樣會引起廣大信教群眾對寺廟財務管理的質疑。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影響信徒對宗教寺廟的信任程度。
(五)缺乏有效的外部和內部監督機制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一半的宗教寺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審計,并且沒有寺廟曾經做過內部審計,只有一半的寺廟曾有過外部審計。這說明,目前宗教寺廟缺少外部和內部的監督機制。從外部監督來看,寺廟財務報告的審計不屬于政府審計的范疇,又沒有強制性規定其要接受社會審計,因此它的外部監督機制處于空白狀態。從內部監督來看,寺廟具有非營利性,很難對其自身的經濟活動進行評價,缺乏相關的評價機制,內部監督機制更是無從談起。endprint
三、加強宗教寺廟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并提高其執行力度
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是進行各項財務活動的基礎。各宗教寺廟應該在遵循國家法規政策和結合寺廟自身狀況的基礎上,制定一套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的財務管理制度,并保證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執行;要嚴格依照國家有關財務制度規定,建立宗教寺廟成本管理、收支管理和投資管理制度。
(二)加強對寺院管理者財務管理專業技能的培訓
政府部門和佛教協會應該定期對寺院管理者進行財務管理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培訓,相互交流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寺院管理者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夠有效引導寺廟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改善資金的管理狀況,緩解寺廟資金不足的問題。
(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宗教寺廟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施主的捐贈收入。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捐贈人了解其捐助的資金的使用情況,提高寺廟的公信度和社會聲譽,從而爭取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因此,應進一步完善宗教寺廟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強監督檢查,以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
(四)加強對宗教寺廟的監督力度
對宗教寺廟的監督應該從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兩方面來進行。加強宗教寺廟的外部監督,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和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按月向寺廟的上級單位如民族宗教委員會及佛教協會提交會計報表,接受監督;主動邀請當地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定期對寺廟會計賬簿、資料及日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于加強宗教寺廟的內部監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寺廟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幫助下,制定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監督檢查制度,為執行內部監督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監督檢查制度,并派專人隨時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并定期在寺務會議上報告監督檢查的情況。
通過對天津宗教寺廟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宗教寺廟基本能夠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財務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提高宗教寺廟的財務管理水平需要政府、寺廟自身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夠為我國宗教寺廟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鑒意義。J
參考文獻:
1.宋亞偉.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13,(8).
2.馬立群.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探索,2012,(5).
3.覺智.規范財務管理 推動和諧寺院建設[J].中國宗教,2010,(12).
4.鄭軍,胡學歸.中國宗教寺廟財務管理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09,(9).
5.覺醒.貫徹國家財政法規 加強寺院財務管理[J].中國宗教,2005,(11).
作者簡介:
殷方圓,女,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助教,碩士學位。
趙宏偉,女,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講師,碩士學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