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華



無論高興或不高興,在每一個大時代,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小人物。一生中,我們有時圍觀別人下一盤很大的棋,有時自身就充當棋子。在整理對波蘭攝影師米哈·索拉斯基(Michal Solarsk)的采訪時,這種感受更為強烈,作為曾經經歷冷戰的波蘭人,他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刻上了冷戰的痕跡。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經歷,才催生出了《匈牙利海》Hungarian Sea這組作品。
索拉斯基之所以與匈牙利海結下6年的度假情緣,是因為這里曾是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居民度假的首選。在冷戰時期,他們還不被允許去西歐度假。“自從最后一次前往巴拉頓湖(Lake Balaton,歐州中部最大的湖泊,因匈牙利為內陸國家,巴拉頓湖也被稱作匈牙利海)享受家庭假期之后,我大概20多年沒有去過匈牙利了。”索拉斯基這樣描述,“因為1990年開始東歐政治巨變,我們高興去哪就可以去哪了,巴拉頓湖不再是我們度假的第一選擇。那時,我們急于探索不曾了解的世界,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的度假勝地更吸引著我們。”
記憶中的假期
索拉斯基拍攝《匈牙利海》系列,卻并不是出于政治原因,他只是為了追尋往昔的假期記憶:“1980年代去匈牙利旅行是非常棒的經歷。對我們而言,從悲傷、寒冷和幾乎是灰色的波蘭來到這里,它就像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子。巴拉頓湖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天堂一樣。”
索拉斯基在幾年前翻看家庭相冊時發現,盡管這本相冊已經很全面地記錄了過去十幾年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大事,他的父母卻沒有留下到匈牙利旅行的紀念照片。
這就是索拉斯基決定在20多年后重新回到匈牙利拍攝照片的原因——重溫兒時的度假經歷,找回缺失的記錄。他還提到:“我想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我的父母還沒有一臺相機。我只找到一張在巴拉頓湖拍攝的照片,那是我和姐姐站在湖邊,在不知哪處碼頭拍的模糊照片。這張快照是父母在度假時認識的匈牙利朋友寄來的,這也是我對隨后6年暑假假期生活的唯一留念。”
索拉斯基所提到的這張模糊照片也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重現,姐弟倆站在碼頭對著鏡頭微笑,就像最常見的那種度假照片,畫面模糊泛黃,近景中還露出了路人一晃而過的額頭。照片似乎只是記憶中的一個片段,帶著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但是構圖在隨意中又透著一種和諧的美感,背后的大樹、岸邊的石頭、海水,甚至是騎單車的人和路邊談話的人,匯在一起形成了熱鬧又安詳的度假氛圍。如同腦海中的記憶,這張照片雖然陳舊,卻帶著海水的咸味,熱鬧的人聲和撲面而來的微暖海風。
物是人非的重游
來自匈牙利海的記憶被索拉斯基刻意重現,但拍攝過程非常簡單和隨意,“我只是從黎明到黃昏一直不停地四處閑逛,希望看到什么畫面能觸動我的記憶。每次有什么事情發生時,我都恰巧舉起相機”。
因為是以記憶為樣本,所以索拉斯基回到匈牙利拍攝照片的過程也是在重溫自己的過往。他經歷了一個微妙的心理過程,在回到巴拉頓湖之前,他就非常清楚自己是多么想拍攝記憶中的巴拉頓湖,那些人物和場景早已浮現在腦海里了。但巴拉頓湖是否一如往昔?他知道,過了那段特定的歷史時期,所有的地方都改變了,可是他仍然希望能找到記憶中的巴拉頓湖。
20年斗轉星移,索拉斯基懷著忐忑的心情故地重游,變化是一定的,重溫之旅會不會只是他的一廂情愿呢?
“我非常高興過了20多年又重新回到這里,我發現它并沒有改變太多。在那里,我知道能拍到想要的照片。它還是記憶中的它,這讓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但高興不是全部,雖然巴拉頓湖還是那個巴拉頓湖,可是物是人非。也正是因為它的始終如一,才讓索拉斯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變化遠遠大于環境,“那一刻,我是真的完全不同了。我不再是那個在湖邊玩耍的小男孩了。此刻我遠離家園,孤獨,但又被某種歡喜所包圍。我被藝術的滿足感所籠罩著。”雖然是重溫之旅,沒想到改變的是自己。索拉斯基從無憂無慮的小男孩變成了若有所思的中年人,他的心境從20年前有家人陪伴的溫馨和快樂變成了此時的孤單寂寞。
故地重游的心境和情緒都再現在他的照片之中。雖然是以記憶中的假期為出發點,但在他找尋過去時,發現熟悉的情緒和氣氛之中也有了一些更為復雜的內容。比如他的一張照片中,背景是躺在草坪上休閑以及度假村里三三兩兩聊天的人們,一只白狗非常突兀地出現在整個畫面中間,狗的目光盯著畫面之外,似乎在發呆,陽光灑在它的皮毛上,閃閃發光,看起來有點不真實,甚至讓人覺得像是用Photoshop做上去的。也許這是索拉斯基少年時曾經看到過的場景,當時的他是否也好奇過什么人把寵物也一起帶來度假?抑或,這就是索拉斯基當下的心境,“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沒有同多少人打過交道。因為我和遇到的大多數人只是在某個瞬間有過交集。一部分原因是我很難同他們交流,因為我不會匈牙利語,另外我覺得自己并不屬于那個地方。我不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只是在那里觀察。”
時光穿梭與自我表達
正因為這種視角的變化,使得這趟記憶之旅更有趣了,《匈牙利海》似乎變成一部時光穿梭機,既可以回到過去,也不斷地回閃著當下。就像照片中那個朝向大海的石像,多少年來一直佇立在海邊,既代表過去,也在訴說著現在。
“巴拉頓湖對東歐和西歐的工人階層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度假勝地,一個愉快和陽光燦爛的地方。一些因為東德和西德的政治原因而被分開的親人和朋友們,每年都會到這里團聚。當然過去幾十年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但是那里的氣氛仍然和我記憶中的一樣。巴拉頓湖仍然帶著1970年代的復古氣氛,雖然顯得有點陳舊了,可是它的美卻沒有多大變化。” 在索拉斯基看來,巴拉頓湖寄托了歷史和親情,有一種厚重的美,這種美和七千多年前形成的巴拉頓湖的自然風光相呼應,呼喚著人們踏上尋找自我之路。
可是在追尋中,自然風光已不再是它本身的樣子,它被進入其中的人改變了。人們在用自己的眼光和情感裁剪自然面貌的同時,也因為周遭的環境變化而轉換著心境和情緒。在索拉斯基的這組照片中,主角都是人,即便是純風景照片,人的痕跡也是照片的靈魂所在,就像那張海天一色的照片,天空中是大塊的流云,海水泛白,沙灘似乎是籠罩在霧氣中,又像是淹沒于海水中,只有一個形似球門的物體,雖然在畫面中體積很小,卻有著強烈的存在感。
畫面總是寄托著某種情緒,索拉斯基的這次匈牙利之行,可以說既在尋找自我,也在表達自我,“自己大多數作品都是關于個人記憶和體驗。我確信最好的照片只會產生在那些攝影師的情感能被觸動的主題上。對我而言,拍攝主題大多是關于自我的。我在自己的照片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作為一個藝術家,這一點讓我很滿足。”但是觀者看到的到底是索拉斯基的情緒還是自己的情緒,或者兩者皆有,這就不好說了,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只要能啟發情緒和思考,至于是否能完全感受到索拉斯基的情緒也就不那么重要了。